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在经历了前几年简单、粗放式的快速发展以后,我国租赁业走到了发展的关键路口。
一方面,经济下行带来的租赁业资产质量下行,同时“资产荒”的来袭让资产业务更加难做;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等大战略的渐次展开,在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拓展了租赁业的发展新空间。
如何理解当前租赁业的“资产荒”?“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渐次展开,租赁业如何评估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租赁业是如何思考、实践绿色金融?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第一财经专访了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巍。
从2007年进入租赁行业至今,作为第一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民生金融租赁的筹备者、建设者,周巍见证、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租赁行业的复兴、壮大,是中国融资租赁业为数不多的元老。2016年,周巍还获得了由第一财经颁发的CFV十年·融资租赁领军人大奖。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周巍娓娓道来,格局宏大,从租赁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大战略谈起,回望了中国租赁业的十年变迁。在总结过往行业发展经验之后,周巍做出自己的战略判断:未来三至五年中国租赁业仍处在战略机遇期。
周巍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租赁业在全球市场上话语权会逐步增强,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租赁市场。

“一带一路”的租赁力量

第一财经:“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的实施,租赁业该如何评估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租赁公司,特别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背靠强大的母行,如何参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
周巍:“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基石,在国际社会反响强烈,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也为租赁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为租赁公司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空间。
租赁区别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跨界,因为它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横跨产业和金融之间,这使租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的独特优势。
举个例子来说,银行想“走出去”,往往需要设立境外分支机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设立分支机构并不容易,因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法制并不健全,监管要求不一,市场化程度也不高,贸然设立分支机构存在一定风险。换句话说,在游戏规则不太确定的情况下设立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机构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
但租赁就有所不同,租赁公司的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能够实现分离,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取回租赁物,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拿民生金融租赁来说,如果出现风险,公司可以迅速收回出租的船舶和飞机,大大降低了风险。
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质量、服务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特别是在很多高端装备领域,比如高铁、核电、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等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租赁可以依托产业来发展,支持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比如说,通过租赁,我们可以把国内制造的电力装备、工程机械、汽车等租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这对实体经济、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有好处。事实上,我们现在回头来看,中国和这些国家一样,也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的“引进来”的过程。八十年代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国内市场不太规范,法律上也有待完善,一批外资租赁公司带着飞机、医疗设备等进入了中国租赁市场。现阶段,我们通过租赁的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既支持了沿线国家建设,也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像民生金融租赁这样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完全可以作为银行国际化战略的探路者(16.690, 0.00, 0.00%)和先行军,依托银行优势,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2008年“四万亿”投资之后,产能过剩在多个行业普遍存在。国际产能合作被认为是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种合作中,租赁能起到何种作用?
周巍:眼下全球经济复苏疲软,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都面临结构性需求不振、结构性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不足的共同挑战。通过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以较低成本实现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发达国家则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租赁业可以凝聚互动合力,将会成为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一环。
国际产能合作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能的国际合作。租赁的促销优势可以为产能合作找到更宽阔的空间,同时由于国际产能合作大多集中在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大,周期长,租赁业灵活的资产投资和融资功能往往能决定国际产能融资项目的成败与否。比如说,民生金融租赁把中国制造的海洋石油工程平台租赁给了境外大型石油企业,既增加了国内船舶制造企业市场机会,又支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
同时,租赁还可以通过与银行贷款、股权投资等不同的金融服务交叉合作,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租赁业五年战略机遇期

第一财经:2007年末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闸至今,租赁业在过去的近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总结历史能更好的前行,过去十年,这个行业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作为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见证者,你如何总结过去十年中国租赁业的发展?
周巍:自2007年银监会允许银行试点金融租赁公司十年来,尤其最近两三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租赁业历经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对发展我国实体经济、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所起到的作用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从宏观上来讲,租赁业带来的投资是可持续性的,其在促进中小型企业融资、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技术进步、拉动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从租赁业本身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资租赁公司不但活跃在国内实体经济领域,更逐步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开始在飞机、船舶、海洋工程、医疗设备、汽车等行业参与全球竞争。以飞机租赁为例,十年前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大多来自外国租赁公司,而现在国内的租赁公司不但能把买到的飞机租给国内租赁公司,还走出国门,租给国外的航空公司。民生金融租赁今年就已把10架公务机租赁给了欧美企业。与此同时,最近十年租赁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行业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监管、会计和税收制度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68、69号文,对中国租赁业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极大作用。租赁业自身也在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加资本投入,开展团队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租赁公司。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于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毋庸讳言。从行业现状来说,我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租赁业在中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在经营模式、专业技术、资产管理等方面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还有一定差距。整个租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另一个方面是,租赁行业具有金融以及产业属性,对复合型人才要求较高。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人才实力。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复合型租赁专业人才非常短缺,难以满足租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对当下中国租赁业来说,如何保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不要一哄而起,搞急行军,留下一地鸡毛,更不要急功近利,迷失航向。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租赁业来说,扎扎实实走专业化之路是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可持续发展则要解决好发展动力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为租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我对于下一阶段中国租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五年中国的融资租赁行业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空间非常大,行业正逢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给租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行业面临价值重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都需要租赁公司的助力;二是全球化发展机会。尽管当前出现了一些去全球化的迹象,但这改变不了全球化的大趋势。租赁作为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考虑到中国实体经济自身巨大的发展空间,我相信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租赁市场,中国租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会逐步增强,并将最终重塑世界租赁市场格局。

第一财经: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绿色金融也被提上金融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议题。租赁业是如何思考、实践绿色金融的?
周巍: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租赁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属性,能够更加直接地服务于绿色经济,实现与绿色经济的紧密结合;二是租赁产品期限较长,能够与绿色项目的长期性相匹配,较好地解决绿色金融当前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三是租赁是绿色技术的助推器,不仅能够为绿色环保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解决资金需求,也能够促进绿色设备销售,从而加速推动绿色技术发展。
对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我建议:首先,将租赁纳入绿色金融体系,从而有助于加快构建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其次,支持开展绿色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与其他绿色金融机构享有同等政策优惠待遇,如贴息、优惠贷款、发行绿色债券、担保与税收减免等等。除此之外,各级政府也应加大对绿色租赁产品的采购力度,如PPP项目等。

“资产荒”溯源

第一财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中资银行由小到大,但真正加快国际化步伐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金融租赁成立至今不足10年时间,但国际化步伐非常之快。如何理解这种差异?
周巍:租赁是一个全球竞争行业,尤其在飞机、船舶和汽车、供电设备、医疗器械等业务领域,中资租资公司和外资的租赁公司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要想建立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租赁公司必须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然,不同租赁公司会选择适宜自身的国际化道路。租赁公司可以依托中国制造“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民生金融租赁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成了我国第一单、总价7.4亿元的船舶融资租赁出口业务,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购买的国内船厂建造的三艘船舶租给境外的公司。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了中国制造设备的跨境租赁业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融资租赁将和中国制造一起“走出去”。
海外并购也是进行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如果价格和价值相符合,有很好的资产和市场,并购就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可能在更短时间内、更快地实现国际化。海航集团旗下渤海租赁就以大约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还可以通过建立、培养国际化的专业团队来推动自身的国际化。谁能组建国际化的团队,就越可能打造全球性的业务。民生金融租赁从战略创新、业务模式、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品牌管理等方面着手,在搭建国际化团队的同时,注重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第一财经:金融行业的“资产荒”是一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面对弥漫整合金融行业的“资产荒”,租赁作为一种金融业态,该如何走出这种“资产荒”困境?
周巍: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包括银行等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普遍觉得大部分行业风险很大,只敢做政府融资平台。往往能看到众多金融机构挤在一起,争抢一些所谓“优质项目”的情况。客观来说,在这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大家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新的增长动力尚在培育,新的增长方向仍面临不确定性,金融机构还不太敢贸然进入,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受经济下行影响,面临着产能过剩等问题,金融机构也不敢投。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机构难免会感觉到一时有点迷茫,这就是所谓的“资产荒”出现的背景。
但我认为“资产荒”不会持续太久。中国经济正逐步向好,新的发展动能正在逐步培育,随着“中国制造2025”,智能化、大数据、工业4.0、3D打印、机器人(21.480, -0.06, -0.28%)等新概念的提出,新产业的发展将会逐渐改变金融业的资产投向。
此外,传统产业正在通过 “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进行价值重构,这也为租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重塑民生金融租赁核心竞争力

第一财经:最近一两年,民生金融租赁开启了重塑核心竞争力的进程。民生金融租赁提出要成长为“全球领先、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专业化的银行系金融租赁集团”,在这一愿景目标中,如何理解国际化、专业化以及租赁集团这三个关键词?
周巍:民生金融租赁经过前面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可以说正在经历调整期。这一方面与我们是这个行业的探路者之一有关。作为中国第一批试点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八年前进入租赁这么一个新的行业,我们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当时的我们,既缺乏经验积累,也缺乏专业人才,不可避免地交了一些学费。另一方面也与整个大环境发生变化有关。外部经济环境下行,受产能过剩、外需下滑等因素影响,实体企业经营困难,租赁业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大,不少问题便慢慢浮现出来,也让我们付出了一些代价。此外,前面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粗放式的内部管理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
我常常和我们的团队讲,民生金融租赁成立这些年来最宝贵的收获,不是赚了多少利润,也不是拿了几个名誉,而是我们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八年的经历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这两年,很多新成立的租赁公司纷纷来我们公司“取经”,我都是诚恳地说,“取经”真的说不上,教训倒不少。我们的经验,如果能帮助新成立的租赁公司少走弯路,我们是愿意分享的。
所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不得不进行调整,重新规划公司的发展战略;不得不进行自我改革,让公司重获发展活力和动力。
这些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面临的内外环境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有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应对未来。为此,我们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以经营性租赁为主体,把融资性租赁和资产交易两个板块作为公司的两翼发展,既考虑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也考虑了与大股东民生银行集团的战略协同。
从发展愿景来看,我们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专业化的银行系金融租赁集团”。“国际化”这个概念比较容易理解,民生金融租赁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专业化”是租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只有专业化才有价值,才能活下去,才会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我们希望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的方式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未来民生金融租赁会成立很多专业子公司,比如飞机子公司、 船舶子公司等,打造一个租赁集团。
前些年,民生金融租赁的发展靠的是体制、机制优势,还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随着环境发生变化,有些竞争优势现在已经不再是优势了,必须打造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启动了全面改革,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重塑公司核心竞争力。
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很多,团队的能力和执行力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这些年,我们为行业输送了不少人才,别人笑称我们是租赁“黄埔军校”。但公司的自身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已经启动了打造一支国际化团队的计划,但是新团队的成长还需要有点耐心。目前,更大的挑战是我们现有的模式和现有团队的理念能否尽快调整到位。

第一财经:5家第一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中,多者进行了3次增资,最少也进行了一次增资。目前民生金融租赁已有几年未进行增资。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
周巍:最近两三年不少同时期成立的租赁公司纷纷增资,民生金融租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今年也启动了增资的进程,我们不会错过这一轮中国租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过去一两年民生金融租赁一直在苦练内功,把历史遗留下的问题解决好,把基础打得更扎实。相信再经过两三年的时间,等我们的全面改革真正到位,将会呈现一个全新的民生金融租赁。

第一财经:目前民生金融租赁主要做了哪几件影响深远的举措?
周巍:主要是将业务聚焦在飞机、船舶和车辆三大板块。目前这三大板块的业务规模占到公司全部业务的一半左右,未来会继续加大这三大业务板块的比重。
作为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亚洲公务航空业的引领者,今年我们开始了全球布局,公务机境外业务蓬勃发展。今年我们租赁给欧美客户的公务机超过了10架,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突破。现在我们的公务机机队规模已经达到155架,下一步民生金融租赁将会继续扩大在全球公务航空市场的份额,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
在商用飞机领域,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民生金融租赁有40多架大飞机,未来也会增加这块业务比重,但最重要的是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在船舶租赁方面,我们不求规模、但求最好。民生金融租赁在全球商船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也积累不少教训。我相信我们不会再有同样的失误。我对公司船舶板块今年的表现比较满意,更重要的是我们探索出了成功的船舶融资租赁模式。很多人谈船色变,其实没有必要,这仍然是适合租赁的一个巨大市场。经历了航运业的跌宕起伏之后,我们反而充满信心。下一步会对船舶板块的资产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合理配置各种资产。海工领域我们会持续介入,关键是要提升专业能力。
在车辆板块,目前民生金融租赁已经开展了乘用车、新能源公交车、有轨道交通等业务。我们希望能做细分市场的龙头。

第一财经:今年9月,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在天津成立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天津)研究院。请介绍下三十人论坛和研究院的现状?
周巍:四年前,我们几个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的负责人深感中国租赁业需要凝聚行业合力,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于是分属银监会监管的几家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的负责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以民间智库的方式共同促进行业发展。经过5年多发展,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已成长为租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智库之一。目前约有30名来自金融租赁、外资、内资三类租赁公司的理事,理事单位资产规模占到全行业比重约60%。今年9月,在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式成立了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研究院。
当今,整个融资租赁行业日益呈现出五大发展新趋势,即新理念、新起点、新动力、新工具、新技术。在这五大新趋势的引领下,我们将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这五大发展方向办好研究院。
目前,研究院各项工作正逐步展开,我们将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的行业影响力和专业权威,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有深度的研究报告,搭建一个高端的行业整体交流和研究的平台,推动中国租赁环境建设和政策完善,打造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兰德”,并以论坛成员自身的影响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租赁投资热冷思考

第一财经:自2007年金融租赁试点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从您作为租赁业资深高管的角度看,当前行业有哪些新动向?
周巍:今年以来,中国租赁业出现了六个新动态:
一是行业逐步分化,细分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实力雄厚、股东背景强、风控能力强的租赁公司,发展速度虽然减缓,但仍是大型租赁市场主力,而一些有特色的中小租赁企业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如影视设备、生物资产等等,使得整个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那些规模小、风险管理能力弱、无特色的融资租赁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二是租赁业面临的风险有所上升。这既有宏观环境影响带来信用风险增加的因素,也有因为租赁公司自身专业资产管理能力不足带来的资产经营风险。当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时,某些行业甚至龙头企业有可能出现连年亏损的情况,导致承租人的资金链断裂,给租赁业带来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有的租赁公司由于自身能力问题,没有保持稳定和风险可控,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不良资产,无疑也增加了自身的风险。
三是租赁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在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租赁领域,中国租赁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竞争中。民生金融租赁今年就已把10架公务机租赁给了欧美企业,并在欧洲出口信贷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为韩亚航空向空客采购的A380飞机提供融资租赁。除此之外,还与境外合作伙伴就公务机融资租赁达成三项重要合作协议,包括与Zetta Jet和庞巴迪达成了四架挑战者650飞机的购买和融资合作,单笔交易金额达到1.294亿美元。同时在持续低迷的航运市场中向外寻找国际市场,通过新增16条集装箱船,进一步深化与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等世界顶级班轮公司的合作,并继续推进与NordicTanker、Sinokor等国际一流货主及船东的合作项目。
四是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步伐加快。不少租赁公司成功实现IPO,中国租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重组越来越多。今年上市和正在申报上市的租赁公司不在少数,民生金融租赁也正在积极筹备在沪港两地挂牌上市。在刚刚过去的10月,海航集团以100亿美元收购了CIT Group Inc.旗下的飞机租赁业务。
五是融资渠道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包括资产证券化、发债等方式日渐增加。未来租赁公司将有更多可选的融资渠道,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将成为租赁公司“盘活存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利器。租赁公司通过与信托、证券、银行等同业开展合作,将资产拆分、打包和交易,在这个过程中,租赁行业在社会融资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且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在内的债务融资工具将得到更迅速的发展,其他创新融资工具也将陆续推出,以便更贴近租赁公司的个性化融资需求。
六是资产交易得到更多关注。资产交易既是融资的需要,更是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资本管理的必要手段。资产交易有利于拓宽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突破租赁公司资本金的限制,增强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性和抗周期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分散融资租赁公司管理风险。


第一财经:今年以来,我们注意到中小银行加快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结构。如何看待当前租赁业的投资热现象?
周巍:很多人问我,想开租赁公司行不行?我说现在仍然是投资租赁业的战略机遇期。原因有三:一是逆周期增长,二是经济下行期反而是租赁机遇期,三是实体经济转型也是好机会。中国租赁业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巨大优势和发展环境的根本改善。现在仍然是投资租赁业的大好机会,但是得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别老想赚快钱,要沉下心来选好市场精耕细作。近十年间,中国租赁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6月底,融资租赁公司超过5000家,金融租赁公司52家,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4万亿人民币。
回顾近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租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首先是行业发展环境大大改善。2007年,银监会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批准民生银行等五家商业银行试点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依托雄厚的股东背景、资本、资金和资源实力以及资深的金融人才队伍,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我国租赁业由此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2015年9月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租赁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其次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租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我们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占到世界装备制造业总量的近1/3,而融资租赁特有的产品促销和投融资功能,契合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需要。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许多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这驱动很多制造厂商纷纷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以租代售、借租促销,扩大自身产品的销售。还有一些企业集团等独立投资机构,也借着融资租赁这一平台,趁势整合上下游厂商形成供应链,据此提供生产以外的附加金融服务,以实现产融结合。可以说,近年来许多资本介入融资租赁业,正反映出在卖方市场正在向买方市场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力图突围、转型的种种努力。

第一财经: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过高、企业负债率过高是宏观经济的一大特点。鉴于此,2016年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去杠杆。租赁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工具能发挥哪些作用?
周巍:租赁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的重要手段。我们很多方面存在要去杠杆的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较高,靠各种方式融资始终不是办法,如果能够采购租赁产品,把公务用车、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让具有专业能力的租赁公司投资,租赁公司再聘请专业营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PPP项目包括以前很多BT\BOT项目都可以是采购租赁产品来实现。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也是如此,很多资产可以走租赁的方式,交给有专业能力的租赁公司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