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年末,各种活动热热闹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又一个关系到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重要会议紧锣密鼓的召开。租赁界的朋友们都在纷纷探讨,租赁将要向何处去。撇开谁来监管、怎么监管的话题不谈,想想从租赁自身出发,究竟应该怎么办。
      
我想肯尼迪在总统就任上的演讲名言用在此处比较合适: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租赁陷入到今日两难的地步,非一日之功。
      
在2007年前,在租赁企业数量不多的前提下,租赁圈围绕的话题始终是基于资产金融的范畴来讨论租赁。随着商业银行的介入金融租赁,确实扩大了租赁在国民经济生活的中的影响力,终于,大家很少会再遇到发票开成“租凭”的案例了。
       
越来越多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设立,也为银行业的风控和同业等业务条线的上上下下普及了租赁知识,增加了融资租赁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缓解了租赁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也迎来了租赁资产规模的“大爆发”。
       
银行系的租赁企业中,民生金租这样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做真租赁、不做假银行”,像工银租赁倾力发展飞机租赁,光大金租专注于设备租赁。但是租赁和银行结合有一个艰难磨合的过程,比如当年的交银金租,来自租赁行业和来自银行的思想意识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也为交银金租对租赁的理解更深的理解,所以交银租赁的国内资产规模在金融行业排第一位,资产质量均有目共睹,离不开创立者们思想的激荡。
     
随着越来越多的租赁机构的诞生,租赁资产规模也发生了大的爆发,不过这种所谓的资产规模大爆发是一面双刃剑,增加了社会对租赁的关注,但是也应道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原来租赁就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于是就有了各种玩租赁的花样,几万亿的资产规模,究竟都是什么货,业内心知肚明。
       
2018,租赁能做什么呢?“做国企”、不安全,大连机床都破产;做上市公司,不安全,辉山乳业都这样;政府平台就安全吗?那是租赁该干的事吗?
      
4年前的12月,总理在视察天津视察工银租赁就说过“金融租赁产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国家要培育这个产业发展壮大。他鼓励企业要闯出自己新天地,同时带动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5年1月,总理在视察南沙自贸区的时候,再次提出要好好发展融资租赁。不过近十年来,究竟做了多少正正的融资租赁呢?
      
在租赁发展的前20多年,经受过市场洗礼,租赁业内充分认识到需要认清租赁的本质,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初步解决了租赁四大支柱的问题。但那时目前租赁业群雄割据、山头林立,已非昔日。2103年“营改增”给行业带来的阵痛,已经预示着,租赁将是一条艰苦的路。
     
在这一轮监管的变化中,以基于设备金融为主业的租赁企业,应当主动发出声音。确实由于很多租赁企业不过是通过租赁这个工具,变相放大银行的杠杆,成为银行等大金融机构的附庸,为其提供规避监管的通道,但这并不是租赁的主流和方向。
     
那么究竟什么是融资租赁、租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当初融资租赁企业获得金融许可证时,部分租赁企业直接就到大街上开展高息揽储等业务,背离了融资租赁的主业,在经济下行来到时,除了个别机构,全行业陷入绝地。这引起主管金融租赁的央行非银司的重视,以开放、谦逊的心态,进行调研、探讨,先后召开承德会议、和北戴河会议,并组织多批次赴日本、美国等考察,研究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现状和出路。提出了面对现实、解决面临的问题,认真做好租赁主业,努力争取优惠的会计和税收政策,发挥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优势,为生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租赁方式不更新设备,并通过有效的资产运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开展投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解决方案等观点。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20年,这些观点到现在为止,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租赁发展的现状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专业化、投行化进而网络化将是主流的发展路径,而这一切都是基于融资租赁是一种基于设备资产的金融工具这一本事。而适宜融资租赁的设备资产可分为:企业关键核心资产、生息资产、名义资产等不同的层次,租赁业务的开展如果不基于上述设备资产性质的开展,就离开了资产金融的本质。
      
监管的目的,在于租赁业要回归租赁的主流,也就是要回归的经营性租赁的道路上来,在回归的路上,究竟面临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值得全行业应当思考和探讨。期望大租赁公司和租赁大佬们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租赁业能够好好回应总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