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上,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万晓芳表示,“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货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必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2017年是中国银监会修订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十周年。“随着监管、会计、法律、税收等环境的日益完善,政策红利得到充分地释放,租赁行业经历了首个蓬勃发展的机遇期,规模迅速扩张。”万晓芳表示道,“租赁作为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认知度也大幅提升,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万晓芳认为,中国制造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有效带动了跨境租赁的需求,而全球化的跨境资源配置也为跨境租赁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两点都在为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着发展机遇。随着中国企业日渐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租赁企业也陆续推开了国际化发展的大门。

此外,跨境风险的防范能力是租赁企业做好“一带一路”业务的基石。“跨境业务不可避免要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沿线国家的差异,而能够融入当地环境,适应诸多差异是中国企业成功进军国际市场的关键之一。”万晓芳表示道,“金融机构对风险控制与防范能力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其他金融业态相比,融资租赁在跨境业务的风险防范模式上展现出了天然的优势。对于跨境业务应当如何防范租赁风险,万晓芳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依托租赁优势实现专业化资产管理及处置,通过物权控制跨境风险。二是加强与广大厂商、大型的国际承包商的合作,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久伙伴关系。三是推动多种金融业态合作共赢,多维度分散和对冲跨境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