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后,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道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创新推动租赁业务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纽带,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租赁市场竞争,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去,成为未来租赁业务发展的亮点。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现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融资租赁业也不例外,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2018年至2028年这10年,进一步响应国家战略、追求高质量、创新型发展,已成为融资租赁业的普遍诉求。当前,租赁业已步入发展的深度调整期。全行业由过去的求规模、粗放型经营逐步转向求质量、精细化经营阶段,租赁业务由过去的“类信贷”业务向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业务方向发展。

二、融资租赁的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租赁业加速走向国际化,跨境租赁发展恰逢其时。根据亚行测算,亚洲地区每年基础建设和交通设施总费用达到7300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5万亿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为租赁行业提供了新需求,注入了发展新活力。“一带一路”沿线包含了65个国家,从需求端看,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建材料生产等先进产能行业有较大的渴求;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投资的增加,基建输出也可以大幅度缓和我国相对过剩制造业的压力。租赁公司可积极参与沿线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开展飞机船舶等交通物流工具的租赁业务,还可在助力国内高端设备、智能化制造设备出口方面,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此外,还可以通过租赁工具吸引境外低成本资金,平抑资金外流的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可通过跨境租赁的业务核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租赁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业走出去,全方位、立体化通过租赁业走出去的解决方案,是租赁行业发展的最大机遇。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将中国制造业推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一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完善。“一带一路”倡议在带动融资租赁、拓展国际业务的同时,也推动着租赁企业完成自身的国际化变革。“一带一路”实际上开拓了一个国际性的租赁市场,具有跨地区、跨时区、跨币种、跨文化的特点,这对融资租赁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三、融资租赁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在投资渗透率、GDP贡献率、多元化融资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等关键方面仍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人才供给、法律、税收、监管等产业生态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2015年底以来,由于融资租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同部门的监管政策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未来前景面临系列不确定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压力。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速增长和超常资产扩张加速了资本消耗,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资本约束成为制约行业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的桎梏;二是业务模式单一,多以类信贷型的售后回租业务为主,具备现代租赁本质属性和服务功能的直接租赁、转租赁、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转租赁等业务比例偏低、发展不成熟;三是高度集中于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大客户和少数行业,中小微企业、涉农行业等融资需求紧迫的领域供给不足,导致企业主营业务雷同、专业化精准服务能力不足,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融资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急需融资服务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供给不足;五是除少数实力较强的大型金融租赁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与全球租赁市场脱节,很少涉及跨境租赁业务,国际化发展能力不足;六是产业价值链发展不成熟不完善,租赁资产流动性不足,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能力和有效对冲机制;七是人才供给、法律、税收、监管模式和财税政策等产业生态环境亟须改善等。

在经济总体低迷的大环境下,继续沿袭速度优先和简单规模扩张模式导致信用风险持续累积,引起监管层面的高度警惕。如何在新阶段高起点避免因噎废食,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继续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产业,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强大支持。

四、融资租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策略

(一)在专业化基础上走向国际化

      面对“一带一路”的市场,融入国际竞争,融资租赁公司要取得发展,需要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跨境业务风险防范和业务整合是租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我国租赁公司开展的境外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为第三世界国家,我国企业大规模、直接性参与当地项目的程度还不够深入。

  基于跨境租赁的特点,开展“一带一路”项目需要有境外资源和专业优势,对于租赁公司来说,还需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行业定位,依靠创新能力在细分领域做专做强。只有在专业化基础上实现国际化,才是未来租赁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景。

  如何更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在税务、法律等多方面逐步建立起配合业务发展的工具和服务。

(二)衔接“一带一路”发展路径,寻找发展空间

租赁业务走出去,需要考虑分阶段、分层次,可以先从中等发达国家以上或成熟的行业逐步进入,在防范汇率风险的基础上慢慢往下走。由此,才能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由我国主导、发起,全球数十个国家和经济体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涵盖交通运输、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产业投资、贸易往来、电子通讯及文化旅游等全方位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活动,已成为我国新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推动新一轮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有生力量,为我国跨境租赁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一带一路”沿线机遇分析

基于目前“一带一路”已经形成的投资项目,对融资租赁来讲也存在一定的机遇。例如“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各国催生了一轮大规模港口、机场、铁路、核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浪潮,为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加快国际化布局特别是参与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据相关国际机构预测,2010-2020年间,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就达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8国占到71.3%。由于这类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有较强外部性,特别是跨国项目还必然涉及政治外交等非经济因素,运营管理高度复杂,同时面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风险,难以采用传统融资方式解决巨大投资缺口,急需得到大量长期资本的有力支持,例如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项目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就涉及大量各种形式的租赁项目。事实上,即使不少发达国家也面临大量基础设施老化又因经济持续低迷和政府高赤字率资金匮乏的窘况,选择优先考虑与有融资能力的企业合作,例如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上台后先是推迟最终又通过了中广核参与新建欣克利角核电站等核电项目的建设方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可以提供高达三分之一的融资。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促进中国租赁、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走出去”形成协同效应。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大量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东道国经贸合作的载体,这些建设项目大都有中资企业参与甚至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承包企业在发挥传统承包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包括“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在内的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租赁企业的广泛深度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以此为契机,我国融资租赁企业与承包企业、工程机械企业、制造企业密切配合,已共同开创出租赁企业与厂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在海外市场有效互动、协同发展的“中国租赁+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新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中国工银租赁收购泰银租赁后,联合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为天津天纺集团在巴基斯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着手建设纺织基地和物流中心,完成生产基地转移任务,实现租赁、产业、技术、贸易、服务等多方共赢和全产业链合作。此外,随着我国与东盟全面合作加深,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建设项目方兴未艾,也为融资租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市场机会。

(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租赁业务竞争力

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高水平融资租赁企业或行业巨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租赁企业向业务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与我国尚处于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产业大多已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在专业化和国际化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与沿线发达国家的优势企业合作,有利于拓宽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在高端市场的业务范围,提升专业化和国际化运营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融资租赁业务是中德企业间广泛合作项目中的一项。2014年10月,工银租赁公司与德国贝仕集团在万箱集装箱和海上风电运营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资产上开展联合投资和租赁业务,充分发挥了双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分散和降低了单一项目风险,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该合作为工银租赁在高端海工服务领域打开了欧洲市场,以此为契机,工银租赁相继与俄罗斯、意大利、英国公司等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大幅提升了中国租赁企业在世界航运海工服务领域的国际地位。再如,民生租赁与瑞士的地中海航运、法国达索轮船等航运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合作,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之一,也已跻身亚洲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船舶融资机构之列。

(五)融租租赁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

通过加强与沿线融资租赁产业发达的国家融资合作,有利于拓宽境外低成本资金利用渠道,缓解资本压力。我国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短期资本,来源单一、高成本和期限错配是制约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在高起点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重要桎梏。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国内多元化融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利用国际市场低成本资金、构建多层次租赁资本市场体系是解决资金约束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放开资本市场的基础条件,与有合作意愿、资金相对丰裕、金融市场发达、融资租赁经验丰富的“一带一路”国家加强融资合作,成为扩大融资租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前沿阵地和试验高地,对于缓解我国融资租赁企业资金压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先行先试,例如,在飞机、船舶项目融资上,工银租赁已与境外各大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尤其是创新的运用美国进出口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资金,大大降低资金成本。民生租赁积极发展“两头在外”的国际化发展模式,采用境外融资和发债的方式为境外客户提供服务。有条件的中小租赁企业也开始逐步学习使用国外低成本资金,如苏州园区区内融资租赁企业通过与新加坡银行合作,启动人民币跨境借款业务,显著降低了资金成本。

从趋势看,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租赁产业境外资金利用的渠道和方式,未来若能逐步落实两个《指导意见》,将有越来越多租赁企业有机会规模化常态化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从而大大缓解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本压力。

五、总结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在实现合作的时候肯定存在一些不同点,但也存在不少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都需要在坚持以法律促进产业发展的现代市场和契约精神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自身的具体治理模式;需要各国治理和监管目标是促进其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通过不同方式努力营造支持性的财税政策环境;总之,应积极利用国家掌控的国际项目、对外优惠贷款、产业基金、风险基金、担保基金、保险基金等支持本国租赁企业境外发展,在重大国际场合,加强对我国优秀融资租赁企业的宣传和推广等都将促进我国租赁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