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几十万元的机械设备,大到数千万元的成套生产线,这些都是泉州多家融资租赁公司正在开展的业务,并在近年来逐步形成直接租赁、厂商租赁、售后回租、经营性租赁等业务模式,助推我市多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全市设备贷款超过400亿元、融资租赁超过600亿元。
  融资租赁促企业设备升级

  在泉州一家纺织企业里,验布机器人已接替了从前验布员的大部分工作。这种机器人可以进行疵点自动识别,识别速度50米/分钟,疵点识别率85%。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使用验布机器人,效率提升了10倍,还可以检测出生产过程中布面因各类原因比如断纱、断针、油污等产生的疵点,及时报警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够在目前企业现金流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机器换工’,主要得益于融资租赁业务。”

  “为响应泉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战略规划,海西金融租赁公司推出厂商租赁项目,制定‘智能制造’、‘石狮染整’等多个特色行业营销专案,支持中小微企业设备升级改造,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海西金融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西金租共授信泉州多家智能制造厂商额度达1.2亿元,逐步形成厂商租赁业务批量投放,在支持泉州、福建机械装备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为厂商下游中小企业客户解决资金难题。

  今年以来,东南亚地区成为泉州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大热点,由于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融资租赁成为这些企业青睐的一种提前收取货款模式。通过百业中兴(泉州)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一些泉州企业生产的装备机械设备出口销往海丝沿线的多个国家,在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新兴市场的同时,企业运用融资租赁公司提前获得应收账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装备机械企业出口产品后,进行再生产的资金压力。

  多政策扶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记者从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为推动融资租赁服务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市近年来出台支持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比如对融资租赁企业购买我市辖内企业生产的高端装备设备并被本辖内企业使用的,每年按租赁合同设备投资额(不含税)的2%给予贴息;在风险补偿方面,对融资租赁企业购买我市辖内企业生产的高端装备设备在我市开展业务,融资租赁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按该笔融资租赁业务实际损失的20%给予风险补偿(市、县两级各承担50%)、补偿金额不超过该笔融资租赁合同金额的5%。

  市金融工作局工作人员介绍,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还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机械装备事业部,推动设立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多家银行创新推出“泉能贷”、“银租通”、“数控易贷”等金融产品,实现全市设备贷款超过400亿元、融资租赁超过600亿元。 目前,融资租赁业务不仅使得各种高新设备进驻我市医院、银行、机场、国税、公共服务大厅、展览馆、体育馆、酒店、社区、房产交易中心等试点单位,还帮助泉州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走向国内外市场。“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逐步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要求,扩大设备生产企业国内外市场,缓解下游设备采购企业转型升级中技改、设备升级等方面的部分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