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的形势,总的判断是什么。夏斌认为不管搞租赁、信托、基金、还是银行业务的,包括做实体经济的,应该知道这个大势,而且都应该持一个共同的看法。
第一方面,关于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十九大报告,对当前经济形势高度概括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句话引申到我们现在的经济工作,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都有逻辑关系。十九大报告这句话讲的第一是重点实施转换阶段,突出的重点词是转向、转换。第二是高质量,是发展方式的转换。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能耗要降下来,就是环境更美好,就是结构要优化,就是效益要提高,是这些内容组成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就是过去以出口、投资为推动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慢慢要转到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更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业。还有是转换增长动能,增长不能搞发票式增长,靠创新,靠改革,现在讲供给侧改革,改革制度、改革机制、提高效能来增长,这样的增长是没有风险的,这样的增长不会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
    有了方向,政府部门工作抓什么?概括起来就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怎么稳增长?面对中国目的的情况,面对扭曲的经济结构要把增长稳定下来怎么办?必须调结构,结构不调过来增长不稳定的。我们原来进出口对GDP拉动,美国危机之后一直是负拉动,去年又变成正拉动了,当然今年特朗普贸易战带来不稳定。所以过去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不行,要调整,不调结构没有出路,持续不下去。
    怎么调结构?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医疗、养老改革要加快,农村的三块地的改革加快,提高农民的财产收入,国企改革的速度要加快等等。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改革制度,改革有关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把结构调过来,否则结构很难调。因此,供给侧改革,改革是抓手。就我们整个经济工作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不管是环境角度也好、货币角度也好、收入角度也好,目的很清楚。这是讲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风险是另外角度看,下面会讲到。
    所以就政府,稳增长、调结构方方面面都要抓,稳增长,投资、出口、消费。消费怎么提高?旅游消费、体育消费、休闲消费,尽管消费是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是怎么样把消费拉动起来,政府在想各种办法,包括50几个国家到海南旅游免签了等等措施。出口,当前情况下,在处于中美贸易战的情况下,工作就更多了。投资,稳定投资政府风险大了,现在发展PPP。调结构,通过改革调结构,它本身也有任务,去产能、去库存,是下了具体指标的,包括房地产三四线城市的空置房怎么控制等等。惠民生,那就是医疗、养老、教育,方方面面在采取措施。惠民生还有很多事要做,特别是分配领域的事。抓改革,现在讲的最多的是供给侧改革,今年年初提出来农业领域也要实行供给侧改革,粮食结构问题怎么调,从制度上怎么改等等。城市里面的供给侧面临问题更多了。
关于经济形势要看两个纬度:
第一个纬度,从实体经济来看,大趋势很清楚,就是调整,就是防资产泡沫,这个逻辑没有变。这么大一个国家结构要调过来不可能,基本调到位问题不大,但没有两三年三四年不可能。从中国目前的矛盾、问题、担忧来看,如果调整到位是什么样的显著标准?
第一个,消费,中国基本确立大国消费的地位,慢慢中国经济模式就会调整到位。从现实来看,到日本买马桶盖,说明我们的消费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上不来,要促进这方面的供给。教育消费,幼儿园进不去,师资培养来不及,经费不够。所以供给侧改革没有到位。旅游消费,老年人银发产业的消费,市场很大,我们远远没有找到。到国外去查体,为什么?我们能把这个消费留在中国吗?所以一定要确立大国消费的主体地位,这样进出口对经济的制约,包括贸易战对我们压力就不是很大。
    第二个,房地产,客观上中国经济已经被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绑架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买房子,是买居住价值的,还是买资产价值保值增值的?能不能确立房地产市场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长效机制,利率政策、首付政策、金融政策、土地供应政策、教育政策等等,这些内容怎么一步步改?这个泡沫慢慢破了,释放了,经济就稳下来了。
    第三个,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定回归常态。百分之六点几的增长,增长速度慢慢往下降,降的快了可能又怕(出问题)。货币政策很清晰,面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货币供应不可能再维持原来两位数增长,去年已经到了8点几,货币增长不高了,维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第四个,民营企业的投资预期,中国整个投资的60%是民营资本在投资,但是民营资本投资积极性这两年不高。所以关于保护私有产权,召开民营企业的投资座谈会等等。至于为什么不高原因很多,如果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不可能。这是真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一个重要的标志,看货币、看房地产、看民营资本的积极性,看消费。这是第一个纬度。
    第二个纬度,从货币经济出发,中国的今天GDP到了82万亿,成为世界老二,与此同时也累积了很多问题。从货币经济角度来说,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2007年次贷危机前一年,是最高峰14.2%。到2017年是6.9%,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跌掉了一半,与此同时,十年来货币供应量现在M2是167万亿,九年内增加了120万亿。这么多货币在市场上,首先表现是杠杆率高,负债率高,全社会的负债杠杆率从2008年的139%,上升到2016年的257%,上升了180%。2010年增量资本产出比是4.2元钱,2015年增加到6.7元钱,就是生产这么多东西要更多货币投入,就意味着货币投入效益在下降。但是随着经济速度下降,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比如做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的,如果说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差了,马上机械设备租赁融资就差了。销售收入下降利润就会下降,利润下降按照原来跟银行签的各种合同来说,有的企业必然表现为利息还不了,甚至表现本金还不了。因此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货币回归常态,一批企业要倒闭、破产,失业要增加,这是必然的逻辑。因此风险就会出来。
    党中央提出了要化解重大风险,就是化解金融风险。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对不住人民,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最大的风险是房地产风险,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泡沫破了,香港日本例子多得很。
所以理解当前的经济工作,总的方向判断是做实体经济。与此同时,要有金融风险意识,政府、监管部门重点都在关注风险,抓紧监管,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大资管不整肯定会出事,问题需要慢慢消化。这就是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意图。
第二方面,关于融资租赁的两点思考。租赁业发展迅速,2007年租赁企业93家,去年6月底是8200多家。商务部管的融资租赁公司,银保监会管的金融租赁公司,两套监管体制。
第一、关于监管体制怎么办?这种监管体制长期下去,从公平竞争角度不合适,现在租赁渗透率到0.8%,尽管发展得很快,更多是非金融监管部门批的机构发展很快。随着大资管业务的整顿开始,负债方怎么办?资金来源怎么办?监管体制要改,要调整,要合并,怎么合并需要研究。
    第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针对前两年的金融的无序创新,非法集资、旁氏骗局、互联网+等等,现在整合处理的时候需要损失掉一些钱,是客户损失还是金融机构损失,还是国家拿钱,国家坚决不会拿钱。那怎么办?另外刚性兑付,现在进行大资管整顿,资金池一定要规范。规范要过度到2020年底,慢慢缩小规模。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讨论新起点,是什么?在新的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之下,我们的租赁业务的新起点新挑战新机遇在哪里?不是喊口号,确实需要认认真真反思和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