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来信贷普遍收紧,通过向总行要规模等,今年新增信贷规模都保持在200亿元的水平,与去年几乎持平。此外,大行还纷纷通过票据转贴现、融资租赁、发行增量理财产品等手段“腾笼换鸟”,使得额度增加了不少。

  除了政府融资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外,广大的中小企业不需要钱吗?银行手中有钱花不完,为何不愿借给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贷款“肉太少”,银行员工缺乏动力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小企业已扛起湖北经济的半壁江山。既然银行手头宽松,大行为何不多向中小企业贷款?“我们也想调整信贷结构,可不敢”,江城一家国有银行公司部人士透露,该行想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又担心风险太大。现行的监管机制是,出现一笔坏账,从信贷员乃至行长逐级都要追究责任。不良资产超过一定比例,还要处分个人,“谁敢冒这个风险”。

  这位人士表示,中小银行员工多是聘用制,今年放的贷款出了问题,可以跳槽走人。但国有银行考核机制不够合理,多劳不能多得,员工不愿意为又琐碎、风险又大的中小企业贷款“劳神费时”。与大项目贷款动辄数亿元相比,中小企业单笔贷款“小得可怜”。放得再多,总规模也难以冲上来。

  一旦“大头”被限就没辙,凸显银行垄断惯性

  一些金融专家和银行人士认为,“有钱没处花”,从本质上反映出我省乃至全国信贷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国有大行,多年来习惯了和“铁公基”打交道,习惯于依赖政府项目,对费时费力但又急需贷款支持的企业项目储备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江城多家中小银行人士表示,多年来,绝大多数政府融资平台项目都被国有大行瓜分,中小银行只能“喝点汤”。尤其是去年,大行忙着给“铁公基”和房地产行业贷款,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企业项目的储备,一遇到政策调整就“无米下锅”了。

  人行武汉分行数据显示,今年来,我省信贷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贷款投向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多。尤其是贷款中长期化趋势加剧,前4月共增加1098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107.9%。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一些大行信贷结构较为粗放,仍习惯信贷高速扩张带来的甜头和依赖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