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2017年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刚落下帷幕,成都著名的麓山国际社区内,“2017中国私募基金天府(麓山)峰会”正式举行,吸引上千人齐聚;随后,在佛山千灯湖畔、长沙湘江边,两座基金小镇相继掀开面纱,引来IDG、达晨创投、英诺等著名投资机构……

  近年来,金融正和一座座城市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已明确提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根据中国创业与投资综合服务平台清科集团的统计,截至目前,仅在股权投资领域,中国1.1万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量总计超7.5万亿元,按规模来算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

  如何更好将这些资金引入实体经济中?这是各城市所面临的新命题。

  集聚金融资源的基金小镇成为一个选择。短短三年间,基金小镇在全国“遍地开花”,瞄准的正是金融为产业带来的“输血”功效;以基金小镇为依托,杭州、南京、武汉、长沙等城市纷纷树立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吸引资本集聚,“点亮”特色产业。

  回看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目前正加快探索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之道。当下,区域间金融资源竞争日益激烈,佛山应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之路?随着珠西融资租赁区域中心加速建设,佛山应如何承担起以金融创新“点金智造”的新使命?

 突围之道--融资租赁的佛山探索

  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来说,这一“吸金力”的提升则紧紧围绕着制造业。

  作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制造业大市宁波以“保险+”串起产业和金融之间的关系。

  去年底,宁波推出全国首个“创客保”,以“维权服务+保险”专利保单方式,保障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高两新”等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将通过保险和产业结合不断创新,形成“全域保险”的格局,建设“保险硅谷”。

  佛山则在今年7月宣布了自己的定位:要打造珠江西岸创业投资中心及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

  “两中心”的打造,正成为佛山金融“突围”的探索。围绕金融服务制造业的目标,如果说创业投资中心可以引导资本集聚流向制造业,融资租赁区域中心则扮演起加速产业、资本融合的角色。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佛山市开展技改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有79家。而近年来,珠西各城市也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强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研发和应用。

  工业技改快速涌起的另一面,是资金需求的大量增加,而以“融物”代替“融资”的融资租赁正能解决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抢喝“头啖汤”,选择了从融资租赁作为切入口。

  2015年底,佛山出台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佛山市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并首次提出要打造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的目标;次年,珠江西岸装备制造按揭中心在佛山正式揭牌;今年7月,《佛山市打造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工作方案》出台,提出从加速行业集聚、放宽准入条件、改善经营环境等六方面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一个月后,佛山又宣布,拟“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购置机器人项目提供补助”,再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添利好。

  “这样的政策体系和覆盖力度,在国内少有城市能做到。”佛山市海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租赁业务部副总经理吴锦说。

  在系列政策推动下,佛山融资租赁行业快速成长,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其中,全市法人融资租赁公司由2013年的6家增长到2017年的21家,另有金融租赁公司1家,并吸引多家外来融资租赁公司入驻。同时,全市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120亿元,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60亿元以上。

  凭借夯实的制造业基础支撑,以及不断叠加的政策利好,珠西融资租赁区域中心正在崛起。可以想象,当越来越多产业和资金被相互吸引而聚集于此,佛山将会迸发出更大的产业、金融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