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将是租赁行业稳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五年,租赁行业将如何发展?听一听租赁公司的高管们怎么说。

  受访者:中铁建租赁董事长 冀涛

          越秀租赁总经理 张磊

          平安租赁常务副总经理 李文艺

          中建投租赁董事会秘书 涂俊

  直面:竞争压力与转型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往昔,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融资租赁行业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还要面临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增长的竞争压力以及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这也成为租赁公司需要持续面对的“考题”。

  《金融时报》记者: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与趋势?

  冀涛:长期看,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提升空间很大。一方面,强监管将加速行业出清,部分处于失联或空壳状态的租赁企业会被淘汰,这有利于整个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此外,统一监管政策也将有利于整合金融监管政策,防止政出多门,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短期看,租赁行业发展面临比较严峻的竞争形势。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资产质量下行的大背景下,租赁业务新增投放减少,资产规模增长乏力,融资成本上升,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在目前形势下,租赁公司必须坚持走专业化、差异化、信息化的道路,首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强健起来、壮大起来。

  张磊:过去十多年,租赁业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国家政策、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现快速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与监管政策的变化,租赁业依靠规模扩张带动利润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行业出现资产规模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资金成本上升、利差收窄等问题。但由于中国市场整体租赁渗透率仍远低于欧美国家,且基于租赁“融资+融物”的独特属性,租赁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支持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发展空间仍相对较大。

  从行业规模方面来看,租赁企业主体数量、合同余额增长趋缓,行业步入调整期。过去十多年,得益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政策的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在“十三五”后期,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行业监管体制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融资租赁行业主体数量增速明显放缓,融资租赁业务余额在2020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行业格局方面来看,租赁业尚未形成寡头局面,市场竞争空间巨大,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供其他中小租赁公司发展。而各类租赁公司也基于自身资源评估与公司发展愿景,积极打造资金、专业能力、科技手段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争取在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

  从行业监管方面来看,严监管有效加速了行业整合,行业整体发展日趋规范。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租赁公司审慎监管指标;与此同时,各地金管局也认真对辖区内的融资租赁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逐步清理“空壳”“失联”融资租赁公司,并加强对违法违规主体的惩戒。总体而言,严监管将有利于租赁行业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规范经营的租赁公司将得到更多公平有序的竞争空间。

  涂俊: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行业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2015年以来,租赁行业增速逐渐放缓,从此前的两位数迅速下滑至零左右。2020年,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更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一段时期,行业中低增速将可能成为常态。

  二是行业呈持续分化趋势,头部融资租赁企业在市场拓展、风险管理、合规内控等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各企业在资产规模、盈利水平、专业能力等方面可能进一步分化。有些融资租赁企业选择专注于细分领域,在专业化的赛道上保持竞争优势。

  三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市场中优质资产相对稀缺,租赁企业在业务开展中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四是行业内的创新探索不断深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些同业加大厂商租赁、经营性租赁等业务的力度,强化“设备租赁与服务”的属性;一些同业进一步下沉营销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租赁业务。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行业存在的整体增速趋缓、同业分化及竞争加剧等现象?

  冀涛:新冠肺炎疫情给融资租赁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业务总量下降,行业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业务领域同质化仍较为严重,业务的发展对租赁公司风险管理和专业化运营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恢复,2020年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降幅也将逐步收窄。可以预见,在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货币政策恢复常态化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务有望重启增长势头。

  张磊:目前行业出现的增速趋缓、同业分化及竞争加剧等现象是中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经济下行、行业监管趋严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挑战。

从行业内生发展来看,中国租赁行业现正处于由高速成长步入成熟期的阵痛阶段,过程中出现一些现象其实都只是前进道路上的插曲,随着行业进一步成熟,部分野蛮生长、非正常经营的企业都将被大浪淘沙清理出去,未来行业经营环境将得到显著净化,整体发展呈现减量增质的健康态势。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过去部分租赁公司在谋求快速增长中,忽视了一些长远的问题,包括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没有真正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习惯赚快钱,通过开展通道业务,获取监管套利,不可持续;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导致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涂俊:首先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当前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已经接近7万亿元,基数越来越大,增速逐渐放缓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增速相应下降,融资租赁行业增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当前优质资产稀缺,资产荒普遍存在,不仅仅是融资租赁行业,整个金融行业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业分化现象。头部融资租赁企业将会结合自身禀赋,通过不同路径扩大专业化优势。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除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外用力,更要练好内功。

 随着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经营的合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租赁企业应辩证看待“做优”和“做大”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望:以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围绕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一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路径来看,金融改革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围绕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成本、补齐短板等方面开展。未来五年,伴随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金融时报》记者: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提到“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工具之一,租赁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对于未来五年租赁行业在服务制造产业发展方面有何展望?

  冀涛:一方面,随着双循环等导向型政策的持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升级、技术革新带动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制造业开始升级,融资租赁行业将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部分企业在支持政策退出后会出现困难,也可能出现一定规模性的风险,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以及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建设和医疗健康及相关产业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租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主流,租赁业在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民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张磊:“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导文件,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而对与实体经济同生共存的租赁业来说,在“十四五”期间,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机遇将充分展现出来。

  从发展方向而言,租赁业应坚定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双循环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对于租赁业来说,双循环格局意味着可以更多地从内需体系建设的角度进行业务切入,将租赁产品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相结合,通过发挥租赁优势,助力打通难点与堵点。

  从发展机遇上看,“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任务,都是租赁业的发展机会。在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以及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方面,租赁业都将大有可为。

  涂俊:国际经验表明,融资租赁的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对于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速,主要机构的预测数据多在5%以上。我们判断,稳定而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将为融资租赁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以及“两新一重”等产业战略不断推进,融资租赁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而言,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演进,未来五年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也将保持旺盛。融资租赁作为离实体经济最近、联系最紧密的金融业态之一,一方面,能够为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更新换代升级提供融资;另一方面,还能与设备生产商开展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们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间,融资租赁平均每年为制造业提供的资金将不少于1万亿元。

  当然,融资租赁行业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它自身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给予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例如,目前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适用的是两套监管标准。为了推动融资租赁公司主动加强风险控制,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融资租赁企业在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等方面能够享受与金融租赁同等的政策。另外,由于对融资租赁行业还存在一些误解,行业自身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外部环境持续优化,全社会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认知将不断提升,融资租赁企业也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深耕:把握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租赁业数十年所积累的发展经验,也提醒从业机构应及早准确捕捉行业已经出现的发展机会,深耕垂直细分市场,及时为更长远的发展明确方向,谋篇布局。

  《金融时报》记者:“十四五”时期的行业机遇存在于哪些细分领域?应该如何把握?

  李文艺:首先,租赁业要关注产业升级趋势下的新机遇。随着国内产业升级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发展等产业发展方向确立,一方面激发了传统产业变革及升级,另一方面也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技术革新与设备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将成为融资租赁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租赁公司可重点关注符合产业趋势的细分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次,租赁公司可以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差异化优势。随着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成熟,融资租赁行业可借助科技手段赋能业务,改善公司内部运营流程、优化风险防控体系,推动业务领域及模式创新。同时,利用科技优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张磊:行业可以重点关注和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科技带动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就新一代5G信息技术、互联网数据中心、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而言,增长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积极布局。“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供给、生态环保的技术提升与系统建设等都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开展“绿色租赁”的重要着力点。

  三是我国将继续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将带来大量资金与设备需求。融资租赁集融资、融物于一身,能有效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既能支持“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又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消费领域必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医疗教育、文化旅游、交通出行、体育健康等正成为消费升级新引擎,围绕消费升级的B端和C端都将产生巨大的租赁服务需求。

  五是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租赁企业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租赁围绕“物”的交易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相较于融资租赁行业的传统服务对象,租赁公司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象具有规模小而布局分散的特点,如何使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落地?租赁公司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有哪些探索?

  李文艺: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比达82%以上,是我国安置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目前解决了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70%以上都集中在小微企业。

  从平安租赁的相关举措来看,我们创新了小微租赁模式,通过集约化获客、标准化产品、模型化风控、制式化流程,将融资租赁渗透到一台设备从产出、运行到淘汰的生命周期,覆盖一家小微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的发展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设备换代。

  张磊:我们以“智惠零租”业务系统为支撑,大数据风控为基础,打造普惠租赁专业化优势,扩大普惠租赁业务规模,先后在工程机械、商用车、乘用车等细分领域,与生产厂商、专业化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对小微客户形成精准支持。2020年,普惠业务投放规模逾55亿元,成为公司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