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融资租赁市场非常热闹。近期,包括苏美达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上市公司抢滩融资租赁市场,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未来的融资租赁市场又会如何演变?江南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相关上市公司。

苏企个案

苏美达为中小企业定制融资租赁服务

作为江苏的知名央企上市公司,苏美达参与组建的融资租赁平台引起各方关注。5月29日,苏美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机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三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机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下称国机租赁)已注册完成,并取得天津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区颁发的营业执照。

苏美达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张大亮表示,国机租赁是国机集团所属的融资租赁平台。 国机集团作为以“装备制造业、现代制造服务业”为主的中央企业集团,通过国机资本、苏美达股份等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国机集团战略发展需要。一方面, 充分利用内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结合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国机集团内部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方案;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的业务基础和产业链,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灵活多样的融资租赁服务方案,积极推动产融结合。

“以苏美达为例,公司长期从事供应链管理服务,自身的产业链中包含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上下游企业需要金融支持,而我们对他们的实际需求、资信状况都很了解,可以提供全方位、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融资租赁是关键环节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苏美达和国机资本等兄弟企业发起建立了国机租赁公司,这是一个战略上的考虑和布局。”张大亮说道。

行业背景

上市公司纷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公告设立(参股)融资租赁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2家,3月份达到一个小高潮,占据一半数量,其中包括于香港设立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工银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工商银行,以及获批筹建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中国中车。就江苏范围来看,目前上市公司合作融资租赁业务达到22家,位居全国第三,大多数集中于制造、能源与冶金、化工和生态环保业。

上市公司纷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典当行业务归口部门划转至银保监会有关。

据了解,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宣布,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保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据商务部网站5月14日消息,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商务部已将制定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银保监会,自4月20日起,有关职责由银保监会履行。商务部的这纸文件,就此搅动了6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融资租赁行业。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可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布局金融业、延伸产业链等,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内,共计187家境内上市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资,占两市总家数的5.33%,融资笔数共计347笔,融资金融共计804亿元,融资租赁已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未来趋势

行业逐步被规范将是大势所趋

以往,融资租赁公司处于多头管理局面,按监管主体不同大致分为:金融租赁公司,归口银保监会管理,为持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为一般工商企业。其中,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由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审批,外资则向商务部备案。因为监管主体不同,导致行业在准入、监管细则、发展机制上存在不少差异,行业内统一监管的呼声很高,此次职责划分可谓行业福音。然而,统一监管只是开始,现阶段融资租赁行业乱象频发,导致行业发展受限,亟待银保监会治理整顿。

据《2017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6万亿元,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约为9090家。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早期牌照发放过多,融资租赁公司空壳化严重,大部分公司没有实际业务;模式单一、资金来源渠道受限,行业发展不健康;不少公司没有资产端能力,从事的是通道业务,成为监管空白;缺乏行为监管,有些公司并没有实际标的,成为非法集资的温床。

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融资租赁行业逐步被监管规范将是大势所趋。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之后的整顿举措会遵循“先停止注册,再整顿,再出新管理办法”的思路。这也即是目前多家上市公司,抢滩融资租赁,意欲掌握先发优势的最大原因。行业整顿完成之后,其监管可能会参考小贷和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方式,由银保监会进行业务指导,地方金融办承担具体监管职能。

对于目前的融资租赁热,张大亮认为,对此要保持“冷”思考。作为中国企业中的优质企业,上市公司“脱虚向实”,切实做到产融结合,孵化、培养一些金融性业务,致力于推动实业与资本的结合,助力上市公司的产业创新升级,从大方向上来说,这样的布局是对的,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上市公司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核心能力布局金融产业,守住风险底线,实现规范有序发展,真正做到以资本手段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