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新的监管环境将重塑大资管生态;《关于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管理职责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发布,表明融资租赁划归银保监会,监管收紧是大势所趋。融资租赁公司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造标准化交易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盘活存量、加速存量资产周转;通过合作伙伴构建生态实现共赢,评级机构作为合作伙伴通过评级服务及技术输出为其全程保驾护航,带动融资租赁业务转型升级。

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资管新规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产品净值化管理、消除多层嵌套、统一杠杆水平等方面做出了明确限定,新的监管环境将重塑大资管生态。银行间、交易所之外的类ABS受限、非标遭到监管围堵,资管新规对ABS在期限错配、净值化、多层嵌套等方面的豁免,有利于融资租赁ABS产品的发行,带动融资租赁业的业务方向和商业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融资租赁划归银保监会,监管收紧是大势所趋

5 月14 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管理职责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商务部已将制定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称银保监会),自4 月20 日起,有关职责由银保监会履行。融资租赁划归银保监会,监管收紧是大势所趋。

二、融资租赁业务的机遇与挑战及风险防范

未来几年是融资租赁公司商业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陆续踏上转型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1、融资租赁业务的机遇

相较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容量、产业经济结构、监管政策以及技术革新都为融资租赁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市场容量:以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1590亿元为基数,若渗透率由不足5%增长至7.1%(接近日韩),有1万亿的市场容量有待挖掘;若渗透率增长至31.2%(接近欧美),有14.3万亿的增长空间。

产业经济结构:融资租赁与实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系紧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需求都将带来技术与设备相关的融资需求,供给侧改革促进租赁行业发展。

监管政策:监管红利持续释放,资管新规鼓励标准化产品的发展,促使融资租赁业专注于回归租赁本源,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

技术革新:从融资租赁传统业务数字化层面来看,大数据、自动化和信息聚合网络会更多地赋能传统业务流程,提升原有作业和管理的效率并降低成本。金融科技带动商业模式创新,传统业务有待颠覆。

2、融资租赁业务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融资租赁公司以融资性业务(“类信贷”)为主,陷入“同质化”竞争困局,内外部原因交织使其面临着与其收益和成本不相匹配的信用风险。商业模式单一,监管趋严,缺乏关键能力支撑都为融资租赁业带来了挑战。

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以初级资金融通的“净利差”模式为主,随着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差”收窄,该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堪忧。

监管趋严:融资租赁迎来统一监管,对于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已对于其风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商业租赁公司具体的监管尺度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下一步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更加重视风控的防空,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缺乏关键能力支撑: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形成专业化营销渠道;信息化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在作业层面多停留于人工纸面作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不足;缺乏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行业数据积累有限;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对信用风险的建模分析缺乏数据基础;相关法律、配套政策仍不健全。

3、资产证券化打造标准化交易模式

融资租赁项目一般具有合同期限较长、分期收租的特点,符合资产证券化具有相对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入这一要求,可借鉴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通过证券市场将其承担的信用风险分散给不同风险喜好的投资者,同时提高资产流动性。

融资租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银行间、交易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方式打造标准化交易模式(详情请参考《融资租赁债权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信息披露指南》),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盘活存量、加速存量资产周转。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继续快速扩张,2017年底,市场存量已突破2万亿元。其中,2017年我国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共发行103只,发行总额达1462.92亿元。资管新规落地更是利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持续扩容。

三、信用评级服务保驾护航助力转型升级

资管新规的落地,开启了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新时代,也撬动了信用管理服务的刚性需求,信用评级服务贯穿于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始末为其保驾护航助力转型升级。

信用评级服务贯穿于融资租赁业务和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始末:

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帮助融资租赁公司建设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分析挖掘潜在优质承租企业,对存量承租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级,揭示存量信用风险,形成信贷导向机制对业务进行指导,帮助其设计融资租赁方案,提升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并对未来预期损失进行预警。基础资产的质量是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和评级机构倍加关注的要点,其风险主要包括基础资产质量风险以及交易结构风险。通过内部风险定价体系建设,对基础资产进行风险计量,使收益分配与风险承担相适应、收益结构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要求。

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对租赁资产ABS产品的设立和存续管理期间提供外部评级服务:以存量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和基础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评级结果为基础,筛选入池资产、设定分层比例、构建基础资产池、对组合风险进行计量和压力测试,识别资产池的信用质量,确保租赁资产的行业和地域分布风险分散符合监管要求;此外,还对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承租人提前偿付风险和违约风险进行压力测试,最终形成租赁资产ABS产品的评级结果及报告,揭示风险价值。

通过信用评级服务在供给侧,帮助发行人紧跟监管政策、甄选好的基础资产、适应投资者群体的变化、发行标准化产品,成为受信赖的服务机构;通过信用评级服务在需求侧,帮助投资人从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方面提高产品筛选能力;通过信用评级服务在金融科技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帮助融资租赁企业弥补数字化程度不足、数据积累有限、风控不完善的短板。对价值链的重塑和效率的提升将帮助融资租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新技术应用会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可能,从而转带动融资租赁业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