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日前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福建新东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完成对包公有财的数千万元投资,布局互联网金融行业。据悉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综合实力连续1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上市企业新华联集团,福建新东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隶属于上市公司中山达华智能。两个具有上市系背景的公司缘何联手布局互联网金融行业?此举会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许下文会给出答案。
在消费升级概念之下,不仅消费金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更助推了互联网理财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较高,对于欲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来说,合规成为介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重要途径,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中不乏市场巨头的背景。
市场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马太效应,先发优势尤为重要,并且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上市潮,通过已经成功登陆美股的几家互金企业的业绩报表来看,头部企业雄踞行业大头流量。并且铜板街背景方为华创资本、积木盒子背景方为顺为资本,每一个大平台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本运作做支撑。
但目前来看,创业的窗口仍然敞开,无关乎布局时间,由模式决定。
众所周知,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不同是区别于空间的服务能力。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属于典型的网点驱动规模的发展逻辑。总行提供一个标准化产品,由线下网店完成服务,这就使得物理网点成为业务拓展的第一线。所以银行业的排位和网点数量成正比。四大行和邮储的网点数量达到万级,兴业、招行、浦发银行的网点数量在2000左右。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这种轻模式的运营体系更吸引传统实业企业的青睐,同时具有上市背景的股东,更能促进互联网金融“无根之水”的落地生根,源远流长。
诚然模式很重要,但它只是一个“头菜”,还不足以说服传统实业寻求渗透,如果说前两年是互联网入侵传统行业的开局之年,那么现在已经是巨头传统企业开始寻求互联网化布局的“暖春之旅”,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二者具有天然的互补性。
传统企业尤其是上市系具备良好且稳定的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缺点是不够灵活。互联网企业存在诸多变化以及不确定性,但是灵活性足以让濒临死亡的互联网企业有绝地反击的可能,在此次包公有财项目的战略投资中,优秀的互联网精神让三方合作一锤定音。
据悉拥有消费金融做前身的包公有财项目在获客上具有天然优势,包公有财前身为个人消费金融业务,目标人群为年轻群体,随着此类人群的成长,日后随之而来的理财需求会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再次选择包公有财,这源于用户在平台真实的体验,对资金去向更放心,打破投资顾虑,这也是一种客群的培养过程。当然这只体现出了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小点,但是足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布局的用心良苦。
同时想要做出一盘“匠心菜”,精选物料很重要,但是火候必不可少,金融作为数据化程度最高行业之一,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最好的应用垂直领域,也是FinTech中也成为被寄予厚望的分支,作为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尤其对人工智能技术有着狂热追求。
包公有财项目如果想要成为行业领军者,基于人工智能产业起家的上市系分支机构福建新东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势必要在技术上为包公有财提供更多助力。
坐拥各种配套资源的包公有财项目看似已经万事俱备,但是在行业拐点即将到来之前,能否拿到行业牌照,已经成为两个上市系企业布局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外部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