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融资租赁纳入银保监会监管体系大背景下,相关部委出台了一些列关于融资租赁的新规,对于车辆融资租赁也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政策征求意见稿。这对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及车辆领域的业务拓展都有极大的影响,洗牌行业业态。本文通过剖析车辆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开展模式,探索新规之下的车辆业务发展模式及风险控制的方式。

  一、汽车融资租赁市场概况

  自融资租赁模式引入国内一来,作为一种新型的买卖方式,其已成为我国当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监管部门转变的大背景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也由类金融业务开始向金融业务转变。《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的颁发,也让汽车金融业务更加规范化,但也让汽车金融公司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融资租赁公司作为汽车金融市场的一个分支,也面临不少的规范化问题。

  中国作为汽车销售大国,得益于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以及《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推出,2009年汽车销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的产销量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2009年以来,汽车销量更是连续八年达世界第一,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我国汽车销售数据连续9年增长。但相较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及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言,汽车市场的发展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

  其中商用车市场由于受限超治载政策消化及固定资产投放放缓等影响,2018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427.98万辆和43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05%,较前序数据有所下降。近年汽车保有量得到大幅提升,虽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受限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交通规划不合理及低消费人群占较大比重等因素影响,限制了我国汽车消费增长。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各地城市化进程的需求,车辆市场后期可观。

  随着车辆的普及,我国车辆市场的业态也呈多元化发展,汽车金融在汽车产业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渗透率稳步提升。2017年国内的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为39%,才达到北美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的一半。由此表明,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最少拥有10%到15%的增长空间。

  我国车辆融资租赁的时间不长,1984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方租赁公司、环球租赁公司等先后以融资租赁方式向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的出租汽车企业提供出租车,由此开启了我国的汽车租赁市场。

  二、商用车融资租赁的优势

  首先,融资租赁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车辆的运用效率和资金的周转率。车辆作为消耗品,设备和技术更新快速,运输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设备,提高运输效率。但运输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存在很多的不规范因素,绝大部分不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准入要求,融资渠道受限,导致车辆更新需求的后续资金存在缺口,且大批量购买车辆,这样的重资产运营对物流企业来说负担大,不利于业务发展及扩展。而通过融资租赁模式,企业可以分期付款,按月缴纳租金即可,大大减轻其运营压力。

  其次,促进运输企业发展。在物流运输市场上,主力军多为个体工商户经营,主要为零担运输形式承接业务,相对难度大,且在议价能力弱,大幅度压缩其盈利空间,主要承接零散货物,资金流不稳定且成本较高,几乎无法在市面上进行融资,只能以个人名义进行贷款,其资金无法满足运力需求。通过融资租赁形式的汽车金融,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可借助经销商模式及车辆挂靠形式进行车辆分期。为市面上的个体工商户、车主及物流企业提供购车融资渠道,简化车辆管理秩序,降低车辆管理成本,有效降低了营运成本,使其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减少资金压力,资产变现统筹。

  三、商用车辆融资租赁遇到的问题

  商用车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1.有别于乘用车辆,商用车尤其是物流企业车辆,其承接业务活动范围广,难以监测其运行轨迹及联系承租人,一旦车辆出险,寻找租赁物的难度大。

  2.商用车使用需要一定资质,多地物流车辆需要以企业的名义上牌,取得运营资质,因此产生商用车一特有的挂靠关系。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需要厘清承租人、挂靠公司及租赁公司之间的关系,明确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在相关法律文本中明确权责利,避免在车辆权属等问题上产生争议,为后续出险车辆的处置问题埋下隐患。

  3.车辆交易处置没有整合平台。不同于乘用车辆有较完善的车辆交易平台,有成熟的车辆价值评估标准,商用车处置的受众受限,且其价值评估未有成熟的标准,在二手车处置上存在较大争议,使得租赁物处置难度大。

  4.商用车辆折旧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其运输货物及跑车范围不定,对于车辆的折旧有很大的影响,车辆折损程度与其运营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在确定车辆的折旧方式及计量方式上存在较大争议,这对租赁公司确定合作方案有很大影响,也对租赁公司对其租赁资产的评估准确性影响重大,使其对于其租赁资产的盘活上受限。同时相较于其他做大型设备的租赁公司而言,车辆租赁公司的自身融资受限,资产评估折扣力度极大,加重融资租赁公司的运营压力。

  5.监管收紧,影响商用车融资租赁市场的风险控制手段。银保监会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补充规定提出,未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汽车经销商、汽车销售服务商等机构不得经营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已开展的存量业务应当妥善结清;确有需要开展相关业务的,应当按照《条例》规定设立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相关业务。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严重侵害消费者(被担保人)合法权益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并适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相关情况,共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原车辆租赁业务,多数租赁公司没有车辆运营资质,都是采取挂靠的形式开展业务,且由于司机及物流企业的运营资质较差,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销售与融资配套进行,由经销商提供担保。随着补充规定的发布,车辆担保市场存在了很多不确定性,经销商不得从事汽车贷款担保业务,需要设立有融资担保资质的公司。这使得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大幅增加,且增加其后续运营成本。在大范围推广车辆担保公司之前,该业务处于真空地带。

  四、商用车融资租赁今后的发展及风险控制探讨

  中国基建的大规模建设,同时“一带一路”辐射周边国家,对于物流运输车辆的需求非常可观。随着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必然会有井喷式的增长,为融资租赁业带来巨大机遇。

  同时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理财观念,对于购车等消费型需求也将有合理的资金规划,分期购车很符合资产的合理配置及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

  现阶段下,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商用车市场仍保持审慎介入的态势。原精耕于商用车市场的融资租赁公司必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了解市场及租赁物,甚至与很多货主企业也有着深入的合作关系,对于车辆市场有着较大的议价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监管的趋严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够大浪淘沙淘汰一批在商用车市场上摸鱼的企业。

  为此,想在商用车市场突围的融资租赁企业,在此大背景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1.拓宽融资渠道。极大限度使用好融资租赁监管规则中要求的杠杆比例,为自身经营提高效率,降低自身融资成本,提高在车辆市场的议价能力。从该角度上来说,也能扩大业务量,使长尾效应的优势显现。车辆市场不同于大型设备市场,其单个客户的融资额度不大,但是客户量大,必须通过体量来凸显优势。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客户量的提升,必然对于客户系统的要求大大提升,批量化业务需要融资租赁公司有完善的客户评价系统,建立商用车数据库,设计出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

  3.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对于车辆租赁的约束性不如其他设备租赁的约束性高,小额的融资客户可提供的增信措施有限,一旦出现逾期,抵押物处置难度大,且对承租人约束力不大。接入征信系统,可以提高承租人的违约成本,一定程度上约束其还租意愿。

【参考文献】

[1]周蕾,汽车融资租赁业的前景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7(11).

[2]2019-2020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3]徐瑞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客户风险评价研究[C]

[4]胡楚奇,逯振勇,融资租赁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J]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