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逐利的!如何使融资租赁回归产业金融,这不是个轻松的话题。
壹
1996年,我进入到了大学,那一年,是全中国大学实施并轨的第一年。“并轨”这个词,在现在听起来,已经是无法仅仅用“陌生”来形容那么简单了,因为即使是你费劲巴力从故纸堆里把它翻出来,都需要再使劲擦拭灰尘,才能重新弄清楚它的含义。但在那一年,我们这些大学新生,却比谁都无比清楚,因为并轨,我们除了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需要自担学费的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外,同时,当我们在四年以后,大学本科毕业时,也就是2000年,将从此不再会有国家给你分配工作这等的好事,所谓的天之骄子们,面临的,全都将是双向选择,自主就业。
应该不会有多少人在那时就能想到,这个并轨,会对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像我这样,不幸或者有幸,成为大学并轨洪流里随波逐流一员的所有大学生们,更不会想到,因为并轨,我们竟然会光荣地成为浩瀚历史棋局里,引发蝴蝶效应的或大或小但又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
虽然那一年选报大学志愿是在高考之前,但在考虑到大学毕业以后不得不自主就业的因素,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时,不再理性地考量平时成绩的好坏,很有那么一部分人近乎疯狂地、义无反顾地集中扑向了两个方向的专业:计算机和金融。而在那一年之前的1995年,微软刚刚推出了Windows 95,并且很快据此统治了全世界的桌面操作系统;而国际金融市场激烈动荡,陆续发生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美元汇率频繁波动、巴林银行倒闭和欧盟确定了统一货币的时间表等大事件。
再看看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早已霸占了我们的生活,而无论钱多钱少,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着股市、基金和理财产品。
贰
前几天,一个猎头给我打电话,向我提供了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的职位,于是我和她多聊了一会儿。看我有意向,她随后提出:要不您再提供多一些您的成功项目经历吧,这样有助于向用人单位更全面的推荐。我说:我在融资租赁行业干了十年,接触过上千家企业,操作过百来个项目,你想听什么类型的项目?她说:说您最成功的项目吧,比如通过这个项目您成功帮助目标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并且溢价多少倍退出。我听后,在电话这端善意地笑了,我告诉她:你在用投行的思维方式在向我提问,不过没关系,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仿佛金融如果没有暴利的收益,也就不是金融了。
与我成交过的数百个产业客户,几乎每一个,我都会用各种形式与他们保持着联系。与其中一些个人关系非常好的客户,我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和他们聚一聚,聚在一起,谈项目的时间会很少,大多时间都是唠嗑聊天,聊天的内容也都是五花八门、天南海北。这些客户中,有些已经五六十多岁了,他们辛苦奋斗了几十年,企业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到头来,没有被辛苦压弯了腰,反倒被二代不接班愁白了头。他们说,虽然企业经营的都还不错,但孩子们就是看不上,他们不愿意接手赚钱又慢又辛苦的实业,他们更愿意去干金融和互联网,因为这两个行业看起来既体面,赚钱还又快又多。
这就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的现实。
中国本来地大物博,但扛不住人多,资源的绝对值虽然足够大,但平均到每个人,就迅速变成了稀缺到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对资源的渴求让所有人都变得那么的焦躁,让整个社会的节奏也变得匆匆忙忙、只争朝夕。
可惜了,父辈们一锤一钉、一砖一瓦、一滴汗一口馒头做出得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不再被待见,父辈的孩子们开始操盘手中掌握的资源,资源具象成了钱,钱拱出了资本,资本创造了金融这个行业。资本要赚钱,而且要赚大钱和快钱,所以各类指标复杂化了金融的形式,让一般人摸不清头绪,也大大加深了金融的神秘感。于是,金融上升到鄙视链的顶端,而最能被人一眼看到底的实体企业被踢到了鄙视链的最末端。
国家准确地洞悉了这个一定会动摇根本的问题,不再犹豫地、坚定地提出了金融回归产业的要求,主席台下虽然如所有政策提出后一样,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应和的鼓掌声,不过这鼓掌声中,不用费劲就能听到蔑视和不屑的鼻息声,一个肝火甚旺的声音会说: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是逐利的!
叁
其实没有什么不是逐利的,只不过有些逐利的行为只是为了生活的更美好,而有些逐利却看上去那么的走火入魔。
我有两个客户,经营很多年了,一直发展良好,前几个月,他们先后直接或者间接的提出了资本运作的想法,我试着帮他们联系了一些VC,目前无果。
这两家企业,一家从事塑印版辊行业多年,产值四五个亿左右,长期积累后,自主开发了行业所用的激光雕刻机,性能与欧洲进口设备相当。因为研发设备已经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所以企业对自有技术很有信心,希望籍此量产。不过,遗憾的是,VC或PE们对此并不感冒,他们大都会说,这个行业容量太小了,即使技术真的很先进,很靠谱,估值也不会太高。我问,这个算智能智造吗?他们答复,现在的TMT都要和一带一路沾上边才好玩,要么就和机器人相关,否则,讲不出故事来。
而另一家企业,是一个烘焙连锁企业,同时经营了多家概念餐厅,企业产品定位和巴黎贝甜、宜芝多以及面包新语在同一个标准,目前在一个中东部省区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这家企业同样被我的那些VC或PE的朋友们轻视,他们说,零售这个行业讲究的是噱头,要么你就和阿里巴巴一样,弄一个盒马生鲜或者无人便利店这样的新零售业态出来,要么你就要做成喜茶,不管好不好喝,每天去买都会发现必须排出二里地远的长队。
我的VC或PE的朋友们其实都没有错,错得只是目前的中国太要求快了,快到不能多付出一丁点儿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快到资本停不下来,去思考多少时间花在投机上,多少时间花在投资上。
我其中的一个做VC 的朋友,早期做了很多年的实体企业,后来把企业扔给合伙人做,自己开始做VC,他的观点极具代表性。他说,如果必须从零开始,要么非常有智慧,口吐莲花,聚财拢才,要么就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接别人不愿接的单,但最终都要成为资源的操控者和分配者。所以,我要做VC,我要跳到金字塔的顶端。
我问他,你还会回去做产业吗?他坚定地说,回去干嘛?你看看人家马化腾,现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投资,我想回去,但我的钱同意吗?
金融回归产业仿佛真的是个伪命题。
除了投行对虚拟经济、政治经济和噱头经济的青睐外,银行把杠杆借出来,用在所谓的金融创新上,也直接催生了各种疯狂的全民投融资行为。大家都知道资源如此稀缺不好抓,抓住了还不赶快变现落袋为安,但,哪儿有什么落袋为安?因为最终那些口袋全都不是自己的口袋。
我们从来没有指望过资本放弃它逐利的本性,我们只是希望资本也能抽出点时间,仔细看看我们的产业经济,因为有很多真真正正的实体企业,会对得起资本所在意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或者,资本不再高高在上,鄙视一切,而是换种形式,与产业同乐。
肆
我想说的是,金融行业里恰好有这么一个鲜明的案例,把金融回归产业诠释到了极致,这个案例的主角,我们叫他远东宏信。
远东宏信作为以融资租赁起家的产业金融服务商,这十几年来,服务了近万个客户,它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开始,扎根到行业,成为行业的专家,然后在与客户的了解和磨合中,深入到产业运营中。
融资租赁不同于投行,不以高溢价退出为目的,所以不只看短线,更看长线。因此从促进产业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有别于把包袱和压力全都甩给被投资方或者债务人,远东宏信更倾向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产业的角度合理设置方案,这样既避免了急功近利,规避产业的恶性竞争,也更利于资本被产业有效消化,且被充分利用。
远东宏信这十几年来的成长路径很好的说明了一切。十二年前,企业开始涉足产业运营,八年前,开始规模化金融回归产业,三年前,第一个产业集团成立,之后,第二和第三个产业集团相继成立,两年前,规模化进军VC。
从金融回归产业的根本目的出发,融资租赁是所有金融形态中比较合适的一个,况且目前市场上活跃着那么多优秀的融资租赁企业,只要各种金融形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金融就能本本原原地回归到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