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

  二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

  三是汽车金融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我们盼望汽车金融新政赶紧出台,给车市再添一把火。”近日,在京城各大汽车卖场,上述观点成为众多经销商的共识。

  按照《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要求,《促进汽车金融的发展措施》本应于4月份浮出水面,但至今未能出台。坊间日前传言,这一政策有望本月正式出台。

  发展迅猛

  本月初,中国银监会披露消息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381.15亿元,首次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去年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推出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是我国第一笔以汽车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业内人士评价,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上演“过山车”行情的汽车金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记者查阅到的资料显示,中国汽车金融于1998年破冰,当年贷款余额4亿元,此后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到2003年底,各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突破1800亿元。

  但自2004年起,因贷款坏账过多,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纷纷叫停车贷险,由此引发汽车业信贷危机,汽车金融陷入低迷。

  2007年起,汽车金融市场开始回暖,目前市场上,有通用、大众、丰田、福特等9家中外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和本土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在运营。

  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汽车金融公司已占比达20%,发展势头良好。

  问题突出

  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Ipsos日前发布报告分析,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据统计,目前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平均水平仅有7%左右,不但与国外70%的渗透率水平差距巨大,与2002年—2004年汽车金融快速发展时期20%的渗透率相比也有大幅回落。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车价不断下探影响外,消费者贷款购车不踊跃最主要的因素是汽车贷款利率偏高、贷款购车手续烦琐。

  二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很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的难度也很大,融资难是制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掣肘因素。

  三是汽车金融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汽车金融服务的部门规章,但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已明确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从事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同时,受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融资租赁业务也难以开展。

  政策可期

  2008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出台《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等政策,给汽车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前提下,还有哪些具体细则是行业所期待的?

  业内人士建议,汽车金融新政首先应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融资成本更低的金融债,同时扩大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规模。

  其次,鼓励汽车金融与汽车产业进一步融合。汽车金融公司的最大优势是具有汽车厂商的股东背景,应该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银行与汽车厂商及汽车金融公司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业务优势,推动汽车金融专业化发展。

  再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汽车金融业务法规,降低贷款成本。完善汽车抵押登记、违信处置等汽车金融的保障体系。另外,对机动车辆抵押登记的标准及程序尚需制订统一规范的规定。

  最后,能否出台《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减轻贷款者还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