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作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发言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补充修改后完成的,供推动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关部门和专家们参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中,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是重要一环。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三地的现实基础,京津冀应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合力构建中国和世界最大金融聚集区(以下简称京津冀金融聚集区或聚集区),这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京津冀金融聚集区的建设中,租赁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京津冀金融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自己的独有优势,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京津冀可形成中国和世界
最大金融聚集区
京津冀金融业协同发展的目标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推动中国和世界最大金融聚集区的构建,就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目标的具体举措。我们认为,京津冀合力构建中国和世界最大金融聚集区,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银行业,北京具有不可取代的发展基础,中央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部,约95%以上集中在北京。上个世纪80年代后,虽然上海和天津也争取到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先后落户该地,但北京是中国银行业中心这一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天津与河北要放弃在协同发展中北京一些银行会溢出的念头,坚定不移地支持北京银行业就地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带动天津、河北银行业的发展,三地共同努力,争取以石家庄金融街、雄安新区金融区、北京金融街、廊坊金融街、天津金融街、唐山金融街、于家堡金融街为结点,逐步形成一个强大的京津冀金融一条街。
融资租赁业,天津已具有强大基础,目前拥有各类租赁企业1700多家,业务总量占到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全国50%的工程机械、60%的船舶、70%的大飞机,80%的公务机和100%的钻井平台,都是在天津滨海新区完成的。天津已经公认为中国融资租赁业第一极。河北与北京要支持天津融资租赁业持续做大做强,同时加快本地区租赁业的发展,争取到十三五末期,使京津冀租赁业的全国占比达到60%以上。
证券业,目前的重心不是在京津冀,而是在上海。包括股票、证券、期货、外汇、黄金等证券交易总量,上海约占全国45%左右。相对而言,京津冀证券业是个短板。但京津冀三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北和天津要支持北京把新三板做大做强;北京和河北要支持天津组建中国租赁资产交易市场;北京的新三板和天津的租赁市场要在河北设立分支交易机构。
包括村镇银行、民办银行、小贷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现代典当、私募和公募基金等在内的新金融,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在这方面,河北具有地域广阔、市场丰富的优势,天津和北京要支持河北新金融业的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末期,以张家口--石家庄--雄安--保定--廊坊--唐山等为结点,形成一条新金融产业链。
保险业,特别是刚刚兴起的健康养老保险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方面,河北省也同样具有优越条件,北京和天津要支持河北这一行业做大做强,争取在十三五末期,以张家口、承德、雄安、保定、秦皇岛等重点旅游度假区为结点,连同北京的房山、天津的蓟州等景区,形成一个点状的健康养老保险业布局。
我们坚信,如果三地认识统一,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预计到十三五末期,京津冀金融聚集区即可初具规模,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聚集区。
京津冀金融聚集区的主要功能
京津冀金融聚集区的主要功能,就是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通过聚集区的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规划落实。
国内经济的国际化和国际经济的区域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国内外已有实践一再证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无论是发展什么样的区域经济,采取什么样的联合方式,最后的焦点都是一个,要有足够和稳定的资金支撑;一个区域不管要成为什么中心,首先必须成为与之相称的金融中心。京津冀也不例外。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规划要得到顺利落实,关键也在于有没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撑。目前,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处起步阶段,许多事实已经说明,在整个进程中,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撑,一小时交通圈不可能顺利建成,雾霾的综合治理不可能得以顺利实现,甚至于环绕京津两市的贫困带也不可能很快消失。从长远计,京津冀只有联合起来,通过金融聚集区的建设,寻求一个强力的资金来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规划才可能得以落实。
第二、通过聚集区建设,改变区域金融业结构不合理状态,形成一个科学稳定的资金供给体系。
在现代金融业中,银行业、证券业、租赁业是社会资金供给的三个主要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资金85%以上主要依靠银行业提供,这和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是一样的。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单一的资金供给体制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弊端。这是因为,无论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社会的资金供给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国家货币政策发生较大变动时,单一的资金供给往往会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从而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上个世纪50年代后,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证券业得到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在银行拿不到钱后,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在社会直接筹资。二是融资租赁迅速崛起,经济实体不能从银行和证券市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时,可以去找租赁公司,通过租赁的方式引进自己所需的装备。这样,经济实体又多了两条新的融资渠道。
目前,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租赁业和证券业已很成熟,已经形成和银行业相并列的第二和第三资金供应渠道,两者各占社会资金供应总量的30%和20%,银行业占有50%左右的份额,在整个社会资金供给中仍是主渠道。
相比之下,京津冀资金供给的75%以上还是来自银行,租赁业和证券业的占比只有15%和10%左右。
 注:1、在本表统计中,信托业包括在银行业之内; 2、证券业泛指股票、证券、基金、期货等所有社会直接融资方式;3、证券业用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融资租赁业用融资租赁合同余额、银行业用本外币贷款余额进行分析对比;4、国家的政府拨款和直接利用的外资不计在内。
实践证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这一金融结构是科学合理的。这种金融结构的最大益处是,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时,经济实体所受的影响有限。企业只要运行得好,即使在银行那里得不到贷款,总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得所需资金。事实上,三个资金供应渠道的自然形成与比例配置,与一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政策的政治取向无关,她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中国也不会例外。
基于以上认识,京津冀金融业协同发展的一个具体目标就是:借鉴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一经验,在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融资租赁业和证券业的发展,争取用五到十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率先形成银行业约占50%、租赁业约占30%、证券业约占20%的合理结构,构建一个相互协调、科学稳定的资金供给体系,使区内的经济实体有一个稳定而又可持续性的资金供给方式。
第三、通过聚集区的建设,推进环渤海、三北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南北不平衡状态的改变
建国以后,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长江以南,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经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由南向北梯次式推进。以京津为核心、三北地区为腹地的环渤海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认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个强力引擎。2006年,国家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上升到国家战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带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几年来,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总体增长速度并不很快,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且经济总量不及长三角,经济活力不及珠三角。
由于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并没有实现预期,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状态并未由此而发生根本改变。
环渤海经济区未能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公认原因,就是京津冀发展、特别是北京和天津这两个核心城市相互不协调。天津倡导组建环渤海经济区,北京实际不感兴趣。1985年组建起来的环渤海市长联席办公会议,北京至今都未正式加入,每次开会只派有关方面以观察员的身份到场。同样,北京所提出建设首都经济圈的方案,天津也不感兴趣,对北京所举办的相关活动,也只是应邀听听而已。两市在区域联合上的相互掣肘,导致环渤海其他城市无所适从,各市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难以深入进行,环渤海区域许多优势难以充分发挥,第三个经济引擎没有显现出强劲的内在动力。
党中央关于京津同城化和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为解决上述老大难问题提供了可能,也为京津冀、环渤海和三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京津冀金融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促进京津冀金融业协同发展,合力打造中国和世界最大的金融聚集区,重点支持京津冀、环渤海和三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总量超过长江三角洲,用10年左右时间,使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之和,在促使中国南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态得以根本改变的同时,也为东北亚、亚洲和世界经济合作做出贡献。
我国租赁业快速发展为聚集区
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融资租赁业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经成为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朝阳产业,即使在几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中,融资租赁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些国家,飞机、船舶、交通运输工具、通讯设备、医疗器材、机械装备、海工设备以及楼宇、厂房等固定资产,60%以上不是通过买卖方式而是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的。
在我国,融资租赁业经历了80年代的波折后,2006年后随着国内政策环境的改变,步入了再度复兴的轨道,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天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和地区,融资租赁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强力支撑,公认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已经达到10411家,其中,金融租赁企业69家,占企业总数的0.7%;内资企业358家,占企业总数的3.4%,外资租赁企业最多,达到9984家,占企业总数的95.9%。
注:1、资料来源:中国租赁蓝皮书--2007--2017《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中国租赁》2018第一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融资租赁企业数不包括单一项目融资租赁企业;3、表内的企业是截至当年年底登记在册、处于运营状态中的企业;4、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融资租赁企业和境内实体收购的境外企业。
从业务总量看,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3000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7875倍,其中:金融租赁合同余额约23550亿元,业务总量约占全行业的37.4%;内资租赁合同余额约19450亿元,约占全行业的30.9%;外资租赁合同余额约2000亿元,约占全行业的31.7%。
注:1、资料来源:中国租赁联盟编写的中国租赁蓝皮书:2007--2017《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中国租赁》2018第一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融资租赁业务总量指截至年底的融资租赁合同余额;3、外资租赁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总量按当时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
天津租赁业为聚集区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融资租赁再度复兴的进程中,天津一直处全国领先地位。
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银行总行和外经贸部共审批了58家租赁公司,到90年代,由于全国不具备租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几乎所有公司都陷于困境。但是,这些公司全部转入冬眠,期望环境一变东山再起。当时天津也有一家公司,但在2003年主动注销掉了。这样,在2006年中国租赁业再度复兴之际,天津完全处于空白状态,没有基础,也没有经验。但是天津市吸取了80年代中国租赁业由兴到衰的教训,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创造了一个适合租赁业发展的小环境,形成了一个可以使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小气候,使得天津租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企业规模、行业实力和业务总量一直处全国领先地位。在2006-2010年期间,企业规模、行业实力和业务总量呈几何级数式增长,2011年以后,由于发展级数增大,上述三项指标开始呈算数级数式增长,每年递增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
进入2017年,在全国融资租赁管理体制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天津没有采取观望态度,及时消除易租宝等事件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内资租赁企业审批权下放的有力条件,连续审批了76家内资企业,使天津内资租赁企业总数占到全国22%。在行业风险排查中也没有像一些城市和地区那样采取先停后查的做法,使得天津融资租赁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
企业数量 据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截止2018年3月底,总部设在天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不含单一项目租赁公司、分公司、SPV子公司、海外收购的公司和已注销的公司)为1739家,比年初的1574家增加165家。其中:
金融租赁。没有增加新的企业,金融租赁公司数量仍为上年底的11家。
内资租赁。截止2018年3月底,还没有增加新的内资租赁公司,内资租赁公司数量仍为上年底的79家,数量仍居全国首位。
外资租赁。增长有所回升,到2018年3月底达到1649家,较上年底增加165家。

业务总量 据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测算,截止2018年3月底,全市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21,1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底的20,600亿元增加约500亿元,增长2.4%。其中:
金融租赁,约8,660亿元人民币,增加160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9%;
内资租赁,约6,200亿元人民币,增加300亿元,比上年底增长5.1%;
外资租赁,约合6,240亿元人民币,增加约40亿元,比上年底增长0.6%。

2018年3月底,在以注册资金为序的全国10强企业排行榜中,我市3家企业榜上有名,分别居第一、第二和第五位,在十强排行榜中,仍居领先地位。
注:外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按1:6.9的平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行业占比 到2018年第1季度,天津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小幅回升,达到16.7%,比上年底增加0.5个百分点;注册资金升幅较大,达到21.8%,增加2.8个百分点;融资租赁合同余额降幅较大,为33.5%。比上年底减少了1.5个百分点。

截止目前,天津和全国情况一样,各类租赁企业总体运转正常,没有发现有重大违规现象,没有发生行业性、地区性风险的迹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14年以后,在全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地区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缓慢或呈负增长,但天津的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则继续呈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融资租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租赁业也给予天津很好的回报,2017年,天津租赁业提供的税收超过了140亿人民币,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增强了天津金融业的实力,也影响了京津冀三地、以及全国的金融布局,“银行业--北京、证券业—上海、租赁业--天津”的格局已经显现。
京津冀租赁业面临的问题
就当前而言,京津冀租赁业的发展,也面临以下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中国融资租赁业再度复兴的进程中,天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行业的发展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北京租赁业也具有相当规模,拥有建信租赁、环球租赁、外贸租赁、鼎盛租赁、文化科技租赁等一批著名租赁企业。河北省也拥有河北金融租赁、庞大乐业租赁、冀银金融租赁等实力很强的租赁企业,但相对于天津而言显得滞后。
二、企业空置率过高。从全国来看,有些城市和地区认为商务部监管的外资租赁企业不属于金融行业,因此取消了资质审批,在网上申报即可,注册资金也由实缴制改成认缴制,使得为卖壳而注册的空壳企业大幅增加,再加上相当大一批中小型租赁企业开业一年以上未能开展业务,使得许多企业特别是外商租赁企业,长期处于空置状态。据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目前,全国租赁企业空置率约为65%,在有些城市和地区高达85%以上。在京津冀三地,企业空置率相对较低,但也达到了35%以上。
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薄弱。融资租赁行业属于金融行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包括政策风险、流动风险、经营风险和合同风险。京津冀的租赁企业和全国一样,运行13年来总体良好,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也高于银行和证券业,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较低,从监管部门到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风险防范制度。
四、行业人才紧缺。据中国租赁联盟测算,目前京津冀租赁行业人才硬缺口超过5000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才约2000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南开大学、北京外经贸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从2011起即设立融资租赁专业课,开办融资租赁专业硕士研究生班,中国租赁联盟等组织数十名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团成员进行授课,在校和在职的本科生、研究生超过400人,但仍是是杯水车薪。许多中小型租赁企业注册后,之所以长期处于空置状态,招不到能够开展业务的人员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之际,业内能够进入国际租赁市场进行竞争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租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京津冀租赁业协同发展的举措
京津冀融资租赁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金融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京津冀金融聚集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三地应根据租赁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围绕构建京津冀金融聚集区这一具体而宏达的目标,采取以下这样一些具体推进措施:
一、制定京津冀融资租赁业协同发展规划
三地有关部门应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制定《京津冀金融聚集区发展规划》和《京津冀融资租赁业协同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议。在此基础上,每年还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租赁业协同发展和推动金融聚集区的具体工作,掌握规划的执行进程,确定一个时期的行业发展重点。
目前,中国已先后超过德国、日本、美国,在航空租赁、机械装备租赁和高档消费品租赁领域,占据或即将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国内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趋势和京津冀的基础和条件,三地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和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以主线飞机、支线飞机、直升机为主的航空融资租赁业;以船舶、工程机械、高铁设施、海上作业平台、农业机械、通讯设备、医疗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为主的机械装备融资租赁业;以公务机、游轮、游艇、房车等为主的高档消费品融资租赁业,使京津冀成为我国和世界最大的航空融资租赁基地、机械装备融资租赁基地和高档消费品融资租赁基地。
二、推动区域租赁环境进一步优化
长期以来,中国融资租赁业因多头监管而政出多门,规章制度不配套,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务院决定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和外资租赁统由银保监会统一监管,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重大利好。在这方面,京津冀应该积累经验、发挥作用,建议有关方面联合行动,在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退出主要环节进行改革,为行业发展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
    首先,积极推动《中国融资租赁法》的制定和出台,在中国目前的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制定专门的融资租赁法,符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规范和促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并有效解决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在税收制定、会计准则、司法解释、合同管理、资产登记、产权交易等方面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和统一,使各类融资租赁企业能够进行平等的市场运营和竞争。
同时,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总框架下,统一京津冀三地融资租赁业的税收政策执行细则、会计准则和财务处理办法,统一和规范行业自律准则,为三地租赁业协同发展打好基础。
三、共同组建“中国租赁资产交易市场”
据中国租赁联盟预测,到2020年,中国融资租赁总资产将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国内外一般规律,其中要有3万亿左右将进行转让和交易,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市场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产品交易市场。根据2004年国务院对天津自贸区的批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三地应密切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以京津冀为核心、会同广州、上海、西安、沈阳等地融资租赁聚集区,共同组建“中国租赁资产交易市场”。
“中国租赁资产交易市场”主体由产权交易市场、物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二手设备交易市场组成。在中国租赁市场总体方案确定后,可分四个层次进行推进。
一是组建融资租赁债权和股权交易市场,先期以飞机、船舶、汽车、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租赁债权和企业股权交易为主,通过租赁资产的市场化运营,为租赁企业盘活自有资产、扩大资金来源服务。随着市场监管制度、产权登记制度、纠纷仲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扩大到其它租赁产权,为实现全行业的资产证券化打好基础。
二是在京津冀及相关地区建立物权交易市场,如汽车租赁市场、叉车租赁市场、塔吊租赁市场、海工设备租赁市场、农机租赁市场、挖泥船租赁市场、集装箱租赁市场等,通过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相结合的方式,为经济实体和市政建设提供所需装备,实物租赁市场以京津为主,条件成熟时再逐渐向国内和国外延伸。
三是在京津冀和相关地区建立若干二手设备租赁市场,如二手汽车租赁市场、二手船舶租赁市场、二手机械租赁市场、二手器材租赁市场等,为租赁企业处置收回的租赁物进行专业化运作,通过二手设备的制度安排和市场操作,形成相关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有效机制。
四是按照高档消费品消费的规律,在北京、天津、河北省的重点旅游景点和滨海一线,组建几个有着明显特色的高档消费品消费租赁市场,如公务机租赁俱乐部、房车租赁俱乐部、游艇租赁俱乐部、游轮租赁俱乐部等,通过租赁方式,为国内外高档消费人群提供所需的消费场所。
四、合力打造京津冀“租联网”
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理念,开发和组建一个连接国内外的租赁业互联网,即“租联网”,是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提升行业发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2013年初,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曾就此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得到赞同和支持。目前,以汽车、自行车分时租赁为代表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北斗定位系统的建成、全球支付系统的发展,为租联网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融资租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急需要一个能立足京津冀、服务全国、联接世界的现代化的租赁网络系统,实现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相衔接、自主租赁与代理租赁相衔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衔接、一手装备与二手装备相衔接的网上租赁平台。为扩大租赁企业资金来源,实现企业良性永续发展提供制度安排和网络化操作。该项目的研制与建设不仅会带来三地租赁行业继续领先发展,带来金融创新服务局面的进一步拓展。更主要的是,它将极大提升京津冀乃至全国融资租赁服务水平和国内外租赁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共同组建“融资租赁同业拆借市场”
对现代融资租赁企业来说,保持一定的比例的储备资金来应付不时之需,防止在经营环境发生突然变化时导致资金链断裂,是关乎到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但是,储备资金过多或长期备而不用,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一个资金拆借中心,所属企业遇有临时或紧急资金需求时可以到中心来临时拆借。目前,全国大多数由银监会审批和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大都获准进入拆借中心,而大批内资、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却被排斥在外。
这是很不公平的现象,内资、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和金融租赁企业一样,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应支持他们也能进入资金拆借中心。同时,可考虑在行业内组建一个服务各类租赁企业的“融资租赁同业拆借市场”,为租赁企业解决短期资金的需求,防止和减小租赁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的经营风险。
“融资租赁同业拆借市场”的初步设想:
1、市场为会员制、自助性资金运营机构。由各类融资租赁企业依照其注册资金的一定比例自愿出资,依照股本权重组成市场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2、会员在市场上拆借资金用其股本金作为保证,超过股本金的部分用公司拥有的有价证券进行质押。
3、资金拆借时间为1--7天,拆借利率仿照人民银行资金拆借市场的利率执行。
六、倡导政府采购引进融资租赁机制
建议三地政府采购部门借鉴天津市政府采购引进融资租赁机制、一次性解决5亿元消防设备、使天津消防设备一举达到全国最先进水平的经验,试行由融资租赁公司运作、职能部门使用、财政部门支付租金的租赁机制,对三地大型公益设备、车辆、市政配套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采用租赁采购模式;对长期使用的大型固定资产采取融资租赁建设、财政贴息的方式;对雾霾治理、交通枢纽建设、防灾救险等跨区域设施和装备,由京津冀三地政府采购部门采用联合租赁采购方式完成,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以加快京津冀三地基础建设、推动重点区域建设项目的实施。
七、组建亚洲基础设施租赁基金
由我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取得重大进展。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再组建一个与亚投行相配套的投资机构—亚洲基础设施租赁基金(Asian Infrastruc-Ture Lease Fund)(简称亚租金,英文简称AILf)。这是因为,在国际上,象“一带一路”所涉及的铁路、公路、海港、空港、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这些设施所需的建筑机械、港口装备、飞机、船舶、车辆、集装箱、管线等,60%以上是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的。
亚租金可配合亚投行,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通过亚租金直接租赁或由亚租金成员联合租赁的方式,运用直接租赁和转租赁形式,承接亚投行具体建设项目;
第二、通过银租联合的方式,为亚投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资金配套;
第三、发挥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优势,接受亚投行的委托,对亚投行已经建成的项目进行后期管理;
第四、运用售后回租的方式,盘活亚投行已经投放的物化资金。
亚租金的具体设想是:
1、注册资金。根据亚投行的经验,考虑到与亚投行配套的需要及可能,亚租金初期可筹集相当于1000亿人民币的注册资金为宜,约合160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登记注册的金融租赁公司、内资租赁公司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可占40%左右;境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它投资性基金约占40%左右;国内重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可占20%左右。
2、亚租金的管理。亚租金与亚投行一样,都属金融机构。所不同的是,亚投行是政府出钱,机构组建和业务运作都会带有一定的政府色彩。亚租金则不同,注册资金全部是企业自愿筹集的,因此机构的设立、规则的制定和业务运作具有明显的市场色彩,集团的经营与管理也应遵从市场需求,请专家团队来管理运行。
八、组建京津冀租赁业创新服务基地
目前,中国租赁联盟会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广州南沙区、西安国际港务区、沈阳自贸区等,津设立了中国租赁业创新服务基地,并在上述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建议京津冀和中国国家商会等国家相关部门也联合组建一个租赁业创新服务基地。基地总部可设在雄安新区,其的主要职是,通过共同组建“京津冀租赁企业孵化中心”、“京津冀联合租赁中心”、“京津冀国际租赁服务中心”等举措,致力于行业发展的总体服务,在北京中关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金融区、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等地设立若干个租赁产品研发基地,对一些涉及面较大的租赁政策和产品,先在这些试验基地经过试验证后再正式推出;在这些地区的相应机构和行业组织中,设立若干个租赁专业实习基地,通过聘请校外导师、组织实习考察,为将要参加工作的融资租赁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求职和招聘双向选择的机会。
      九、联合建立科学完备的风险防范系统
     中国融资租赁业在经历了80和90年代由兴到衰的沮丧和“十一五”由衰到兴的激情后,应该回归理性和稳健。京津冀融资租赁业和全国一样,从2006年再度复兴已历经12年的时间。按照金融业运行的一般规律,一些违规或经营不善的企业,其潜在风险将会陆续暴露出来,整个行业将经历着一次历史性考验。
    京津冀三地政府管理部门应早作打算,联合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风险防范系统。区域行业主持应该联合起来,完善行业租赁准则,三地租赁企业在努力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支持构筑包括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立体风险防范体系,这一体系包括:
    1、风险评估制度。在融资租赁业务中,股东、管理层和从业人员希望通过租赁业务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但这种利润回报存在不确定性,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采用定量方法来评估信用风险。到了21世纪前10年,金融工程学的快速发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体系的逐步建立,定量评估信用风险的完善体系被建立起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金额较小、产品标准化的融资租赁产品,可以考虑采用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决策主要标准以外,在大部分融资租赁业务中,进行定期的信用风险的定量评估。
    2、独立的资产登记、合同公示系统。依法明晰租赁物产权、办理有效的权证、进行必要的公示,是融资租赁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此,天津市人行和高法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效果。目前,京津冀和全国融资租赁的业务总量已是当年的数倍之多,建议京津冀三地的金融局、银保监局、高法、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既服务当地也面向全国的融资租赁产权登记公示中心,使用互联网电子办公手段,帮助企业建立资本权属明晰、财务关系明确、资产负载合理的物权登记和公示制度,为京津冀和全国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3、行业风险预警系统。租赁行业组织的主要职责在于自律,自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导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进行专业考试,提出进入该行业的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定期注册和考核,检查任职资格和职业情况;二是拟定职业准则、规则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企业整体行为,防止行业垄断、规范企业广告、促销等经营行为。根据许多成功企业的做法,不仅要提升员工的风险警戒意识,还要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100%;或有负债比例不得超过50%;不良资产率不能超过15%;股东业务所占比重不得超过其股本金总额等。
    4、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从企业内部讲,企业要通过编制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风险责任指标体系、考核激励体系等,形成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
      项目审批制度。所有租赁企业都应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审租委员会,并明确规定,在审租委员会上,委员会主任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一票通过权。
      资产巡查制度。融资租赁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对属于自己的资产进行必要的监管,根据国内外已有经验,租赁企业建立资产巡查制度,经常对租赁资产进行巡查,是必要和有效的。
      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是为了适应融资租赁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特点、根据其资产负债比例较高的特点而建立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如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允许融资租赁企业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计提呆账准备。在中国目前情况下,除金融租赁少数企业已经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外,绝大部分租赁企业都没有建立,建议京津冀税务管理部门认识到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为租赁企业防备风险构筑最后一道防线。
      十、联合推动行业人才培养
鉴于行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现实,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长远计,三地政府金融业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支持两市的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经贸大学、河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凡有条件的,都要在在金融系、财会系、外贸系等相关专业,增设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专业课;有条件的院校,设立相应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融资租赁专业研究生班;租赁组织和院校联合起来,开展租赁行业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和上岗培训。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联合组建“京津冀新金融学院”、“京津冀融资租赁研究院”和“京津冀融资租赁大学”,联合设立融资租赁人才库,定期召开融资租赁人才交流市场。同时,联合推出优惠条件,吸引国际金融和租赁人才到京津冀租赁行业管理部门和重点租赁企业落户,为实现京津冀融资租赁业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和世界最大金融聚集区提供专业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