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并不是传统的金融中心城市,但有一项业务却在全国独树一帜,那就是融资租赁。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东疆保税港区自开港运作以来,不仅完成了国内近九成的飞机租赁业务和八成以上的船舶租赁业务,还创造出30多种创新型的租赁业务模式,成为全国融资租赁业的聚集区和创新策源地。
近日,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外运长航(天津)海上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高端海上风电安装船这一全新的业务落户东疆保税港区,服务全国。
早在2009年,民生租赁首席分析师赵小川就作为企业代表来到东疆探讨合作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可能性。国内的第一单公务机租赁业务和第一笔融资租赁出口退税业务,都是由民生租赁与东疆共同完成的。赵小川说,这在当时,可是突破了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层层的制度限制:
赵小川:我们当时在做公务机进口的时候发现,海关的关增税很高,22.85%。所以我们当时希望借鉴国外经验,用租赁方式分期解决这个问题,分期缴纳关税。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跟东疆管委会进行接触。这种业务模式最后在项目落地,就是境内保税项目公司业务模式。后来我们又促成了融资租赁出口退税在东疆保税港区先行先试。
在滨海新区,围海造陆而成的东疆是一片年轻的区域。东疆保税港区2007年底正式封关运作,2008年便开始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国内率先探索发展融资租赁业。
经过几年探索,东疆保税港区创造出了保税租赁、离岸租赁、进口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转租赁、委托租赁、担保租赁等30多种创新型的租赁模式,被称为“东疆模式”。
曾参与过工银租赁筹建、又转投兴业租赁拓展航空金融业务的李娜娜,是东疆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李娜娜:前几年,中国的航空公司租飞机都只能跟外资的租赁公司去谈,议价能力也不是那么强。东疆形成了自己的“东疆租赁模式”后,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是外资的租赁公司基本上做不进来中国航空公司的业务了。这是一个竞争力的体现。
“专家+管家”式服务,是东疆在金融租赁服务方面的一个创新。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与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晖说:
李晖:我们东疆管委会依托政府的诚信等级和专业的服务队伍,帮助企业提供整体的通关服务、注册登记免检变更服务、低成本高诚信等级的税务服务。在东疆注册的租赁公司,即使在这边没有办事处,没有人员,也可以安心地在北京、上海、广州、伦敦去开展它的业务。
截至目前,已经有近700架飞机、80艘国际航运船舶通过东疆完成融资租赁,在我国用租赁方式引进的飞机和船舶中分别占九成和八成以上。加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铁、风电设备、大型工程机械等,东疆完成融资租赁业务累计的资产总额已经接近5000亿元。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教授评价说,拥有东疆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长为“中国融资租赁的第一极”:
杨海田:中国的改革开放,它是从南到北、梯次性推进,但是融资租赁业倒过来了,先是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这是融资租赁的第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