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添置、更新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就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医疗设备大多价格不菲,特别是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一台动辄成百上千万元,这对于普通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医疗机构众多,政府投入力度有限,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资金不足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医疗机构对于价格昂贵的先进医疗设备是可望而不可即。

  对医疗器械厂商来说,医改带来的市场需求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对医疗机构来说,不得不考虑添置设备的资金。

  有没有一种既能解决资金难题又能让医疗机构如愿得到先进医疗设备的方式呢?融资租赁就能让医疗机构实现这个愿望。

  70%厂商有意融资租赁

  近日,由国际领先的商业贷款和租赁服务提供商美国CIT集团和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融资租赁:医疗器械销售模式创新的助推器》报告指出,国内逾70%的受访医疗器械厂商欲推销售模式创新,未来将深入了解融资租赁服务,借助创新金融工具帮助客户缓解高昂设备采购成本带来的资金难题。

  当医疗机构需要引入设备但面临资金不足时,采用融资租赁的模式,每期只需支付少量资金,就可获得所需设备的使用权,这样可以降低医疗机构设备采购的门槛,促进供应商的设备销售。此外,国内大型医疗器械生产商往往需要与多个分销商进行合作,经验丰富的租赁公司既可以为分销商提供融资,也可借助自己强大的客户网络关系协助渠道的深化。

  来自国内各个细分市场代表性医疗器械企业的近百位高级管理人士接受了本次调查。调查发现,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已达1889亿元,相比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了10倍多。

数据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势头喜人。但有一项数据和这喜人的市场环境显得不太协调——报告同时指出,通过调查,目前仅有6%的受访企业采用了融资租赁业务。

  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盛行的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速度相比,我国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显得滞后。如果融资租赁业务兴起的话,将会大大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即便是很少有厂商采用融资租赁业务,但在2013年,全国医疗融资租赁业务量也有约510亿元。而在2009年,全国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务量是约200亿元,在很少有厂商采用融资租赁业务的情况下,4年间仍然增长了2.55倍。由此可见,医疗器械租赁市场蛋糕香气诱人,前景广阔。

  有利于企业市场推广

  国内医疗器械厂商分布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也不尽相同,新技术、新品牌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技术、品牌推广,迅速提升技术、品牌知名度;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品牌认可度较高的企业,需要渠道深化管理和进一步的市场渗透;在设备销售领域已较成熟的知名品牌企业,为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需要发展“捆绑”式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融资租赁都不失为提升品牌推广的好方法和拓展市场营销的好策略。在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行业与融资租赁业务的结合日益紧密。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还不普及,但近年来,融资租赁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厂商关注。融资租赁作为医疗器械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能助推医疗器械市场营销的发展,可有效推动厂商、经销商的产品促销、增强市场竞争力、缩短回款周期、实现产业转型。

  而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方面,报告介绍,厂商主要通过“单一品牌”捆绑

  服务和“组合品牌”集成服务两种模式进行。一些在医疗领域深耕的租赁公司,由于其资金运作经验丰富,不仅能提供设备融资服务,还能帮助厂商在资金配置和现金流管理方面提供服务。

  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化和国民医疗消费意识的提升,国内医疗需求潜力逐步得到释放并呈现差异化趋势,医疗器械领域正经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发展融资租赁对于缓解国内企业融资难、消化过剩产能大有裨益,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下,国内医疗器械厂商应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创新业务模式,形成发展持续竞争力。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厂商、经销商与租赁公司的合作市场尚处在待开发阶段,许多医疗器械厂商还不熟悉融资租赁业务,不了解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运作方式,认识不到融资租赁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是我国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下一步,我们将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该人士说。

  CIT集团运输和国际金融业务亚洲区总裁马克思(Markus Weinseiss)表示:“CIT集团于1998年进入中国,是最早在华开展业务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之一。近20年来,我们已经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满足业务需求。”

  “我们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医疗器械企业在选择金融服务合作伙伴时,会着重考虑后者的资本实力和按时如约完成交易的能力。当前,医疗器械企业正积极寻求创新业务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有效结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金融工具,能够在医疗器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提供持续增值,帮助医疗器械企业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及毛利率,增加客户黏性。”马克思指出。

  助推医疗机构发展

  事实上,融资租赁医疗器械不仅有利于医疗器械厂商的发展,对于医疗机构来讲,融资租赁也是解决购置大型、先进医疗设备资金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融资租赁还能助推医疗机构的综合发展。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亟须融资租赁的支持。

  随着医学科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医院对于高端医疗设备如MRI、CT、PET、伽玛刀等高科技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的需求激增。而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事业的重视,也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高端设备的需求。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覆盖率达到50%以上,覆盖农村5亿人口。

  分析人士指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遇。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爆发式增长。但同时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许多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融资租赁的出现,将能很好地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资金压力。

  目前国内医院设备引进的筹资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财政拨款、企业投资和融资租赁等。其中,融资租赁以其灵活、快捷、融资金额大、资金到位快等多方面的优点逐步得到医院的认可,该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实践中采用。

  以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医疗设备不仅可以充分缓解医院在医疗设备投入上的资金压力,而且可以迅速扩充设备数量和提升设备等级,从而带动学科梯队建设,提升医院综合诊治能力。一方面,以这种方式采购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能快速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医务人员在追踪医学前沿成果方面拥有最佳的物质手段,有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同时,医疗机构过剩的医疗器械也可以委托租赁公司将其出租给需要的地区或医院,能最大限度地盘活医院存量资产,获得流动资金,避免重复添置及资源浪费,不仅能使医疗设备配置达到最优化,而且还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