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融资租赁十四五起步策略

01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危机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20年已经取得极不平凡的成绩,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是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但2021年的发展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一是“疫情变化和外部(国际)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确定就是风险,而且风险系数很高,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还存在许多短板,一些关键领域被别人卡着脖子,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地区、行业和产品的发展还不均衡。因此,各项经济工作均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危机管理。在谋划发展时,把问题、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更全面一些,多备后手,多留余地,才能在危机来临时更从容应对,有更大的回旋空间,而保证对未来的把控更强,最终实现目标的偏离度更小。

另一方面,对风险、对危机有前瞻性地认识,绝不是面对困难就犹豫甚至退缩,认识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认识危机就是为了管控危机。面对风险和困难,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华为公司在任正非的带领下,看不到30年持续发展的成功,在成功时看到的是危机与风险,在“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活下去是企业管理的硬道理”,以及“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等盛世危言之下,如履薄冰,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一刻也不敢放松,华为才不断攻克前进道路中的堡垒,占领一个又一个新高地,成就中国最大民营(科技)企业,全球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的至高地位。

因此,忧患心与必胜心“两心”并存,主动认识问题,迎接风险,管控危机,才能担当推动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02融资租赁行稳致远的经营策略

中国融资租赁历经近40年的较快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租赁国家,千亿级头部租赁公司近十家,融资租赁从完全陌生的金融工具已为政府经济管理者和企业家所熟知,在医疗、教育、工程机械、飞机、船舶等领域几乎无租赁未渗透之处了。无论租赁行业,还是单个融资租赁企业,达到一定体量之后,防范经营风险,管控危机,都比单纯的发展更显重要。

我们呼吁:鉴于中国融资租赁的客户素质不高,融资租赁消化风险的手段和途径少,十四五期间融资租赁务必强化风险控制第一的理念,果断摒弃先发展后风控的过时模式,牢固坚持打好基础,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追求合理发展速度的原则,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稳健(稳中有进)发展模式,走得久远比走得快更重要。

03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政策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指出,从宏观上讲,“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财政、货币)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对于融资租赁而言,我们建议:第一,帮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政策(包括到期本息应延尽延,应展尽展)由原计划的执行到2021年一季度末,建议再往后延续6个月;征信、金融资产质量分级分类等操作政策亦相应延长,为中小企业的恢复性经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减税让利政策也进一步延续并落实到位。我们从生产经营一线看到,中小企业元气尚未康复,切忌扶持政策退出过快,转弯过急。

第二,对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租赁)新的增量投放不松劲,还要加大投放力度。对于投放得好的金融(租赁)机构,地方政府和财政应予以专项奖励或补贴。

第三,在保持政府债务总量稳定(稳杠杆)的前提下,财政加大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力度,逐步将地方债纳入计划总盘子,减少融资租赁(特别是异地融资租赁)等非标融资,加大对地方债务的总体把控,避免局部地方债务的违约带来蝴蝶效应,引发系统风险。对不积极作为,主动逃废债务的则予以坚决打击,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呵护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金融资源的不断注入。融资租赁在退出地方隐性债务的同时,开前门堵后门,可以加大对合规的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民生类基础设施以及新基建的支持。

第四,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抓住存量资产盈利较丰的窗口期和宽松的财政政策,提足拨备,加大多途径、多方式灵活快速处置化解不良金融资产的力度和速度,卸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牢基础。

第五,回归本原,科学转型支持实体经济,优化资产与负债结构,保证新时代融资租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务必坚持对存量风险的化解与增量风险的防范“两手都硬”,避免老问题还没消化又积累新问题的恶性循环。

从负债端来看,以优质的资产质量,独特的资产管理模式和风险管控能力赢得银行等债权人的认同,争取得到银行信贷的主流支持;同时广开门路,打通资本市场、海外市场、保险及基金市场等多渠道融资管道,保障租赁业务发展对资金获得及时性、价格合适性、期限合理性等方面的需求。

第六,适当降低发展速度(争取融资租赁的发展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腾出时间和精力深化融资租赁自身的改革,做出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的差异,做强做大做实典型的融资租赁,打造融资租赁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合理细分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