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本文所描述的医疗设备主要指其中的高技术产品。

    一,国内外医疗设备生产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

    医疗设备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医疗设备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水平的体现,综合了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起来的行业。

   (一)国外医疗设备生产市场发展状况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市场广阔,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各国在此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全球医疗设备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国际市场每年都以2位数的增长率增长。2005年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2500亿美元。

    目前,全球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他欧洲公司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前20强中,美国占据了16席,竞争优势明显,其中全球前20大医疗设备公司所创造的销售收入达到1400亿美元,占总销售收入的56%;20家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平均达到10%,超过了行业平均6.5%增幅。垄断产品主要有五大类:1,影像诊断设备(主要包括全身CT扫描机,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诊断设备,数字X线设备);2,临床监护设备(主要包括心电图监护,生命参数监护,母影/胎儿监护等设备);3,治疗设备(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4,检验与生化仪器 (主要包括血液、尿、便等化验检验化生分析设备);5,激光仪器(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包括准分子激光眼屈光度校正装置、激光手术装置、激光美容设备)。

  (二)我国医疗设备生产市场发展状况

   总体上看,国内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只在基础医疗设备方面具有生存能力,高技术医疗设备的生产已经被国外知名企业所垄断。

   1、生产基础薄弱,规模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设备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但同时我国落后的医疗设备装备水平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促进了我国近几年医疗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快于国内其他工业,也快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医疗设备市场的增长。2000年-2006年每年平均递增20%以上,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27亿元。2006年,我国市场规模已达600亿元,是1978年72倍、1998年的3.8倍,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四。

   2、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0~2005年我国海关税目中60个医疗设备产品平均进口关税已经逐步由10.5%降到4.4%,部分医疗设备产品实行了零关税,2003年初我国取消了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国外医疗设备产品可以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

   3,行业集中度很低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中,高技术医疗设备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设备占整体市场的75%。截至2004年底,我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已达到10447家,平均每家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元。产业聚集较为明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域依靠本地区工业技术、科学技术人才、临床医学基础及政策性优势,成为医疗设备产业的三大产业聚集区,三个区域销售收入之和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受巨大的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吸引,世界医疗设备前十强中有八家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目前,国内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我国除在超声聚焦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高技术医疗设备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年左右。

   4,基础医疗设备市场本土企业占优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基础医疗设备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5%。在我国产品的竞争下,欧、美、日等国家医疗设备公司正逐步将在本土生产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医疗设备产品通过OEM或ODM等方式转移到中国制造。因此,使得我国医疗设备行业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2006年医疗设备类商品的进出口总值为10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7%,其中出口68.71亿美元,同比增长28.58%;进口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与利润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2004年 228.92亿元 21.04% 24.40亿元 48.24%
   2005年 325.03亿元 41.98% 28.82亿元 18.11%
   2006年 427.71亿元 31.59% 41.68亿元 44.62%

  (三)、我国医疗设备需求发展预测

   1、基础医疗设备市场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解决与改善,温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国家计划5年内投资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进行改造”。基层卫生机构设备配置的提升、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将促进基础医疗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全国医疗机构的平均医疗设备装备水平较低,更新换代需求量较大。2006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30.9万个,比上年增加9972个。全国注册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30.0万个,其中:医院1.9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万个,农村乡镇卫生院4.0万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20.6万。我国医疗机构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医疗设备在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分布很不均匀,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全国医疗机构15%的现有仪器和设备是70年代以前的产品,60%的设备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同时,更新换代的过程将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医疗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

   2003年起全国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截至2007年3月31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31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1.03%,覆盖农业人口7.99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91.9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6.85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78.78%,参合率为85.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而且直接把钱补贴给农民,每年农民出10元,中央财政出20元,地方财政出20元;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15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2007年7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指导意见》,针对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从今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比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40元给予补助。

    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2010年我国将实现对WH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2010年按13亿全部享受医疗保障,每年将会新增500多亿元的医疗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按目前我国医疗设备占医疗卫生整体医疗支出25%的比例计算,每年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新增125亿元,其中主要为基础医疗设备的需求。

    2、康复护理类医疗设备产品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要。

   我国大量的慢性病和残疾病人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和诊疗费用较高无法得到医治,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完善,将可以在社区就诊、在家治疗,家庭对康复护理类产品的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后,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共有52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占城市总数的81.0%。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总数为23036个,同2005年相比增长47.9%,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69个,与2005年相比,增长46.5%。社区卫生服务站17967个,与2005年相比增长48.3%。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主要从事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以及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工作,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通过“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片区医生负责制”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责任制健康管理服务。目前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设备落后,多数机构缺乏基础医疗设备设备,急需改进旧有面貌,增加设备投入,吸引社区居民就近诊疗;这是基础医疗设备市场的一个重要需求增长点。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可以实现在家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类的医疗设备进入家庭的外部环境逐步成熟,市场需求将急剧放大。

   2)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使康复护理类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家庭成为趋势。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年均增长537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约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占人口比例的扩大,现有医院床位及护理能力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和残疾医疗护理需求,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逐步向家庭转移。康复护理类医疗器械产品逐步向电子化、小型化、智能化发展,医疗器械的使用更容易为普通消费者掌握,进入家庭步伐大大加快。

    3、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需求继续增长

     我国医疗设备市场销售已达548亿元/年,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100亿元,并且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增长。高技术医疗设备在我国的销售额主要如下:CT产品每年的销售额为16亿元左右;磁共振产品为12亿元;超声产品为20亿元;数字X线产品为20亿元;病人监护设备和生化分析检验设备为15亿元。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设备每年就有100多亿美元的市场。我国市场已装备5000台左右,需求装备量为4万台左右。

    二,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状况

    医疗服务机构是医疗设备的使用者,也是主要承租人,研究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状况,是进行租赁业务不可缺少的步骤。

   (一)国际上主要的几种医疗体制

  市场主导型(美国为代表):美国是实施商业医疗保险的典型。美国的医疗机构分为三种类型:(1)非营利性医院(社区或教会组织开办);(2)营利性医院(亦可称私立医院,私人企业或组织开办);(3)公立医院(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开办)。1995年,非营利性医院已经占到美国医院总数的56%,超过半数。

  国家福利型(英国、加拿大为代表):英国卫生服务的特点是国家推行福利政策,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度(NHS),卫生经费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会慈善经费,居民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卫生费用年度增长率达3%。

  公共合同型(德国为代表):德国医院也可分为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私立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的比例小于英国,但是远远大于美国。德国医院补偿机制主要采用“双重补偿”的方法,即医院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各有其补偿来源。

  公私功能互补型(新加坡为代表):新加坡的卫生服务体系由公立和私立双重系统组成。公立系统由公立医院和联合诊所组成,私立系统由私立医院和开业医师组成。分工比较明确

   (二)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状况

    2005年 7月底,国务院研究机构公开发布报告,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卫生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看病难”问题突出。原因包括: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

    3,中国的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中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

    4,政府投入不足。在中国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

   (三)我国医疗机构的所有制现状

    由于目前医疗行业仍然保有高度行政管制,使得这个领域中的公立医院拥有明显的垄断优势。政府垄断导致整个中国的医疗服务严重供给不足。中国医疗服务的组织改革并没有走向法人化,更别提民营化。到目前为止,医疗系统95%以上还仍然是公立医院。医疗人员所有制从业比例为:全民所有制85%,集体所有制10%,民营个体的占5%。虽然在某些地方(例如江苏省宿迁市)出现了出售公立医院的情形,也有一些国内外资本投资建立了医院,但是总的来说,民营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一直处于微不足道的位置。

  如下表所示:
  卫生部门所属医院拥有床位数占比 工业和其他部门所属医院床位数占比 集体和私营医院床位数占比
  1998 年总床位 1579222 张 64.9% 31.4% 3.7%
  2001 年总床位数为1649338 张 65.8% 30.1% 4.1%
 

   以床位数量来计算,可见,医院所有制构成的格局在 1998~2001 年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其中,我们把集体所有制医院都计入民营医院的范畴,民营医院依然构不成规模。

   2000 年,政府推出了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即将所有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2002 年底,绝大多数原来属于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已经重新注册为非营利组织,到了 2003和 2004年,依然保留事业单位身份的医疗机构已经微不足道了。然而,这项改革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大多数医疗机构虽然被冠名为“非营利组织”,但还依然是“公立组织”,也就是“事业单位”。它们大多数并没有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与政府的关系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格局之中。通过下表就可以表明这一点:

 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构成变化         单位:%
 营利的 非营利的 事业单位 合计 政府办 企业办 民办 合计
 2001 -   - -  87.4 11.7 0.9   100.0
 2002 51.0 47.7 1.3 100.0 77.0 14.5 8.5 100.0
 2003 51.7 47.8 0.5 100.0 80.5 13.1 6.4 100.0
 2004 52.8 46.7 0.5 100.0 80.9 12.4 6.7 100.0

  三,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分析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厂商,以对医院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并通过与医院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医院支付租金的一种金融服务业务。目前,只有经过人民银行或者商务部批准的且办理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融资租赁公司才可以合法开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而对非共有医疗机构则没有相关限制。

   (一)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需求分析

    1,内在需求

    在经济发达国家,医疗设备的租赁是受医务界高度重视的筹资方式。2000年,美国医院租用的设备价值在60亿美元以上。1998年日本医疗设备租赁交易额约740亿日元(约22亿美元)。在我国,医疗设备租赁起步不久,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1),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

    国内医院大多数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目前由于医院经营体制的改变,医院正逐渐的被推向市场,正进入大规模的改造期,包括新病房大楼的基建和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添置,使得国内医疗设备市场需求急增,仅大型设备进口一项每年就达10亿美元。由于国家大力控制药价,使医院以药养院的局面得以控制。加之新近推出的有关医疗纠纷的解决办法,迫使医院尽快增加检测设备、治疗设备,重检查、重记录。

  2),新的融资渠道

   据有关调查统计,很多医院的负债不合理,医院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9.1%,远低于其他行业水平;调查还发现,在负债结构方面,医院负债主要是应付款,其比例高达60%,而应付款中有90%为长期占用药商资金,而医院用于引进优质医疗设备、改善患者就诊环境的负债资金并不多。按照融资租赁的经营模式,医院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获得所需设备的使用权,而不必等到自筹足够的资金或拨款再上项目,以免别的项目捷足先登,抢占市场,而自己却坐失良机。

     3), 符合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

   从经济学角度,租赁能够促进投资、带动消费,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对医院而言,采用融资租赁,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了融资的目的;对于医疗设备供应商来说,融资租赁起到了促销作用,为价格昂贵的医疗设备拓宽了市场空间,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国家积极扶持的融资方式。事实上,对于医疗设备租赁,租赁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都在推波助澜。从供应商角度说,虽然医院没有充足资金,但可以通过和租赁公司的合作销售设备,货款就能得到及时回收;从医院角度看,可以提前使用先进的设备,减轻了医院大笔资金投入的风险和压力;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则能从中获得租金收益。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

  4),租金支付方式灵活。

   由于融资租赁方案是双方拟订的,医院可根据需求安排融资方案,根据设备的生命周期选择租赁期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租金支付计划、设备的维修服务和期满后租赁设备的处理方式等,医院可以量力而行,便于保持医院财务预算的相对稳定,避免突发的财务支出。

  5),规避技术淘汰的风险。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医疗产品层出不穷,使得医院长期占有固定产品的负担和风险很大。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加快设备更新。双方签定的是租赁合同,医院仅支付租金,不必承担设备投资的风险,到时还可以将设备退还给租赁公司,再及时引进新的设备,使医院保持领先的医疗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

  6), 有利于医院体制的改革。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现在医院的普遍状况是固定资产规模比较大、资产评估的难度非常高,增加了医院股份制改造的难度,而融资租赁可以帮助医院调整财务结构,通过租赁业务调整医院资产负债结构,增加医院账面的现金资产,降低固定资产规模,进而降低医院改制的难度,使医院在现代化企业制度下显现生机和活力。

   2,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外在需求

   1),新兴高端消费群体

   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在7500美元至50000美元之间的社会群体。根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达到1280万,总收入超过1400亿美元。以7.5%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基准,预计未来10年内,将有5000万中产阶级家庭诞生,总收入超过5000亿美元。同时,中国富人阶层是指年收入在50000美元以上的社会群体,根据评估,中国的富人阶层家庭达到48000户,总收入近30亿美元,以7.5%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基准,到2015年,将有40万富人阶层家庭诞生。

   根据国际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城市500名家庭总资产高于500万元的高端消费者研究发现,这一人群中86%认为国内缺少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62%受访者对目前医疗服务“非常不满意”,73%认为目前享受医疗服务手续烦琐。 业内人士认为,为高端人群提供高品质、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项目和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市场的需求更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必然要素。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为高技术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租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最基础的土壤。

   2),民营资本进入高端医疗服务市场

   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区所做的调查,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不少于400家。对外资也有过一些开放,但到现在尚未超过200家。 虽然,由于政策限制,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和公立医院并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竞争。其一、在非公立医院就医公费医疗和医保不能报销,使得民营医院不能从事基本的医疗服务;其二、民营和外资医院必须上缴营业税,而公立医院则享有免税待遇,享有政府的拨款和政策优惠;其三、卫生部门是公立医院的直接管理部门,裁判员和运动员是一家人。但是,中国毕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营和外资医院。

   在北京有一家外资投资的“和睦家的医院”。目前投入使用的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大部分是门诊,住院部只有20张病床,开设的诊疗科目以妇产科、儿科和口腔科为主,现有中外医护人员近100名。除了急诊以外,来这里就医都需要提前预约,所以医院里看不到排队的现象。 和睦家是一家定位在高端市场并且以盈利为目标的医院。第一次到和睦家的病人一般要交20美元的医疗病历建立费成为其会员,全科新病人的诊疗费一次是45至85美元,一般病人住院一天需500至700美元,做一个常规体检2000元,一位临盆妇女住院三天的费用为6000美元。即便这么高的价位,从1998年正式开业以来的3年多时间里,在和睦家医院出生的健康婴儿已经有200名,医院接待中外患者达2万多人次,医院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销售额在5000多万人民币左右。在和睦家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中国人已经占到30%的比例,这部分人的医疗消费,一分钱也不能报销,而且这个比例目前还在上升。这说明,国内有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已经有了较高的医疗服务需求,而国有医院恰恰无法提供。

    2006年7月28日,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规定政府和国有企业举办的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医疗器械集中采购。而民营和外资的医疗机构,在建设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方面则不受到限制。这也为高技术医疗设备的租赁业务提供了市场化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伴随国内租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相当多的租赁公司,如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浙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开始关注和切入医疗设备租赁领域,相当多的医疗客户开始接触并逐步接受租赁方式。但正如我国租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样,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同样也是有待进一步发展,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1,医疗行业环境有待改善。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须具备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场地及环境,质量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对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还须经药检部门批准,并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租赁公司在办理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时,视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管理。要求租赁公司办理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这无形中给开办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设了一道不必要的关卡。医院作为设备的使用者,其所要引进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设备的生产商也应具有相应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而融资租赁公司既不使用医疗设备,也不制造医疗设备。因此,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是不妥当的。2006年7月28日,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规定政府和国有企业举办的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此举对近期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有一定影响。

   在我国实行的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也对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标准中,医疗设备的拥有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且要求这些设备的所有权必须是医院所有,应该属于固定资产,必须在账目上。因此医院为了评得相应的级别,必须购进标准所要求的医疗设备。而通过租赁方式引进的设备则不符合要求,因为它的所有权在租赁期内并不属于医院,这样医院为评得一定的级别,必须千方百计地筹资购进这些设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资租赁的发展。

    2,医疗机构的融资租赁意识淡薄。国内的医院对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缺乏了解,租赁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医疗机构简单的把融资租赁理解为高利率资金放贷。目前,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总体缓慢。  

    3,租赁公司对医疗行业的认知有待深入。国内租赁公司对医疗行业缺乏了解,对起风险点把握不够,导致相当多的租赁公司不敢轻易进入医疗行业。当前,国内医疗设备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不足5%,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30%左右的市场渗透率,市场空间相当巨大。

  4,医疗设备租赁的模式比较单一。现有的医疗设备租赁业务一般采用简单融资租赁方式,租赁期基本在5年以内。租赁物件则一般以大型通用性医疗设备为主,如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DSA等。

  5,专业人才短缺。医疗设备租赁业务是结合医疗和金融的高技术服务,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医疗和租赁业务双重知识和技能,这类人才在市场上相当稀缺。

     (三)高技术医疗设备租赁的利润分析

   200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远东国际租赁公司合作,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了价值2100万元的PET-CT。月租金60万元,年租金720万元,租赁利率为34%。租期三年。该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仅18个月,就收治临床病例4400多例,并提前18个月偿还了所有租金。

   2002年3月,唐山中医院准备购买一台GE生产的MRI(核磁共振),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从GE公司购买了该设备,唐山中医院以极低的首付款投入,获得了设备使用权,并在4年租期内按合同每期支付固定的租金。三年过去了,唐山中医院已经提前完成租金还款,远东租赁将租赁设备的所有权转让给唐山中医院。

   通过以上两个租赁实例可以看出,200万美元左右的进口医疗设备租赁期一般为3到4年,资金回收期一般为18-36个月。租赁利率一般为维持在年30%左右。如果按照10%的利率计算银行利息成本,则从事高技术医疗设备租赁的毛利率在20%左右。

    远东国际租赁公司2002年和唐山中医院合作成功第一单医疗设备租赁之后,第二年,果断放弃了一些如飞机租赁之类的业务,把医疗行业作为主营阵地。目前,公司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上已投放资金8.9亿元人民币,与240多家医院进行了合作,在全国各地成功地开展了100多个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项目,租赁物件达300多件、套。其租赁设备从最先进的核医疗设备到常用的影像诊断设备,从价值上千万的高端医疗设备到不足百万的常用设备,接受过融资租赁服务的医院达24个省、市、自治区。目前,远东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了85人的团队,他们全部来自医疗行业,很多人具有在跨国医疗设备公司的工作经历,他们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对医院需求了如指掌;还建立了专业的数据库,搜集了全国多家大中型医院多年的运营数据,以确保迅速、准确地完成医院评估。

 (四)租赁物与承租人分析

  1, 租赁物

  高级医疗设备的合同规模在20-300万美元之间,一般医疗器械的合同规模在5000美元至20万美元之间。由于高技术医疗设备具有价值高、相对稀缺、投资回收快的特点,所以就成为租赁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首选的租赁物。

  如前文所叙,目前,我国的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甚至连二手、三手的进口设备在我国都十分畅销;同时,由于中国自主生产的高技术医疗设备稳健地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尚需时日,因此,对租赁公司来说,采购国外知名企业的名优高技术医疗设备作为租赁物便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从具体的技术与产品类别分析,未来的高技术医疗设备存在三大增长热点:一是计算机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智能器械、生物传感器械、机器人和器械网络。相应的新产品如集成化病人医学信息系统、病人智能卡、临床实验室机器人、计算机辅助临床实验系统、生物传感器、机器人外科。二是微创医疗设备:无创伤或微创伤的医疗设备、医学成像、微型化医疗设备、激光诊疗、机器人外科和非植入式辅助传感。三是器官移植和辅助医疗设备:如人工骨、心脏瓣膜、心泵、软骨、胰、血管、肾、皮肤、肝、眼和再生的神经细胞,及心脏、神经肌肉刺激器等。具体产品情况如下:

  1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GE、皮克,西门子,东芝、岛津、日立等公司垄断着全世界的市场。全世界的年销售量为1500台左右,年销售额近2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我国已进口300台左右,预计市场容量至少为3000台。

  2数字X线设备: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的公司都在努力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全世界约有44万台X线机,13亿8千万次检查/年。我国约有10万台,1亿5千万次检查/年,检查频率145.1人次/万人口,年递增率10%~15%。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TS)和医学图像存贮传输与处理系统(PACS)这两个产品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的标志。

  4,影像诊断设备:全世界年产量为2万台,年销售额30亿美元,并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数字CT扫描机:生产厂商有GE、皮克、西门子、东芝、岛津、日立和东大阿尔派,全世界年产量为4000台左右,年销售额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我国市场已装备了3000多台,其中60%以上是二手货,国内市场需求量在2万台左右。

  2,承租人

      有两类院长对如何运用融资租赁的兴趣最大。一类就是营利性医院的院长们,他们把医院当作企业来经营,在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融资租赁来解决医院的装备。而另一类应该是事业心比较强的院长,希望医院能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因而采用租赁的方式。具体的承租人如下:

        大医院的整体中心。年收入3亿元以上的大型医院,资金来源相对较多,对一般设备的租赁需求程度并不高。租赁公司和大型医院的合作,更多地是在整体中心,比如PET-CT类的大型设备的投入,这种合作方式依托在医院机制改革,以及提供整体金融服务战略性合作上。

        市级、县级医院。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很多市级、县级医院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具有强烈的愿望,他们需要租赁符合当地医疗水平的小型设备,这些设备大多为百万元的小额医疗产品。由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医院发展很不平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差距仍将持续存在,但将会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医院为谋求发展对提供融资租赁解决资金问题的潜在需求巨大。

    (五)医疗机构的租赁模式

   1,融资租赁

      对于租赁公司而言,由于简单融资租赁方案清晰明了、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简洁、有利于将项目包装后融资、租后管理相对简便,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承租医院的量化标准和租赁额度进行操作以及对设备和出卖人的有关状况把好关,值得大力开拓。由于简单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相当于银行的抵押借款,所以在简单融资租赁的赢利模式设计上大体有以下几种:

    赢利额度=供货商折扣+相当于银行同期利息的租赁费

    赢利额度=供货商折扣+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租赁费

    赢利额度=供货商折扣+相当于银行同期利息的租赁费+一定量的手续费+一部分不计息的保证金

        在实际营销工作中可以看情况而定,不宜搞“一刀切”。如某医院刚盖完病房大楼,急需上设备,而银行信贷额度已满且供货商难以提供分期付款,此时完全可以不仅从供货商处提取折扣,而且又向医院收取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租赁费。再如针对某大型医院的一个项目确实好,只要某供货商出于同产品间的竞争压力出让足够的折扣,出租方也完全可以收取低于银行利率的租赁费。

   2,分成租赁

        分成租赁是租金支付方式变化的最高形式。由于其租金支付完全匹配了医院的现金流,甚至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项目经营的风险,所以十分受医院的欢迎,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认知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对于租赁公司而言,由于“分成不保底”及“分成保租金总额90%以下底”可能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法律法规上的问题,所以这里只讨论“分成保90%及90%以上底”的业务形式,即:租金支付按照一定比例的纯收入进行分成(纯收入=总收入-总支出),但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不小于设备可使用年限的75%),必须保证租金总额的90%及90%以上得以归还,这样从经济实质上完全就是融资性租赁。对于出租人而言,分成租赁除了能够介入一些高端医院的优质项目、增强租赁以及本公司的影响、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外,租赁公司还可以得到往往比简单融资租赁业务更大的收益率。据有关信息,分成租赁比简单融资租赁的收益往往高一倍甚至数倍。

        分成租赁受市场欢迎、收益可观,那么其关键点就在于风险因素和融资渠道。

        卫生系统有关部门曾明文禁止在医院搞“院中院”和进行以单纯赢利为目的的投资活动,由于分成租赁的实质是一种租金的灵活支付方式,所以与有关政策并无明显抵触之处;在浙经金融租赁公司的医疗租赁业务中,分成租赁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分成租赁多是采用“湿租”的方式,即:除了出租设备外,还同时配备专业服务人员。其风险主要在项目的管理和市场的开发上。一般而言,有称职的专业人员负责项目的运行,要比单纯让医院自我管理的效益提高30%以上。在分成租赁中,租后管理的成功可以使租金提早回收,减少边际成本,可以使不固定的“或有租金”较大幅度增加,所以其对项目的成败有重要意义。

    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分成租赁让银行或委托人接受要比简单融资租赁困难一些。假如是以自有资金为主,可与厂商合作。即和供货厂商共同操作,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而且还借助了厂方的专业化能力,缓解了有关设备及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压力。

    3,回租

        这里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医院的自有资产进行回租以达到其融资的目的。由于针对的是医院的已在使用的设备,没有供货商的折扣,所以出租人对医院等级、设备新旧程度、租赁费率、租赁期限等因素的较高要求决定了该业务在医疗市场的成交量不会很大。因为双方能同时满足对方的条件难度很大。二是针对与医院已成交的设备供货商或投资商的回租项目。一般情况是设备进行直接售后回租,出租人对项目的效益享有固定的债权,另外的或有部分由投资人享受,若项目所得不够支付固定的债权,出租人可以用提取保证金、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的方式来锁定风险。

    4,创新租赁

       这里的“创新”指的是租金支付方式的适当微调。如项目上马后给予一阶段的宽限期,在租赁期内租金支付前多后少、前少后多等等。若医院确有这样的需求,或者有的时候租赁产品需要和银行信贷分期付款进行竞争,完全可以做一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产品。目前这种创新性产品在医疗市场上很少见到,但这样做显然能增加租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前提往往是这样的创新产品必须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方所认可和接受。

本文整体结论:

        国内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只在基础医疗设备方面具有生存能力,高技术医疗设备的生产已经被国外知名企业所垄断。使用者以公立医院为主,以民营、外资医院以及保健机构为辅,东部发达地区的租赁规模一般在20-300万美元之间,西部及县市医院大多租赁一般医疗器械,租赁规模在5000美元至20万美元之间。目前,租赁公司的主选租赁物是1磁共振成像装置2数字X线设备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TS)和医学图像存贮传输与处理系统(PACS)。4影像诊断设备。租赁期一般为3到4年,资金回收期一般为18-36个月。租赁利率一般维持在30%左右。如果按照10%的利率计算银行利息成本,则从事高技术医疗设备租赁的毛利率在20%左右。由于高技术医疗设备承租人信誉较高、回款有保障,而国内医疗设备租赁业务市场发展迅速且相对成熟,同时又没有形成激烈的同业竞争局面,因此,建议新组建的租赁公司可以适度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