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了解到,在新区建设中,金融业将先行先试助力新区发展。福州新区将引进更多新金融机构入驻,增加金融“输血”功能,还将打造多元化金融业态,推动形成全省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集聚区。

  昨日福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将积极推动在新区形成全省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集聚区。在这方面福州已有基础。2014年12月,融信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第一家挂牌新三板企业。如今公司成为行业翘楚,先后与20余家银行合作,主营厂商租赁,致力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提供商。据了解,目前除了融信租赁外,福州还有11家融资租赁公司,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资本板块。

  通俗来讲,融资租赁相当于A买了设备供B使用,B给A租金。它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福州将鼓励新区融资租赁公司拓展业务经营范围、融资渠道,简化涉外业务办理流程。”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决定将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行业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福州也将积极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兼营商业保理业务。

  拟差异化打造新金融业态的同时,福州新区也将苦练内功,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为新区发展建设带来新的资金和服务模式。目前海峡金融商务区已有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台湾富邦金控(台资)等2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

  此次省政府将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范围拓展至新区。为此,福州将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今后将充分利用省里出台的新区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在新区设立两岸合资金融机构,特别是积极引导台资银行福州分行,争取能改制成为法人子公司。”福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下半年第四家台资银行筹建申请已报银监会审批。此前,台湾合作金库银行、彰化银行、台湾华南银行福州分行分别获批并陆续开业,福州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台资银行零的突破。

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载体扩容50多倍,更多融资租赁公司将聚集福州……针对《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州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福州新区金融发展的内容,市金融办昨日表示,正结合实际工作重点推进新区金融建设,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金融业的区域集聚力、辐射力。

  金融中心载体扩容50多倍

“《意见》的出台将推动福州新区引进金融机构。其中一大亮点是,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载体扩容50多倍。”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底,省政府批准我市设立15平方公里的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其中包括中央商务区片区1平方公里(万宝商圈旁)、鳌峰片区3平方公里以及仓山三江口片区11平方公里。此次省政府将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范围拓展至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的福州新区。按照部署,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着力构建以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三大业态为核心、多种业态为辅,辐射全省、功能齐全、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集聚区。目前,鳌峰片区的海峡金融商务区已有兴业银行、建行福建省分行、台湾富邦金控(台资)等2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

  接下来,市金融办将科学编制我市“十三五”金融业规划,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区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把福州新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其中,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效应的海峡金融商务区,将与新区金融联动差异发展。市金融办还将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榕设点展业、升格分支机构,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入驻福州新区。

  多家台资银行在榕落地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引金入榕”工程,成效显著。目前,我市共有银行机构56家、保险机构53家、证券机构9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1家。去年7月以来,台湾合作金库银行、彰化银行、台湾华南银行福州分行分别获银监会批筹,福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台资银行零的突破。今年下半年,第4家台资银行筹建申请已报银监会审批。

  今后,市金融办将大力推动在新区设立两岸合资金融机构,特别是积极引导台资银行福州分行,争取其能改制成为法人银行。

  此次省里还明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在新区内设立市场交易量大、能带动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专业性交易场所。同时我市将推动在新区范围内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举措,并紧密结合新区实际,鼓励设立专业金融托管机构、多币种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融资租赁业将集聚发展

  结合省里政策和福州实际情况看,融资租赁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融资租赁业是我市加快引进的新兴金融业态之一。”市金融办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融资租赁公司12家,市金融办将大力推动发展融资租赁业,推进保险、金融租赁等法人金融机构申报组建,同时鼓励融资租赁业在新区集聚发展,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兼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推动在新区形成全省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集聚区。

  《意见》还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在新区按照国家监管政策设立民营银行,参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