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区块链的概念时隔两年再次回归资本市场舞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自此,“区块链”正式跃升为国家科技战略,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它如何实现多场景的应用?又将对金融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种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用于记账的数据库账本,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场景绝不仅限于“币圈”, 凭借着其独有的信任机制,区块链在很多非货币化领域同样可以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

风险控制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长久以来,融资租赁的交易一直靠尽职调查来确保承租人的安全可靠,但合作方中会涉及厂商、供应商、承租人等多种角色,尽调流程手续繁杂且效率低下。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称的价值传递、端到端透明化,一些纸质的工作也将会变为程序数字化,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也提高了交易的安全度和可控性。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区块链对于融资租赁的推动,也在供应链金融、电子发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场景应用中有所体现。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打破“信息孤岛”

传统供应链运作中,“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只能基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对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而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

通过区块链技术,买方与上游供应商达成合作将应收账款写入区块链后形成线上资产,上游供应商则可以通过分拆其应收账款支付给自己的下游供应商。线上资产通过密码学进行加密,结合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的特性,有助于增加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互信,在此基础上银行也可以根据区块链上的信息对不同级别供应商的融资需求进行判别,增加信息处置的灵活性。

对于融资租赁行业来说,区块链应用可以将租赁资产从生产、销售以及营运中的数据信息在供应链条上进行透明展示,突破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仅存在于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或经销商之间的狭小范围,从而能惠及整个链条,加强合作方之间的互信,减少合作成本。

区块链+电子发票,为票据革新赋予“洪荒之力”

实际上区块链电子发票已经不是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传统模式下,由于参与方众多,流转周期长,各参与方之间信息难以互通,同时又存在着可以无限复制和重复打印的问题,导致票据真伪难以辨别,进而滋生行业乱象。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这一困境迎来了转机,区块链发票是在电子发票的基础上,借助区块链中的分布式存储和非对称加密算法,连接消费者、商户、企业、税务局等一系列发票参与方,确保全程可追溯,使得发票数据信息不可以被篡改和抵赖。

现如今,电子发票的应用触角已经延伸到酒店餐饮、金融、电商、零售商超以及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企业也开始建设电子发票系统,而带有区块链性质的电子发票将更有助于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简化流程、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构建透明、安全的交易平台

资产证券化(ABS) 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近两年来,资产证券化需求与日俱增,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征信体系不完善,缺乏精细化风险管理;资产评估非标准化,不能反映真实资产状况等,这让资产证券化在国内一直不能充分发挥威力。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受到了资产证券化服务机构的普遍重视。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将ABS的底层资产数据实时在区块链上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租赁资产数据信息上链后,通过穿透各环节资产数据信息,可以进一步加强ABS服务机构对其资产数据的信心和监督管控能力,从而更好地达成企业的融资需求。

区块链推开了信任世界的大门,并随着5G和物联网时代的发展不断实现新的场景应用。纵观融资租赁目前的行业现状,对于与区块链的融合,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跟风,结合企业自身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