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第五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介绍,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开业49家,加上子公司共52家。
   具体来看,行业总资产1.85万亿元,实收资本1479.55亿元,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0.98%,资本充足率12.61%,拨备覆盖率232.48%,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0.55亿元。其中金融租赁公司航空租赁资产2053.47亿元,同比增长了30%,机队规模达到1091架。
   围绕“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三大主题,毛宛苑总结称,专业化上,从金融租赁公司航空租赁业务构成来看,大部分为专业性较强的经营性租赁业务,航空租赁业务从满足客户初级的融资需求逐步向满足客户高级的融资性需求发展,金融租赁公司积极搭建专业化的业务平台,针对飞机制造、采购、租赁、运营、处置等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
   差异化发展方面,金融租赁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市场定位、技术能力特点在民航客机、公务机在通航产业各领域进行产业化发展,逐步培养市场竞争力比较优势。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近年来,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加强业务模式创新,如在东疆保税区开展的保税租赁,成功打破境外租赁公司在国内航空租赁市场的垄断,并进入国际市场开展业务。
   毛宛苑指出,金融租赁公司在支持实体产业特别是航空产业层面,主要做出了三大贡献。
   一是是助推航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金融租赁公司积极支持国产飞机的研制、推广工作,通过金融租赁方式,为国产飞机销售提供了金融支持,提升了飞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金融租赁公司通过直接租赁,将大量的新飞机出租给国内航空公司,帮助其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经营型的租赁,降低经营公司财务负担,改善资产负债表,通过售后回租,将旧老飞机资产盘活,为航空业注入源泉动力。
   三是推动了打造通航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除大型飞机、民航客机以外,金融租赁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开展在通用航空领域布局,积极开展公务出行,农业、医疗等特色领域的航空租赁服务,促进通航也发展,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在看到航空金融业取得发展的良好成效的同时,国内航空金融业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航空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改善的空间。下一步银监会会会同有关方面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在飞机等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租赁公司,坚定不移地支持航空租赁业务的健康发展,继续鼓励和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坚持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的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申请境内外设立专业的子公司,拓宽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资本补充渠道,不断提升航空租赁业务的竞争力。
   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环境,研究构建适合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特点的监管体系,促进金融租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服务航空产业、支持实体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