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5)》对行业资金来源作了剖析。《报告》表示,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短期贷款,尽管融资租赁企业也较重视金融债、点心债等渠道,但受融资条件、跨境使用、融资成本等限制,所能提供的资金量非常有限。此外,融资租赁项目大多是中长期业务,银行短期贷款与租赁业务期限不匹配,将给企业留下了流动性风险隐患。
  为降低流动性风险,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租赁资产证券化、发行信托产品、引入保险资金、通过自贸区融入境外资金、通过P2P平台出售租赁收益权等。但由于受市场认可度、融资成本等因素限制,这些融资方式还未被租赁企业大规模运用,短期内难以改变融资租赁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
《报告》指出,2014年下半年,上市公司参与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与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合作获得资金支持的速度明显加快。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意图通过融资租赁公司提高融资效率,改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是融资租赁企业期望通过上市公司开拓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规模。
  在此背景下,2015年融资租赁公司资本运作市场有望进一步活跃,并使融资租赁与上市公司主业结合更加紧密,使业务发展得到广泛延伸,实现多元化的战略布局。
  面对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业务需求的多样化,融资租赁企业积极丰富融资渠道,创新业务模式,将在诸多新领域取得新突破。《报告》指出:“资产证券化制度改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大大减轻融资租赁企业对银行的资金依赖;行业准入及监管规则的放宽,将更加吸引符合条件的其他类型资本加入;创投融资租赁的兴起,将更多满足小微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