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融资租赁更多运用于独立、耐用、可移动设备的融资和销售。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美国、欧洲计算机用户的90%,美国、英国建筑机具用户的50%,英国拖拉机用户的30%都曾用融资租赁方式(来实现其购买),此时融资租赁极其类似于设备的分期付款购买,或简称以租代购(参见罗晓春《融资租赁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但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此,同时还必须认识到,目前全球1/3—1/4的投资也是通过融资租赁来完成的。

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传统的融资租赁更多地支持工商企业添置生产经营设备,那么融资租赁在当代能否更多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的领域作出新的贡献呢?我们研究探索的答案是完全肯定的,融资租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是大可有为。

一、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特性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既有硬件设施,也有软件条件。即它既包括社会基本需求的房产(经济型 住房和办公商用房产);飞机、机场、铁路、公路、水运及道路、隧道、港口等交通运输;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水库、水坝、给排水、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水利;邮电通讯(电信、邮电、信息网络)等公共设施(即更多表现为有形物质的,也是人们通常称的基础建设),而且还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和安全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亦即通常说的软条件)。

我们也可将基础设施综合概括为八大系统:(经济型) 房产系统、能源系统、供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环保系统、科教文体系统和防卫防灾安全系统。

由此可见,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政府、国有(中央和地方)企业(及部分大中型民营企业)成为大型基础设施的业主及融资租赁的债务人,它们体量大、资产多、现金流量好、信用佳,既愿意也有能力按时付租,进行融资租赁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小。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成体系的巨额投资。反过来,基础设施建设又有“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需求和国民收入。2009年为经济止滑提速,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近一半投向交通和城乡电网建设,这对于全年经济发展速度保8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10年中央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信贷供给已大不及去年宽松,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用于保证已开工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而城市化的进程不能减慢,信贷不能直接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急亟有新的资金输入渠道来填补。近年二度兴起的融资租赁,在转变融资方式,特别是转变政府平台公司负债方式上,无疑是能担重任的新渠道。

二、基础设施与融资租赁的运行规律有巨大契合性

1、基础设施投资大。通常人们见到的融资租赁是解决中小企业购置设备的资金不足,表现为中小额度设备的租赁融资,这体现了融资租赁的社会性,即金融的普惠制,在这方面,融资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性,具有相似性。但融资租赁在全球也同时(而且更多)为大企业、大项目服务,飞机、远洋轮船、地铁、电讯都是融资租赁最活跃的领域(后者基本无担保活动的影子)。因此,融资租赁与大企业、大项目可以强强联合而不致于(像担保公司)受到“傍大户”的责难。

2、期限长。基础设施的使用期长、回收慢。而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融资在期限结构上的分工与差异体现在:融资租赁主要为债务人提供中长期融资(银行信贷则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因而只要租赁的风险可控、利益合适 ,租期可以上升到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大部分(高者可达10-15年)。

3、现金流稳定。基础设施一旦投入运行,无论是消费者买单,还是政府扶持,或者二者结合,收入来源都比较平稳。融资租赁基本上是按照分月(或分季)收租,以基础设施项目本身的营业收入或政府按计划的拨款即可保证租金的稳定偿付,形成双方稳定、和谐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