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2014中国融资租赁年会”在上海举办。零壹财经CEO柏亮就我国目前经济下行阶段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问题,与嘉宾进行了交流。
嘉宾:
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宏伟
中建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秦群
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卫东
浙江汇金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雄伟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雷继平
新常态下资产重新配置
刘卫东: 现在从周期性来看,行业应该由强周期行业逐渐推进到弱周期行业中。这一块招银金融租赁有四大板块,第一块是大交通:飞机、船舶、地铁、汽车,包括物流。第二个是大的健康医疗。第三个就是大环保,主要是以环保类企业为主来做的。第四个是大消费,包括食品饮料、文化娱乐、旅游等。
俞雄伟:我们完全是从生产型转成结构重组为主。第一个,我们现在专业化、特色化是以节能环保为专业,第二个是从生产型转到消费型为主。第三个我们要做技术储备。
赵宏伟: 我们因为是制造产业的背景,首先肯定定位在交通运输。各个大的租赁公司都在做这一块。下一步公司要从融资租赁转到经营性收益,要从国内市场转到国外市场。从其他行业来讲,我们关注汽车行业还是属于交通类的。另外将来还是希望在制造业方面,包括能源方面可以更加专业化。
新常态下来自承租方的风险
赵宏伟: 风险管理是行业永恒的问题,新常态下,实体经济下滑,融资租赁的压力非常大。虽然近年来租赁行业的规模、收益各方面和增长的力度保持较快速度,但目前银行的整个资产不良率都在上升,所以我预期融资租赁行业,发现逾期、不良的情况也会增加。针对新常态,融资租赁企业要处理好规模、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今年我们有意识地为资产配置进行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相对来说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
法律上面临的诉讼风险,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个就是立案难。第二个就是保全难,甚至法律上有一个悖论,有的法院干脆不接受,说不能保全。第三个就是费用的问题,尤其是像我们商务部监管下的融资租赁公司,不是金融机构,需要交上千万上亿的保证金,这非常不公平。最后一个问题不光是租赁行业面对的:是取回租赁物难,执行最后的结果难。
秦群: 今年以来行业面对的应收账款回款压力大。除了经济下行、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不成熟的市场的自由度,不发达的二手市场也是造成回款压力的因素。还有我们自身的租赁行业,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往中级自然的增长期,这都造成了今年行业催收压力骤增。
从主观上来看,过去大家对风险意识不是很强,无论是风险意识还是防控风险的手段。由于中国租赁行业的特点,造成行业的风险管理手段也是跟银行信贷有趋同性,它没有建立起资产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导致现在很被动的一个局面。我们的经验是每年头一年底的时候,要看第二年的风险,对风险控制作出指导。面对信用风险,我的建议是前期做租赁交易的时候一定要有抓手。在风险比较大的时候,物权很重要,当面临取回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实施起来步履维艰,所以行业需要高度关注信用风险。
俞雄伟: 浙江汇金2007年成立,当时大概80%左右的资产都是来自中小企业,而且当时是以售后回租业务为主,现在,我们的中小企业回租业务量是10%。新常态下,我们在从原来的依赖信用调整到现在慢慢地依赖生存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发展。租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把行业做精做专,提高专业度。
雷继平: 关于法律风险我们可以梳理出几个点:一个是交易的效力风险,涉及到我们用做售后回租的标的物的问题。售后回租要关注的是标的物的使用价值,但是往往在发生的过程中,当事人并不是要使用这个物,像这个就不是十分符合我们讲到的融物的特征,所以行业有一定的风险。另外有些标的物没有所属权权属登记的,或者是所有权不可转让的,放在售后回租下面也会产生风险。第二个是售后回租过程中讲到权益确定性风险,我们希望关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标的物是不是多重买卖的标的物。
刘卫东: 从银行租赁公司的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来讲,实际上是依托于母行的资产管理政策。从招银租赁公司来讲,它的风险感觉模式像银行一样,是全面风险管理。其中信用风险是排在第一位的。新常态下经济下行,信用风险加大这也是一个新常态的问题。第二大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就是授权资产期限作废的问题,这在银行业公司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三大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实际上就是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租赁公司还面临租赁物价值波动的风险。第四个风险就是巴塞尔委员会这几年最为突出强调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基本上是与道德风险相联系。我想在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第五个风险是对租赁公司可以说是一个最为突出的法律风险。一是租赁物的登记问题。租赁物里面是分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的登记制度是比较健全的,但是专用设备、机器设备这块尚没有登记,那就要对抗第三人。二是取回租赁物的困难:真正出现风险,租赁物取回在法律层面上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有的地方法院就是允许自己取回租赁物,有的地方法院不支持自己取回,必须起诉完申诉以后才行。现在比较温和的解决手段是政府希望引进新的投资者,重组企业。
新常态下来自资金端的风险
俞雄伟: 资金来源这块,因为在各种手段融资的时候,时间都是匹配的。所以只要可以按时回款,资金端基本没有压力。反观承租人,大部分是银行抽贷。而且中小物业企业现金不足,所以一旦银行抽贷他们的风险就很大,我们融资租赁公司就要做两手准备。
秦群: 承租人的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真的主营业务没有问题,但他们成立了一些小贷公司、债券公司的时候,就要谨慎对待。有些公司,正常业务经营得很好,但由于自己投资的公司出问题,波及到他自己正常的业务,整个现金流一下就断了。在准入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对待此类公司。
赵宏伟: 现在要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并不是公司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大的融资租赁公司带动这个行业发展。现在规模到了1600多家,已经有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出现风险,会影响整个行业授信。所以我们觉得单靠银行单一系统,到了一定规模一定会受限,一定会使你的风险有所上升,所以怎么样尽快地拓展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来让公司整个融资规模达到一定比例,是控制流动性风险有效的手段。
多元化融资渠道
赵宏伟: 资产证券化对融资租赁行业是不是特别合适,我觉得可能是要针对不同的融资租赁公司,不同的行业要有所针对性。因为我们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的成本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成本略高了一点。另外资产证券化是作为项目包,那个钱进来可能会产生沉淀,你这个和总量配备起来降低成本,这都是在融资租赁行业当中怎样资产证券化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俞雄伟: 我们公司现在基本上还是以银行借贷为主。其他包括资产证券化和很多形式的合作,我们也尝试过,但是第一成本很高,第二个时间匹配长,你要有一个大的资金池才能做这个。
刘卫东: 作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前几年没有走银行贷款,走的同业借款。包括场内和场外的。场内的就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里面的人民币拆借市场,场外的话基本上“手拉手”,虽然资金成本比较低,但期限较短。金融债的话,时间成本太高,我们第一笔发的周期接近2个年头。
P2P成为行业融资主流尚需时日
赵宏伟: 总体上我感觉P2P现在很火热,但是现在跟P2P合作的融资租赁公司,还是比较小的融资租赁公司,而且在单体项目上比较小。现在P2P对接融资租赁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期限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像大型融资租赁公司的项目的对接就会比较困难。但是不排除互联网金融在将来发展的时候,在整个P2P把它做大的时候,在这两个方面有改进,这样对我们大的租赁公司来讲也是机会。
雷继平: 权益变现的问题,大家关注司法解释,第8条明确规定融资租赁项下的出资人可以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出去的。但是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细节,第一个你转让的权利,并不是转让了你全部债权实现的方式。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把租金债权通过信托的渠道进行资产证券化,让它发售出去,我觉得目前只要是我们的通道本身是符合监管规定的,这应该法律风险不大。第三个渠道,假如说我们通过P2P,因为我跟他谈的是权益转让,你只是通过P2P平台转让债权,将我们的租金债权分割成可发售的均等物转给我们的债权人,严格来讲有不合规之处,是违规发售和发放理财产品,但是现在监管部门也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