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会议确定了四大支持措施,包括对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对船舶、农机、医疗器械、飞机等设备融资租赁简化相关登记许可或进出口手续等等。分析认为,融资租赁在中国属朝阳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次一系列政策红包的出现,原本相对小众的融资租赁业将更快更好地尽享万亿盛宴。

四大措施鼓励融资租赁

所谓融资租赁,简单地说就是需要设备而又没钱买时,找租赁公司去买,自己再从租赁公司租用设备,按占用资金的情况交纳租金。这种交易有效减少企业的设备购置成本,尤其对于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盈利不稳定的小微企业和三农来说。

而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最大的不同,在于金融租赁主体为银行,而融资租赁则为专门的租赁公司。其监管部门一个为银监会,另一个为商务部。

此次会议认为,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会议确定了四大方向:一是厉行简政放权,对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对船舶、农机、医疗器械、飞机等设备融资租赁简化相关登记许可或进出口手续。在经营资质认定上同等对待租赁方式购入和自行购买的设备。

二是突出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端核心装备进口、清洁能源、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租赁业务,支持设立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租赁公司。鼓励通过租赁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三是创新业务模式,用好“互联网+”,坚持融资与融物结合,建立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发展售后回租业务。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各地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多文件政策加码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撰文指出,多项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推动金融租赁快速成长。此外,国务院此次“鼓励通过租赁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使得融资租赁在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为设备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订单,这为我国的高端制造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就拿“创新业务模式,用好互联网”来说,一些融资租赁企业已经开始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业务,比如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租赁物,随时掌握设备的情况,也防止承租人违约。

自去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把“融资难、融资贵”纳入会议议题重点讨论,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行业的改革发展受到重点关注。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随后,这项试点工作在各地开展起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决定,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而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重点强调了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就是说,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银行资金外,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租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中小微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延伸阅读

提振东莞本土融资租赁业

由于东莞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庞大,此次国务院会议和其他文件确定的一系列利好也将有力带动本土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例如,本土友贷网等P2P有跟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推出“设备贷”,类似这样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创新”此次就得到了国务院的鼓励。

目前,在“技改”业务带动下,东联融租等一批本土和外来融资租赁公司也在近年来在东莞崛起,东莞控股更是成为两市融资租赁概念股之一。其中,截至2014年底,东莞融资龙头企业东联融租的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10亿元,8年来累计租赁投放金额30多亿,累计投资中小微企业接近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也在加大对融资租赁业的扶持,其中不少措施也与此次国务院会议确定的方向不谋而合。例如,2015年初,东莞将在全国率先以“东莞制造2025”为主题,发布市政府1号文件,提出通过东莞市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并将建立融资租赁风险补偿和履约保函风险补贴制度,实施融资租赁业务奖励计划,对参与的融资租赁企业、商业银行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贴。到2025年全市机械设备购销50%以上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