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金融租赁市场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金融租赁业都将保持高增长态势。专家预测,2016年和整个“十三五”时期,中国融资租赁业有望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16年全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即可达到5万亿人民币,未来10年将会有12万亿元人民币租赁合同值,从而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金融租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一、 发展金融租赁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主创新
金融租赁,符合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等重大发展战略,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助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有助于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一) 有助于创新金融服务手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我国推进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我国应对经济发展周期性调整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项目融资更难,已经成为制约“双创“的难题之一。在此环境下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开展综合化经营,以行内”双创“对接社会”双创“,依托专业化的融资和融物能力,致力于打通金融机构、设备供应商和厂商之间的沟通渠道,帮助缓解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问题,力求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日益旺盛的融资需求。
    (二) 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重点领域融资租赁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恒丰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有助于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 有助于发挥金融租赁的促销作用,促进制造业升级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机械装备”十大行业的推进发展规划,“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金融租赁公司以“以租促销”的形式,为生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一方面保障企业货款及时回收,加快制造商资金周转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产品销路,加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制造商具有明显的促销作用,也有利于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减少应收账款和分期付款销售的风险,加速其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 有助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城市公共设施、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运输、船舶公路、城际铁路、运输、港口设施的融资项目,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具有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回收慢的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较长的融资期限。金融租赁的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项目的资金需求,更好地服务支持这些领域。
    二、金融租赁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
    (一) 金融租赁战略目标
    坚持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立足于自身特点和优势领域,依靠银行产品服务、人才结构、股东实力、客户基础等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区别于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业务的过度竞争,加强金融租赁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为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市场定位和经营、盈利模式
    1. 市场定位
    金融租赁将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交通、建筑、电力、采矿、制造、环保等行业大中型设备融资租赁和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满足全国承租人客户在设备购置、促进销售、盘活资产、均衡税负、改善财务结构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融资融物、资产管理、经济咨询等金融租赁服务。主要服务领域为:
    2. 经营模式
    根据银监会《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和金融租赁战略目标及市场定位,确定公司8个经营模式:
    (1)直接租赁。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人的申请,自行筹集资金向厂商购进所需的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租期一般为三年以上,租赁期间产权属出租人。租赁期内承租人要用租赁设备创造的收益和折旧,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并承担设备维修、保养、保险和纳税义务。租赁期满,承租人按设备价值向出租人支付产权转让费(名义货价),取得设备的所有权。
    (2)售后回租。是承租人通过将自己原有的设备或厂房等物化资产的法律上的所有权转让给租赁公司而取得现金收入,然后再以直接金融租赁或经营性租赁的形式租回上述资产,并在租期内按租赁合同约定分期支付租金。
    (3)转租租赁。根据企业的要求,由租赁公司向其他租赁公司或厂家租进企业所需的设备,再转租给企业使用。租赁公司既是承租人又是出租人,一个项目做两笔业务,分别签订两个租赁合同,建立两个租赁关系。中间租赁公司作为承租人向出租公司支付资金,又以出租人身份向企业收取租金。设备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或法律关系,转租人以收取租金差为目的。
    (4)委托租赁。出租人接受委托人的资金或租赁标的物,根据委托人的书面委托,向委托人指定的承租人办理金融租赁业务。在租赁期内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归委托人,出租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风险。金融租赁公司对上述转租、委托租赁的财产分别管理、单独建帐,公司清算时,不作为清算资产。
    (5)杠杆租赁。出租人在购买设备时,以拟出租设备第一抵押权、租赁合同及租金收益权、保险权益作为抵押和保证,向银行借入大部分设备购买资金,加上部分自有资金,购入设备,然后将设备租赁给承租人。贷款人提供贷款时对出租人无追索权,其还款保证在于设备本身和租赁费、保险费。出租人只需出资一小部分,就可以取得设备的所有权,享受全部所有权利益。承租人违约,被清偿的资产仅限于租赁资产,不涉及出租人的其它资产。
    (6)联合租赁。由数个出租人联合组成一个代理公司,以代理公司名义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措购置设备的巨额资金,购置设备并租给承租人使用,并将业务交由一家信托机构管理,由信托机构负责收取租金、处理残值和支付债权人本息,收益和风险由参与投资的出租人共同承担和分享。
    (7)厂商租赁。由机械设备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向选定某企业生产或经销的机械设备的购买者提供租赁融资的方式,将设备交付给用户使用的租赁销售方式。
    (8)其它金融综合服务。金融租赁将积极与各家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各类产业基金等加强合作,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的功能优势、融资优势,进行项目合作,提供融资支持,不断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与运用。
    3. 盈利模式
    根据经营模式定位的基本思路,公司确立“融资收益+融物收益”的组合盈利模式,即以融资收益为主要利润来源,同时辅以租赁物残值收益和资产经营收益,达到公司6个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多元化。
    (1)利息收益。即债权收益,是融资租赁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凭借拥有租赁物的债权,获得利差和租息是金融租赁公司的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利差收益一般为借入资金的1.5%-2%。
    (2)余值收益。当承租人违约,租赁公司收回租赁物,或是租赁期满承租人留购租赁物、或租赁公司收回租赁物,均会出现一个租赁物余值的处置收益。提高租赁物的余值处置收益,不仅是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也是租赁公司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
    (3)服务收益。服务收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租赁手续费收入。一种合同管理服务收费,一般为合同金额的1%-1.5%;(2)财务咨询费。进行大型项目或设备融资时,租赁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全面融资解决方案所收取的财务咨询或项目成功费用,一般为项目规模的0.25%-5%;(3)贸易佣金。在销售、保险、运输等贸易环节收取佣金或是规模采购折扣的盈利手段。
    (4)运营收益。(1)财务杠杆。融资租赁公司营运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自有资金在运作时,可以获取一个高于同期贷款利率的收益,如果一个项目运用部分自有资金,再向银行借款一部分,租赁公司有了一个财务杠杆效应,不仅自有资金可以获取略高于同期贷款的租息收益,借款部分也可以获取一个息差收益;(2)产品组合服务。融资租赁公司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在资金筹措、加速资产周转、分散经营风险和盈利模式四个方面开发不同的产品组合和产品接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3)规模效益。规模经营是融资租赁公司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重要的举措。
    (5)节税收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全额偿付的融资租赁业务(会计上的经营租赁业务)往往占到全部融资租赁的很大比例,特别是有厂商背景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达到60%到80%。显然这种由出租人提取折旧,承租人税前列支,两头得好处,正是经营租赁业务出现巨大活力的原因所在,节税或延迟纳税也是融资租赁公司的收益来源。
    (6)风险收益。(1)或有租金。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可以作为费用直接在税前列支。对出租人来说,融资租赁公司更多地介入了承租人的租赁物使用效果的风险,参与使用效果的收益分配。融资租赁公司风险加大,可能获取的收益也比较大;(2)可转换租赁债。开展可转换租赁债业务是专业投资机构采取的一种控制投资风险获取投资收益的新的投资方式融资租赁公司对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可以对其所需设备先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同时约定在某种条件下,出租人可以将未实现的融资租赁债权按约定的价格实现债转股。这样做,可以获取项目成功后股权分红或股权转让的增值收益。
    (二) 业务拓展策略
    按照“差异化竞争、精细化营销、专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多个拓展策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银行特色业务与优势业务,选择节能减排、金融领域、商业物业、交通运输、能源、电信、大型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大量长期设备投资需求、适合开展租赁业务的行业,作为租赁公司重点业务拓展领域,努力实现“大力打造特色业务领域、有效介入传统业务领域,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业务结构”的业务发展目标,努力打造成为“管理规范、经营稳健、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盈利良好” 的永续经营的专业化金融租赁公司。
    1.加大业务拓展的力度,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金融租赁将充分利用母公司在全国的市场网络优势,抓住国内租赁业存在的广泛的细分市场机会,形成以提升公司信用、研究开发、风险管理水平、业务和组织机构的整合、组织学习和成长能力为主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社保、其他金融租赁公司、银行间债市等金融机构纵、横向合作;大力与省级政府、自贸区、国家级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合作;积极参与重点央企、优质民企、特佳中小企业、优质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合作。
    2.积极推进金融发展战略,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充分发挥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的叠加效应,实现产融资本的有效整合,使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逐步发展为以厂商租赁、分成租赁、杠杆租赁等新型租赁业务为主的大型金融租赁控股企业。
    3.响应“互联网+”国家战略。 探索将物联网与金融创新模式相结合,依托物联网技术提升客户体验,降低成本,运用物联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控,形成标准仓单管理,把整个商品交易行为证券化,赋予金融交易属性;探索大数据与金融租赁资产、租赁应收账款保理相结合,实现融资租赁债权转让。将传统的融资租赁行业与互联网嫁接起来,通过融资租赁债权交易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融资租赁债权资产与普通投资者对接,将优质的融资租赁债权项目设计成理财产品,引入国内大型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构建防火墙与风险隔离机制,提供给投资者对社会大资管业务的经营管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进一步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盘活存量资产,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不断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4.规范公司治理,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设立以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级经营管理部门职责,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馈机制,促使公司租后资产风险管理监督和各项业务依法合规,健康持续发展。
    5.建立多样化、高透明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经营者与员工、长效与短期、物质与精神等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6.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措施,形成能引进、能培养和能留住优秀人才的良好机制和实现人才价值全方位、多层次开发的氛围。
    7.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一种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把提倡学习、尊重科学、严谨务实、遵守纪律、鼓励创新、忠于公司作为核心,形成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缔造团队精神。
    三、 金融租赁的风险管控措施
    金融租赁业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租赁业务的当事人关系复杂,业务流程环节较多,且涉及金融、贸易、法律、保险,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交易风险、道德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国度风险、巨灾、资产风险等等。
    (一) 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理念
    牢固树立“审慎、理性、稳健”的风险偏好理念。具体地说,公司将用审慎的思维、理性的判断、稳健的风格,统筹“速度、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寓风险控制于业务发展之中,始终把风险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努力做到业务拓展和和风险防范相适应、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效益和安全相统一、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统一、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
    (二) 构建风险管控组织体系
    建立“分层、分离、整合的风险管理结构”,“分层”就是在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建立相互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分离”就是风险管理职能设置注重各种管理角色的分离,相互制衡,如前中后台的分离,突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独立性;“整合”就是注重风险管理资源的协调配合,将风险的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风险管理的最优化模式,提高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租赁将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纵向上,公司风险管理由董事会统一领导,董事会负责公司风险战略的制定和风险偏好的设定,统领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切实担负起风险管理和内审监督的责任,充分发挥其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控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根据公司风险战略,确定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并监督公司风险管理的实施;高级管理层据此制定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具体制度与措施;风险管理部门拟定、传导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具体执行。横向上,按照业务流程和职能分工,前中后台各部门独立行使相应职责,构建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三) 严格遵守银监会监管规定
    严格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关联交易应当按照商业原则,以不优于对非关联方同类交易的条件进行业务投放;严格遵守银监会对金融租赁公司关于资本充足率、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单一客户关联度、集团客户关联度、同业拆借比例等监管指标的要求;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呆账准备制度,及时足额计提呆账准备;按规定编制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其他报表等。
    (四)金融租赁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1.借鉴银行风险管控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银行在风险理念、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方法工具、风险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和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恒丰金融租赁将充分借鉴和参考恒丰银行的风险管控经验,争取母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不断加强和改进风险管理。
    2.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金融租赁将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制定各级风险管理组织工作规程、议事规则,为风险控制提供制度支撑。公司筹备期间,将制定金融租赁业务的风险管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将涵盖客户准入、信用评级、授信审批、租后管理、租赁资产分类等各个环节,覆盖各种业务类型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管控。公司将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加强租赁业务的全流程管理,确保租赁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强化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职能,强化与外部审计的合作,构建内部制衡机制。金融租赁还将根据业务特性,对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技术、产业、政策等风险实施科学识别、分析、预警和管理。同时,将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研究,结合经济金融形势,制定公司未来风险管理政策及行业风险管理指引,保证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3.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制定授信评审制度、政策,采用客户信用评级体系,规范租赁业务全流程。强化租赁融资前期调查和信用分析,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对客户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综合考虑借款人经营发展、现金流、负债、还款能力、担保等因素,明确提出调查意见;授信审查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授信制度,审查金融租赁业务的可行性,分析申报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其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加强合同签订与设备交付,严格按照公司合同管理的规定与承租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金融租赁金额、期限、利率、支付、还款方式、设备管理等条款,按照公司流程交付租赁设备;加强租后管理,认真做好租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识别与管理、资产风险分类等工作内容。
    4.采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据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及业务实际需求,充分借鉴和学习母公司及其它金融租赁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摒弃基本依靠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的做法,采取定量、科学、客观的风险管理新思维,积极运用科技手段,采用量化风险方法和识别技术,建立客户评级、授信审批、限额管理、风险预警、业务定价等方面的信息系统,以提高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5.培养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和实际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公司内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吸引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复合型、创造型团队,为风险管理提供充分的人力保证。公司将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和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明确各部门、各个岗位职责,明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权责对称。建立对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贡献全面量化,科学考核,并将其考核结果与个人的收入高低、职务升降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建立全员的风险控制机制。
    6.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不仅要打造“硬实力”,更要着力打造“软实力”,风险文化就是这种“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表现。风险文化包括风险理念、制度、知识等多个层面。公司将注重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审慎、理性、稳健”的风险理念贯穿于公司业务的整个流程,使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变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内部学习、外出培训、业务检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将风险理念、规章制度、好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与推广,努力培养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