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准确把握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旅游新趋势、新特点,无论对于旅游业的投资与经营,还是金融,尤其是金融租赁对旅游业的债权(租赁资产)投放,都是极其重要的。

01在线旅游、共享旅游发展快

在线旅游主要是游客在网上订机票、火车票、酒店、景区门票及旅游度假产品等。在线游客近6年来几乎是每两年新增1亿人,上一个台阶,据统计2012年在线游客1.1亿人,2014年2.2亿人,2016年2.99亿人,预计2018年将突破4亿人。其中,主要是以手机预订为主,2016年在线旅游中近88%是手机用户,且手机用户同比增速比同期网上游客增速高近10个百分点。在线旅游交易规模持续上扬,2012年1700万元,2014年3160万元,2016年7390万元,预计2018年将过亿元,达到12000万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在线旅游日益方便,将促进共享旅游,智慧(无人)酒店,深化休闲度假方式,直至全球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因此,无论是旅游的投资者、开发者、运营商,还是金融服务商,尤其是致力于旅游业的金融租赁公司,绝对不能忽视在线旅游的异军突起,只有适应,主动求变,积极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调整旅游资源的展示与体验互动方式等,才会收获旅游新业态带来的机遇。任何置发展潮流而不顾,或逆时代之举,都是有危无机的。用一个大家熟知形象来对比,我们可以以网上购物对实体商店影响的逻辑来观察在线旅游对景区游客的影响。或者说,今后如果好的景区没有在线旅游的参与帮助,其游客量也许远不及更次的景区。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通讯的发展,共享理念催生的共享旅游应势而起,发展迅速。
 
以当地居民短租房为典型代表的共享式旅游经济,既可盘活当地居民的闲置资产,增加其收入,又能有效缓解景区接待能力不足(过大的景区酒店投资有季节性闲置风险),还能增加游客对当地历史人文习俗的深度体验,降低旅游成本。现在国家已给短租“正名”(参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机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目前短租发展势头迅猛,出人预料。据预计,2018年中国短租市场规模可达170亿元,是2016年的2倍。
 
当下短租管理的关键在于安全、真实、隐私和合理监管,将短租纳入正常的旅游接待方式,并上“云”统筹(订房、价格、安全、真实、卫生等),于长期发展才是规范有利的。
 
金融,尤其是金融租赁则要关注短租行业的联网建设(包括安全措施的配置),短租房的旅游接待能力建设中的设备设施类融资需求。

02工业与科技旅游长足发展

工业与科技游,是近年才兴起的旅游新形式。四川有攀枝花冬季阳光钢城游,即在蜀犬吠日的冬季四川,赴川西南攀枝花可享受温暖如春的阳光,还可一睹炼钢的壮观,学习修建成昆铁路、开攀矿、炼钢铁的创业精神,还有二滩电站的当代治水壮举。
 
贵州平塘“天眼”游,亲身感知全球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增强民族自豪感,又科普天文物理学知识,也许能激发起多少少年的科技强国梦。
 
贵州万山朱砂古矿(3000余年来持续挖掘成970余公里的矿道号称“地下长城”),一开展旅游就名动四海、游人如织、收入颇丰。2017年开园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亿多元,在全省重点监测的95个旅游景区中门票收入排名第三。
 
目前全世界20座高桥中,贵州占了14座,其中北盘江大桥居世界第一,桥高565米,长720余米。高桥与峡谷、碧江同在,具有巨大的旅游、科学、教育价值,亟待进一步挖掘。

茅台酒十字诀古法酿造工艺(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二次投料,三高生产(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月端阳制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加曲,九次蒸煮,十全古法),红军四渡赤水中的茅台酒疗伤解乏故事,成就万亿市值的创业历程,更有伟人与茅台酒的佳话,茅台与中国外交的传奇等等,是人们向往之处,文化价值深厚,可商业化开发,保护性运用。
 
贵州苗绣、银饰品的打造,布依古法草木植物印染水可喝的传奇,无不从细节彰显民族风情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令天南海北的游客神往体验,一探究竟。
 
集中于四川、贵州为主的三线建设遗址,旅游开发价值巨大,目前还是尚未充分开发的一座旅游宝藏。三线游既能学习当年的创业精神,又能展示艰苦条件下取得的辉煌科技成就,还是三线人——三线建设者及其家属子女寻根追忆,缅怀激情岁月的好去处。

03国家公园将是一种新体制、新业态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要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及国家公园,强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一定意义上看,国家公园制度不仅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关系,国家公园制度的建立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所以,无论是政府的宏观管理部门,还是具体的文旅主管机构;无论是旅游的规划者、投资者、开发建设者、运营商,还是金融,尤其是金融租赁服务者,都要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的创新而做出合适的回应和相应的对策。

04中国旅游业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全球占据首与领的地位。首就是中国旅游的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排名已居全球首位;领就是中国引领全球旅游向好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国旅游地位质的变化。举个朴素的例子说,欧洲因为大量中国游客的到访和巨额采购,而专门在商场开辟了中国市场部门,专门配备了懂中文的导购、售货员等,足可见中国对世界旅游的影响力,我们必须重视这种转变而采取适宜的管理和引导。
 
就国内而言,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旅游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是少数人的事,已变成大众的事;已不再是简单地走出去“玩一玩”的小事,而变成关乎全体人民幸福的“大事”;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变成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准配置”;已不再是景区门内、围墙内的事,而变成全域、全员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旅游业已不再是“小儿科”,而变成全民的幸福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在重点省已成为支柱产业,比如贵州省2017年与旅游相关产业的社会总产值已超过700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50%。

05过度旅游问题对全域旅游的呼唤

2017年,旅游业在欧洲出现一股逆流。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其他南欧国家的多个城市掀起了反游客示威游行活动。从威尼斯到巴塞罗那,不少城市居民因不堪忍受游客过多造成的城市拥挤而走上街头。在西班牙帕尔马·马洛卡岛,甚至有人在墙上贴上“游客=恐怖分子(Tourists=Terrorists)”“游客在杀死城市(Tourismkills the city)”的标语。巴塞罗那市长甚至建议增设新的游客税,并对游客数量加以限制(参见宋瑞《2017-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提出,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达118.8亿人次,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UNWTO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全球国际游客达到12亿人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亿人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何确保旅游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战略来缓解旅游给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当地社区带来的压力,是旅游业界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的问题。
 
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瑞法依先生指出,“我们必须思考在2017年以后如何继续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旅游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任何负面影响。”
 
对于过度旅游给当地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如果任由当地居民与游客矛盾冲突的发展,不加以妥善解决,最终将导致游客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和旅游业的萎缩。

虽然当下的中国尚处于旅游开发阶段,过度旅游还未成普遍问题,我们也要未雨绸缪,避免别人(西欧)走过的弯路。我们的对策就是以发展全域旅游来缓释过度旅游的问题。尤其是主要景区向周边辐射的全域旅游,将负荷过重的、过多的游客向主要景区周边疏散,既减轻景区的负荷,又提升游客的旅游品质,还可更深入细腻体验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实现真正的深度游。此时作好前瞻性的规划,将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