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钦、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舒威、南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峰、中国电建集团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贺龙、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炳超、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群,就围绕“央企租赁产融结合之路:使命、定位、转型升级”话题开展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部分内容:

讨论嘉宾:

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博钦

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 舒威

南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峰

中国电建集团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贺龙

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炳超

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群

主持人:各位的企业在开始做的时候一定经过了很多的科研性研究,老总也一定对于定位打法进行了要求,两个问题一起问,首先第一个集团层面对于央企在成立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定位和要求。第二个问题,在座的租赁公司都做了相当部分的集团外的一个业务,对于集团外的业务,各位集团外业务的占比,以及在整个公司中的定位和作用是怎么看待的。

舒威:聂总刚才提到的问题,我们国新在成立之初定位比较明确,因为我们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确立的以国有资本为主业的公司,我们成立国新租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指示、定位,国新租赁的定位是主要服务于央企,国新运营比较特殊,不具体地持有产业公司的,到现在为止,国新租赁没有一笔是给国新内部的租赁业务,都是给其他的央企做的租赁业务,所以占比可想而知,如果按照国新集团之外的我们是百分之百,如果是中央企业之外的我们是百分之零。

相应地对于我们的考核上,除了正常的融资租赁公司,类金融机构的考核利润、风险度,现在对于风险度考核得比较严,要求零风险,零预期。现在考虑发展初期,在一定阶段内还是可以做到的,至少目前将近三年的时间还是做到了,未来逐渐我们也要考虑多元的考核方式。

在此之外,我们也考核对于中央企业服务的力度,这是国新相对比较特殊的地方,特别是定位于服务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特别是比较专注的在中央企业降杠杆、压降“两金”,存货和资金方面,希望国资委对于国新的要求,这方面比较有特色。

我们公司还有一个特色是根据中央企业的租赁公司之间展开了很多的合作,按照中国国新建设央企业务的生态圈的理念,我们提出来建设中央企业的租赁生态圈,中央企业的租赁公司在2017年底是58家,到现在有将近70家。其中大部分是融资租赁公司,我们觉得如果在金融租赁中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占主流的话,在融资租赁中我们发现中央企业或者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产业集团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是主流,上午赵总讲到的产业背景租赁里面算得上比较大的是央企的租赁公司,团体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徐总刚才说的有专做飞机,也有专做车辆的,也有具体产业服务领域的。

在新的监管形势下,新的融资租赁监管办法正在征求意见,这里面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具体监管指标来看,大部分跟金租的目前的关联度、集中度的指标是差不多的,包括还有一些其他的详细指标,这样的话服务主业的租赁公司、单一集团做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国新租赁倡议大家共同组建租赁的生态圈,共同建立一个央企租赁公司的合作平台,共同做资产交易、信息互通、共同控制风险。

许峰:大家知道航空业是高负债,负债比较高,南航国际融资租的杠杆比较高,我们处于内、外部业务一平衡状态。

现在南航股份的业务占比大概是60%,外部的业务占40%。我们最后的目标是调节到三三制,南航1/3,国内市场1/3,国际市场1/3,这样一个比例,就可以使得我的队伍保持一个很好的市场的竞争力。因为航空业跟其他业务比如船舶业比较接近,每年投入100多个亿,资金量非常大,融资很困难,而且航空成本非常低,利润非常薄,所以要想方设法地盈利也是挺伤脑筋的。

同时,年限又很长,一做都是十年,在这期间就需要不断地投入。我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所以资金实力不太强,融资能力差一点的最好别做飞机租赁。

目前做的方法因为多样化,在这方面凭借着南航技术的支持,对航空业的理解做得比较不错,发展比较快,发展速度比较快,发展的质量比较好。对于南航的支持也很大。

所以租赁公司在整个实业产业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特别是央企在各种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合理地利用各种的资源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能够很好地降低成本,通过新的盈利增长,为自己的“母体”增加利润。

我们也是准备逐步地从南航基地走出来,服务于其他的航空公司,只是现在的航空公司都不太景气,凭借自己很好的专业知识希望能避免风险。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一单拖欠现象。这是整个南航租赁的基本情况。

秦群:给我们的定位是市场化,作为集团的金融板块,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这是我们的第一个使命。

第二个,因为我们是中投系的,承担了帮助国内制造业走出去的使命。所以我们有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股东投股权,我们投债权,这样共同把控风险、共享收益,这是一个定位。

一共是两个使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的话,他们投的企业,我们都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按照市场的原则,去选择我们要不要做融资租赁,在集团内部的业务占比的比例非常小,更多的是我们走向市场,按照集碳聚焦的行业和我们自己要走专业化道路的方向,去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于我们在融资方面的一些优势,所有的融资工具基本上都差不多在使用,去年在发了5个亿美金的债,今年又发了5个亿美金的债。利用资金的优势,在信息技术里面,包括刚才谈到的几个领域发展我们的业务。

整个市场化的原则是在公司里面体现得非常明确,集团对于我们的考核也是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的。即保值增值的效果,从战略方向、风险控制几个方向进行管控。

现在在信息技术里面,包括电子消费、电子制造、IDC领域里面已经耕耘很多年了,尤其是在通信领域十几年了,我们集团在科技领域投资比较大,会有一些联动。除了股+债的方式,另外还有一些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合作的方式。

杨博钦:我们知道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们这个叫做金融,提供流动性,提高杠杆率,同时配合期限的一个范畴。产融结合就是说,这二者要进行结合。在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凡是我的资金为产业、为实体经济的,都属于广义范畴的产融结合。今天我们在这个地方,说的是一个狭义的,一个集团有实体产业,同时又有金融企业,这二者如何结合?

现在根据国内外的实践,比如说有三种模式:

一是由产到融。

产业资本比较强大,根据需要设立了金融类的公司往前发展。比较标准的像通用、西门子这样的公司。

二是由融到产。

本身是一个金融集团,为了产业渗透到产业里面去,像摩根财团,在国内像中信集团、平安集团,这样的集团。从由产到融的国内案例,比如说上午赵宏伟总经理讲的中恒工业集团、昆仑系的整个集团、国家电网、五矿集团等等,都是由产到融的。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集团领导经常问道的,产业资本,设了金融公司以后,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要这样的金融子公司为整个集团的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有一个持牌金融机构,有一个关联交易的限制,这个时候问题就产生了。更多的时候,如果说关于这个方面有一个结论性的说法的话,由产到融,由融到产,更多的时候是双向驱动,由产到融,设立了金融公司以后,必须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由融到产,这个地方金融资本必须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不然的话会出现问题的。

现在我们是产融结合,在241里面占有150亿,在150亿里面,比例为集团大股东服务的产融结合的比例,目前是在15%多一点。集团外的是有85%,这跟关联交易有这样的关系,我们发觉经营性租赁是不受关连交易的限制,所以我们是做了比较多一点经营性租赁的事情,希望未来产融结合的比例,从目前的15%往25%发展,希望最终实现30%的比例。

潘炳超:中核租赁的使命、定位和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四个字,三句话,四个字,一个是服务,顾名思义,中核租赁一定要服务。二是创立,通过持资多元为集团提供良好的回报。三是通过融资租赁公司把金融租赁和载体,把外部金融市场化,从整体上降低集团的负债水平。

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转型升级,二是价值创造,三是以融促产。如果做到了价值创造和转型升级,也就做到了以融促产,在价值创造方面,核电资产,核医疗资产是资产密集型的企业,能够为集团实行了价值创造。转型升级表现在集团的产业延伸、要深化要转型,适度地提前介入某些产业,或者是为了集团配合产业的提升。

在做这三方面的工作的时候,注意把握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多元风险控制的关系,我们实际上在做的时候,围绕着转型升级集团拟进入、准备进入的或者引领集团进入提前介入了一些产业,将来集团的产业从资产方面,服务主业与服务自己金融服务能力的关系,做这方面的业务是集团的需要,如果我们依赖的话,只是为集团办个手续,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得不到提升。

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呢?一是通过持资多元,拓展其他的业务,真正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是把我们的风控水平和集团产业的风控水平进行叠加,在推进资产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控制叠加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从中体现我们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许贺龙:作为一个租赁公司,一方面看母公司出资人要求我做什么。主要还是想通过我这个功能,能够协同整个集团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因此对他来说战略作用是第一位,挣钱是第二位的。

从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看的话,一方面要顺应出资人的要求,出资人交给你的使命。二是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优势实现它,有没有能力实现它,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和做出回应。刚才大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我们央企系的租赁公司,或者说绝大多数的产业系的租赁公司使命是产融结合,要协同母公司的发展。

我的这个所谓的协同发展不能太狭义的看,不是给母公司、关联兄弟企业提供融资,把兄弟企业作为承租人才算是协同,我认为这个协同是怎样的概念呢?这个概念就是我所做的事是有助于我整个集团产业的发展,不见得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因为这个过程中,有些业务我们集团的业务,兄弟企业的业务我们去做不见得有优势,为什么非要你来做呢?别人做的话可能更好,别的机构来做可能优势更加明显,让其他的金融机构来做,我们做发挥自身优势的事就可以了。

我理解的所谓的产融结合就是围绕着我们自身的优势,为构建集团整体发展的生态圈做贡献。具体到我们这边来说是这样考虑的,一方面我们的集团、母公司和兄弟企业,他们有融资的需求,我给他做融资租赁业务。这是典型意义、传统意义的产融结合,同时做业务的过程中,可能自己需要钱,不是他自己需要融资,而是他的上游或者下游,如果不给别人提供这样的融资方案,有可能这个业务就做不了,因此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的服务,我们集团讲的也是为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整体解决方案中,客户要求不仅仅是产业的能力,还要有融资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去发挥这个作用,和兄弟企业联手一起做业务,这个体现的作用更加地充分。我们电建租赁公司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主持人:从2018年5月《融资租赁管理办法》融资租赁从商务部划入到银保监会以后,对于一些指标、办法猜测比较多,对于融资租赁来说有两个业务或者两个事项大家都比较关注,一个是监、银保理的业务情况,二是单一客户集中度、单一客户关联度、单一客户集中度,三十五十的管理要求,对于央企来说,这两个指标恰恰都是影响比较大的,所以给各位老总提一个问题,如果是三十、五十这两个指标下来,以及监银保理的要求下来的话,对现阶段公司会否有影响?比如说保理不让监银,三十、五十的线是一个红线的话,对于所在的公司战略会否有影响,如何与产业结合会否相融?

舒威:聂总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国新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一个是关联度和集中度,因为我跟股东之间没有关联业务,所以关联度没有过多的影响。集中度也不大,主要是个别的集团稍微做得多一点。

保理的问题影响也不大,但是我认为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影响不大,但是保理的兼营,因为一直以来作为一个重要的事项批准的,现在再拿回去,不合适。而且融资租赁在保理业务客户的拓展上、产融结合的程度上应该说是高度关联的。非要把它从融资租赁拿掉的话,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应该还是保留原来的《办法》。

从去年开始,我在多个场合呼吁,对于融资租赁融资监管的重视,可能是行业根本性的一个《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行业的冲击、影响也好,应该是非常巨大的。现在的监管出台我想应该是遵循几个基本的逻辑和原则。

一个是融资租赁公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按照最近看到的《征求意见稿》的办法在具体的指标上,跟融资租赁公司非常相近。但现在来看,从行业定位和企业的根本属性来说,融资租赁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还是完完全全地两类机构,很明显融资租赁公司是标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金融许可证,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应便利,比如说同业拆借、杠杆管理,包括股东的要求和任命。为什么对金融机构有这样的要求呢?我理解是因为有一定的或者相对比较大的外部行为,为什么对银行严格地监管?应该不是因为银行放贷要监管它,小贷公司也放贷,个人金融机构也可以放贷,而不是像监管小贷公司或者个人的互相放贷的业务呢?

同时也不是说因为银行有金融属性就监管,很多金融机构都有金融属性,都会有不匹配的金融属性的存在。我理解监管银行主要是吸收公众存款,会有很大的外部性,如果银行没有好的监管,干坏了,会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

反过来说,融资租赁公司是不是这样的机构呢?金租由于是金融牌照,有同业借款同业拆借资格,跟银行体系高度相关的,人家借给你钱基本上不管你是什么用途的,外部监管的话都不会管你。

银行每一笔项目都是严格监管,每一个项目都要实地进行考察。本质上来讲是两类机构,融资租赁机构是非金融牌照的机构的情况下,资金来源受到严重监控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首先可以监管,不是完全不能监管。但是监管的逻辑是什么?监管什么事?怕融资租赁公司出事,有风险,万一影响到特别是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公众,如果你的资金来源P2P直接跟老百姓相关的话是一定要管的,如果不是,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点。

二是很多提到的使命定位,央企租赁公司成立,都是服务主业的,服务主业天然带来一些相关的关联问题。二是专业化的产业,某个集团的上下游也有一个所谓的集中度的问题,实际上分散风险和专业化是有矛盾的。

三是前期跟有一些央企的租赁公司沟通的时候,提到一个很好的观点,你要尊重目前行业的现状,怎么管,一定要考虑不要由于新的本来好好心,却产生了新的风险。有些做的业务股东比较多,50%以下单一集团或者全部关联方出资额以内,有些关联方已经关联200-300百亿资产了,要不把资产转出去,要不做很多其他的资产,这个时候给这样大的压力,容易产生很多新的风险,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地方。

我们呼吁监管的逻辑要清晰,为什么管?管哪些方面?管到哪些程度?具体到地方金融局操作的层面。二是也要考虑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最后呼吁一点,融资租赁公司要自律,共同维护好生态环境,让社会大众、监管部门放心,我们有很强的自律,会做得很好的。

许峰:新的《征求意见稿》,对我们做飞机的人来说,应该是影响非常大,处处受限。所以我觉得,首先谈一下监管。第一监管业务的方向在哪,不是说做多少集中度、关联度的问题,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做,平台是不是可以做,国家政策的“三高”是不是可以做?应该在监管方向上。

二是应该在租赁物的标的上进行监管,比如说金租和商租,金租原来是不能做不动产的,商租可以做不动产。将来还有中关村做知识产权的问题上,无形资产能不能做租赁物,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明确。租赁物的范围和形态上应该明确,这是第二个应该明确的地方。

三是风险控制,应该明确租赁公司的机构设置和机构流程上,必须闭塞经过哪些环节,组织机构应该怎么健全,在这方面。

金融租赁作为商租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企业,融物和融资结合起来,融资的目的还是为了融物,落实在物上,为了解决生产方面的资金和设备的短缺,如果融通的钱是银行来的钱和金融机构,有了穿透和监管条例,我觉得在《监管条例》上租赁公司的规范、投资方向、标的物以及机构设置、风险防范方面进行监管。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集中度的问题。非要做一些其他有风险的项目,反而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增加风险,所以说飞机项目的金额很大,几架飞机的集中度就爆表了,很容易爆表的。对于央企业来说自己的长处不能做,非要做一些短处。逼得我们做一些不想做的事,专业化也不利于很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个问题,作为央企业来说,央企的国资委提出产融结合,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央企成立了租赁公司。希望大家从不同的途径理解监管,能够去呼吁更好地扶持租赁公司更好地发展。虽然租赁公司现在有12000多家企业,但是真正经营的不到10%。这些企业应该是守法、合理、合规地经营。

秦群:这两个指标的调整,说实在的对于整个租赁行业来说发展是不利的,无论是从风险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虽然说我们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跟集团的关联度相对来说又没有那么多,从某种程度来说,你们的机会释放给我们了,考虑到集中度的问题,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是不利的,公众存款风险是可控的,另外从发展角度来看,融资租赁就是体现了专业化,这个行业很专,才能够控制风险,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方案。这样的话既不利于风险的控制,也不整个未来专业化的发展。

杨博钦: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7年4月份召开,这个会议之后完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租赁业的监管统一,现在都统一到银保监会了。具体71家还是多少金融租赁公司,是由银保监会进行直接监管,我们融资租赁进行规则监管,我理解规则监管《征求意见稿》的话跟租赁公司管理非常类似。

所以我感觉,关于《征求意见稿》广大的融资租赁公司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融资租赁的主流标的物就是设备,这里面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口号,融资租赁就是要讲解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

潘炳超:防止金融风险的外溢,防止金融公司给大股东圈钱,防止金融风险的外溢不存在。个人认为监管还是要历史、全面、辩证地实施监管,精准施策,分类监管,可以借鉴一下非银部对财政公司的监管措施。

许贺龙:我的结论是这两条规定,对我们商租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而且影响的程度很大。

我们应该怎么办?无非是两条,一条是我们要大声地发出声音,要继续呼吁要争取,争取在政策出台的时候能够有差异化的对待,我认为即使是金租、商租的分也还是不完全地符合实际,金租里面有银行系、非银行系的,商租里面也有厂商系、第三方和产业系的,监管办法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差异化地制定政策,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风险,有没有可能发生风险,从这个原理考虑。

我们一定要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二是《监管办法》一定是大势所趋,大的格局、大的基调估计不太会改变,这点上我也是比较悲观的。我们作为商租要扬长避短,把我们的长处、优势发挥好,加强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