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全球租赁业竞力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驾驭经济逆周期”这一主题,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其中“融资租赁企业运营管理与人才培养”专场,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融资租赁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相比,我国租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作为国内金融租赁行业重要参与者的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金租),面对这种状况,通过与高校合作和加强自身培训等方式,制订了一系列的人才战略与培养计划,在有效解决自身人才瓶颈的同时,也为整个租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围绕这个话题,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文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行业发展迅速
新金融:近些年,中国的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迅速,您认为整个金融租赁行业爆发的原动力在哪?
张文强:整个金融租赁行业近些年确实步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已成立金融租赁公司49家,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规模约为1.6万亿。金融租赁行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政策的支持和不断完善,二是市场的巨大需求。
新金融:您能否具体分析下政策和市场情况呢?
张文强:政策方面,目前支持租赁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法律、监管、会计、税收日益完善,尤其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行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以此为契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大力支持和推动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金融租赁的外部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目前以天津、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国内多省市都出台了促进区域租赁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行业集聚效应已经凸显,这些工作都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在市场方面,由于金融租赁与实体经济的高度契合,为金融租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金融租赁业承担着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使命。
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租赁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的特色优势,通过将金融租赁与制造业深入融合,加快企业盈利模式转型创新,促进扩大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从而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为实体经济服务。
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金融租赁可以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帮助企业转移消化产能,改善企业流动性、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增强融资和设备改造升级能力。
当前我国租赁业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与国外还有不小差距,如何创新行业发展,需要发挥好人力资本的关键优势,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提升金融租赁业务的服务水平,向租赁行业的高级阶段迈进。
复合人才紧缺
新金融:您刚才提到,人力资本是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您觉得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张文强:金融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于一体,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新型金融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需要一批既懂财税、金融、法律、会计、贸易知识,又懂租赁物性能、结构、用途、操作等专业技术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可以说,专业人才是金融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
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还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金融租赁专业化的运作能力还比较低,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方式粗放,相关领域人力资源基础薄弱,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或实体经济领域引进的,可能他们对金融、贸易、实体经济的某一方面比较专业,但能够将相关行业融会贯通的人才还比较少,需要一个培养和锻炼的过程。
随着未来向金融租赁行业专业化的发展,将不同领域的人才聚集、磨合形成团队力量并开拓新业务也是对公司管理者领导力的考验。
未来标准更高
新金融:当前中国金融租赁行业都在向专业化阶段发展,希望保持与银行业的差异化竞争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文强:这是一定的。从目前看,租赁业可以分为传统出租、简单金融租赁、创造性金融租赁、经营性租赁、新的租赁产品、成熟租赁六个阶段。现在大部分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以第二、第三阶段为主,有点类信贷业务的特征。但当基础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营者就必须开始锻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有培养并挖掘出更高水平的人才,并通过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创造出与已有金融工具尤其是银行信贷产生差异的租赁产品,才能真正将金融租赁自身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