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不限制金租公司跨区域(跨注册区域)开展业务。因此,金租可以跨省、开展全国性业务;也可以跨国、开展全球性业务。

金租可以跨区域展业,首先为金租聚集提供了制度支撑

全国金融租赁公司主要聚集在:京津翼环渤海区14家,占全国66家的21.21%;江浙沪长三角区19家,占28.79%;粤深珠三角区6家,占9.09%。三大聚集区共占全国金租公司的59.09%,可以说三个地区集中了全国近60%的金租公司(其他地区,基本上是一省一家)。三地政策环境好,可吸引金租集中形成聚集效应,集中推出创新业务和相关政策,可促进全国金租行业的发展。而金租业务不受地域之限,又解决了当地业务不足,过度竞争问题。比如注册在天津的金租机构达9家,都是面向全国开展业务;而注册在天津的所有融资租赁公司达到1285家,注册资金达5523亿元,租赁总资产超过11000亿元(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市外),聚集效应明显。

其次,有利于专业化经营的发展

金租公司通常资本金较大(多在30-50亿元),需要资本金8-9倍的租赁资产规模才能支撑其合理的资本回报。如果受到经营地域之限,每个公司二、三个专业化经营领域的本地需求无法形成足够的租赁资产规模,因此金租行业的发展必然是行业做减法,而在专业化领域,在地域上必须做加法,才能满足既专业化经营,又有足够的业务量支撑规模化经营。比如以医疗设备租赁专业化经营的环球租赁(已在香港上市),其业务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市区;远东租赁(也是香港上市)的医疗设备租赁则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的县级以上的医院;光伏租赁占到租赁资产总额约40%的中信金租,其光伏租赁业务几乎覆盖了北方全部富光省区。

其三,有利于资金和设备的合理流动

东部经济、科技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东部资金丰裕,成本低而西部资金紧,资金的收益相对较高,资金须向西行;东部科技实力强,生产高端设备多,设备须向西行;东部商务成本高,西部的土地、矿产、电力、天然气、人力等资源丰,产品的市场大,生产制造类企业、产业西移也是一个趋势。金租行业既是资金密集型,又是设备密集型行业,只有金租跨区域运作,才能顺应并支持东部的资金、设备和产业向西部流动、迁徙,也才遵循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的规律。比如贵银金租所有负债中,75%来自东中部地区(22%来自省外西南地区);而92%租赁资产都在省内。可以说在西部地区金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引资新工具。

其四,有利于西部地区的金租公司合理布局资产(区域)结构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经济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经济总体欠发达的贵州省,工业总量小,发展水平低,且结构不尽合理),如果西部地区的金租公司(如贵银金租)的资产全在欠发达地区,难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价值,因此处于西部地区的金租公司在专业化经营领域,须在东中部发达地区配置一定比例的租赁资产,以均衡租赁资产的地区结构。据了解同处于西南地区、由当地国资或民企控股的YNS金租60-70%的资产在市外,TF金租40%的资产在省外。我们主张中小型的、属地特征较强的金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深耕本地(本省)市场,以控制住经营风险而不急于扩张到全国展业,是理性的。但在金租公司专业化、特色化经营领域,实行跨区域拓展,扩大专业影响,提高专业经营资产占比,均衡资产的区域分布,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建议西部地区的金租公司省内省外资产分布以7:3为宜,且省外资产必须以专业化经营领域为主。

此外,作为西部地区金租机构的经营者和监管者,都要转换思维。过去习惯于(财政、金融)资金从外部流入,而不适应、不习惯今天资金流出的新常态。其实,本身就主要由外部(东中部)组织来的资金,经过西部金租机构的业务布局、业务组合和风险防控,走出去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开展部分跨区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西部金租机构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发展能力,实属强身健体之举,而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害怕管控不了、驾驭不了,甚至担心规模、资金等资源外溢而裹足不前,甚至严加限制、纷纷回避,都是不妥的。当然我们也不主张不顾事情、不顾实力,本地的业务尚未做好,就好高骛远,全国性布局,那是以短击长,盲目乐观的。我们建议西部金租机构跨区域经营的策略,一是在专业化、特色化领域(二、三个行业)走出去。二是在有基础、相对熟悉的区域先行,逐步扩大业务覆盖区域,而不搞遍地开花。三是金融机构上,信托已实现了全国性经营,城市商业银行难以走出去了,而属地性较强的中小型金融租赁跨区域经营任重道远,尚须练好内功,志存高远,砥砺前行。

其五,走出去与当地机构联合经营

金租机构走出去,跨区域专业化经营中,与当地有优势、有特长、有共同点的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机构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如联合租赁)、委托监管(租后管理)、风险共担(或分担),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都是值得大胆探索和积极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