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同质化竞争挑战日益严峻。业界对融资租赁企业的未来创新走向较为关注。而建仓中小微或许是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不选择的方向之一。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方向,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业态,服务中小微符合大政方针。

服务中小微企业带给融资租赁企业直接好处就是能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集中度风险。但是融资租赁企业要想真正服务好中小微企业,使其成为公司业务的增长点、盈利点,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要做出改变。

嘉宾发言实录

杨钢: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参加这个论坛,这是个大活动,视野广,参与方也多。我很有幸今天上午跟大家利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起探讨目前比较热的一个话题:租赁业建仓中小微企业。主办方给我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还是挺兴奋的,这么好的话题我来主持,很高兴。

或许跟我这么多年从事的事情有关系,或许真的是一种巧合,我们今天这个题目踩在了风口上。融资租赁做了这么多年,业内探索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方向,各家公司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进行了不同的业务模式选择。今天在我们这个会场里,谈建仓中小微企业这个题目,让我们大家都利用这个特别的机会畅所欲言。

从2001年开始我的工作就涉及到大量使用融资租赁工具,从2004年进入融资租赁公司工作到现在,也将近15年。对融资租赁行业里有一些特别的理解,今天看到这些年我们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这么迅速,这么快,也有很多特别的体会,有很多的感慨。利用前面这点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下,尤其是涉及中小微企业融资到底融资租赁业能起到什么作用,我抛砖引玉,在前面先讲自己简单的一些比较宽泛的看法。

我们提到租赁业的创新风向标,风向标指引我们去向什么地方,或许能给我们指一个新的方向,很明显答案已经给了,我们要建仓中小微。中小微就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个既符合大政方针的政策,宏观的政策,也是我们现在不得不选择的一个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很运气,我们的方向既符合大的形势,又是我们不得不做的领域。

简单回顾一下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发展,其实中国的融资租赁从80年代引进,一直到90年代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看这些线条都非常平稳,规模相对非常小。到2000年以后我们发展得非常快,有几个主要的节点,2004年,中国商务部允许外商建立独资的融资租赁公司,把我们90年代进入低迷状态的融资租赁行业开始重新恢复生机。因为外商独资的租赁公司带来一些新的空气,带来一些新的气象。

2008年是一个节点,发展的线条虽然很细,很窄,但是这个变化已经看到了,因为国内有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寻求在香港上市,还有金租开始出现。之后我们看得到整个发展的线条是高速的。业内之所以感觉到整个租赁业认知度很高,影响力很大的原因之一。比起90年代我们行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今年是我们外资租赁委员会创会30周年,我们最近做了一件事情,对我影响特别深。我们请了专业机构,采访从1981年开始从事的租赁公司的总经理们,听着他们讲述是怎么走过来那些年的。有一个特点跟大家分享,就是那个时候虽然非常小,但那时候地位非常高大,那时候很多的事情出了问题全部都要上报到国务院了。甚至交易方面的问题都报到了高层,也说明市场化程度不够,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也能说明国家对于租赁行业特别的重视。到现在为止我们市场化的程度非常高,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基于监管政策,法律法规自由地发展,过程当中自然有了快速的发展,快速发展当中也会自然遇到一些问题。

熟悉这个行业领域的人应该不陌生,我在这边列了很多的名字,好多的用词,其实也有媒体上经常讲的“常用语”,早期的同事们看到的常用语都是这些黑色的字,租赁、设备融资、厂商、经营性租赁等等。在我们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新的常用语,回租赁、基础设施融资等等、大家看到有很多东西不太一样了。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肯定是有历史原因的。无论我们是走错了,跑偏了,是更正了,改进了,还是怎么样?

无论如何,今天我们融资租赁行业进到了一个状态,我们的发展规模会受限,经过高速发展之后,我们目标市场是非常模糊的,什么意思?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真正的市场在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可能需要讨论一下,我们的市场是那些用钱的人还是用物的人,到底市场在什么地方,每家企业做的时候如何拿到市场的,通过什么样的渠道?风险项目集中出现,这是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以前出现过的时候是在90年代的时候,90年代风险项目集中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整个经济的改革,国有体制的改革,整个都在改,所以这个并不能完全归咎于行业自身发展的不健康。现在来讲,我们风险项目集中的出现是一个巨大挑战,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到。

人才流失再次出现了,这是我们紧张的地方,从全行业来看很紧张。因为最早行业里只有很少的人,几十家公司,几百号人,迅速的增加,几千家公司,几万人,更主要的事情是随着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的增加,很多高级的人员进入了这个领域,更多的是做纯粹金融的、投资的,还有银行的等等,过去看来是非常高大上行业的人,都进入了融资租赁这样的一个领域。但是,有一点点的苗头出现,随着我们在去年、今年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产品单一,用户集中,再加上确实出现的出险项目,强监管的到来,还有转型的要求等等这些,导致我们有的人才出现了一个流回或者流失的一个现象。

租赁公司收入来源方式越来越局限,能够真正提供非常好的全方面服务或者多种服务,有真正附加值给用户可以有多种收入来源的公司其实越来越少。 一些公司越来越偏偏重一些重点强势客户,导致服务不能够丰富,只能做简单的资金融通。

外界的认可度下降,这一点是我们很难过的一件事情,和前面的人才流失是有关系的,外部的认可度下降也跟我们前面讲到风险项目的集中爆发是有关系的。大家都以为你们做得挺好,没想到做得一般般,发现你们还有这样那样的基础问题,这个跟我们自媒体和媒体的开放程度也有关系。但当然不是指媒体失去了掩盖,事实上确实很多事情导致我们认可度的高度下降了。曾经一度我们也上过总理的办公会,现在来讲,我们被看作一个非常非常有挑战的一个行业,甚至我们被标以“类信贷”来形容租赁业的无特色。资本市场上去IPO,发债等等很多方面都已经不再被得到认可了。这是这个行业遇到比较大的危机。

其实行业自身基本面没有什么变化,反倒变得更好了,我们的人才、知识、经验东西的储备,我们都已经把融资租赁在市场上做的很充分了,甚至发挥超出了融资租赁应该有的东西。我们有了很好的一个基础,这次的变化,遇到的一些挑战,恰好也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去思考新机会在什么地方。我们新的机会之一就是今天特别热衷的一个话题——中小微。所以我说虽然不是一个事情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聚焦中小微,回归中小微或许是我们租赁界应该很好探讨的问题,这也是今天这个论坛重要的事情。

建仓中小微,为什么到这边来?最近都要搞中小微,很多大型的租赁公司都已经当仁不让地宣布了,我们以后就是奔着中小微去了,这是我们的新增长点等等,到底是行政的要求,还是行业发展理性的选择? 一会儿请台上嘉宾的时候一起讨论。

这个PPT里面的内容是我抄的东西,是和非常权威的人士交流得到的,他的PPT比这个还要复杂,还要长,我只是抄了一些。这里全部讲的是集团破产,很多都是大问题,都有融资租赁公司在,没有幸免,几乎跟所有的网红项目融资租赁公司都是有染的。更过分的是某某某租赁事件,租赁公司大规模的介入,而银行并没有介入,也就是说我们走得更远,出了问题之后债转股成为救命稻草了。这是一个好的方式吗?我们讨论中小微是不是把我们吓跑了,前面都是有问题的,网红的租赁业是为了逃离这些大项目吗?我相信也有可能不是,一部分人一定是向小项目逃,向中小微企业去逃,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办法逃,或者是根本就逃不出去,或者说也不用逃,人家做得也非常非常好。但是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选择,昨天还在讲中小微高风险不要去做,今天还要去做,到底是一句话,还是说这是一个应该做的事情,只是以前没有做。

融资租赁行业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的角度一直希望理性的市场出现。这是我们当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融资租赁行业里在中国的发展,早期我们的发展就是讲融资、融物,初心讲得特别清楚,未来的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是促进用户的使用感还是拥有感?新设备的融资和租赁,还有融资性售后回租赁,这是两个平行发展的方向吗?售后回租在2008年以后是主打产品,现在开始下降或趋缓,以后会不会再下降?新的监管办法还没出台,新的监管办法将会是什么样子?从比例上来讲,融资性售后回租赁,纯粹的抵押贷款业务,会不会变的更少,这个是我们行业的一个期待,这是我们推动的方向。

对于中小微企业意味着什么呢?中小微企业到底要借什么?到底是钱还是物,是租赁还是售后回租?

看早期发展的历史,早期的时候80年代、90年代,那个时候用户是引进境外资金购买设备的,大家都知道,当年就是这样的。早年人民银行的领导,去日本谈判,谈判回来之后,日本人说借钱不如租赁,回来汇报到中央领导,中央领导说可以的,包括荣毅仁等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非常支持。早期这些用户是谁呢?这些用户基本都是国企的承租人,因为当年我们民企很少的,就是以引进设备为主,所以它的产品出现也就是以设备的融资和租赁为主。我澄清一个概念,业内经常把融资租赁四个字放在一起写,融资租赁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左读右读都可以读的,通用的叫法叫融资与租赁。就是以一种全额偿付式的分期支付的方式,连本金带利息的方式这种叫融资,带有余值的或者带有变动租金的是经营性租赁,收入跟经营有关系的。所以我通常讲都会统一一个叫法,在我自己的圈子里讲融资与租赁。80、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设备、产品以融资和租赁为主的,以设备引进为主。等到之后从90年代末一直到未来,到现在,我相信都有一部分业务,是指设备引进为主,也是以设备融资与租赁为主,民企大量介入。因为驱动力是供应商驱动销售。即使在90年代,中国租赁业处于相当于崩盘的年代,租赁并没有停止,尤其跨国公司的租赁公司,当时的CIT等等,惠普、IBM还在中国坚持在做,那是在2004年之前。他们都是以促进销售为主,而促进销售的时候并不刻意区分它的客户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当然有的用户是大企业,有的用户就是小企业。也就是我们讲扩到民营的概念上讲,那个时候用户民营承租人多了。大型企业有更多的资金,他们喜欢更多的招标购买。

2008年以后,因为我们的租赁公司太多、太大了,尤其大规模租赁公司的出现,金租的出现和一些上市租赁公司出现,他们必须有资产规模,否则的话不能够达到投资人的预期,这种情况下,产品开始出现了变化。融资性售后回租,2008年开始出现的越来越多。这件事情对行业发展是一个致命的影响,不一定是好是坏,但是是非常非常大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是以资金融通为主了,我们就是想找你有哪些实物资产作标的物,我们可以做类似于抵押贷款的业务,这个时候又出现新的意思了。这几年当中我们看到,甚至地方政府都介入了,作为我们的承租人,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

2018年,监管统一以后,我们期待理性市场的回归。租赁公司存在的目的不是出租人这一方,而是承租人这一方,也就是我们的用户们,我们都讲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为了分散设备的投资风险,这一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需求,这样的一个需求决定最后是融资租赁的理性回归到底是什么样子?中小微企业是需要什么?国有企业需要什么东西?政府不要排在上面。中小微企业需要融资融物,国有企业需要的是融物,一定是这样的方向,理性回归未来是这样。也就是大量国营企业的用户有国家预算的,或者是有很多资金保障的,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资产引用的时候考虑资产投资的优化和风险分散,也就是租赁标的物本身的风险:使用年限、制造能力有多少,过时性等等。我们真正的方向,见到国企用户的时候想的给他们真正意义上租的概念,租赁服务的概念。中小微企业资金仍然是需要的,是要有很强烈的物和资金在里面的。

对我们租赁公司来讲支持中小微有很多的挑战,这张图是我好多地方用过的东西,行业内的共识是什么呢?目前来讲我们今天整个租赁行业同质化体现在几个地方,一是基本上谈不上产品,谈的是价格。因为方案就是这样,你需要多少钱还我多少钱,连本带息算一算,谈的就是价格。第二,看看股东是谁,股东是好的我们就很高兴,股东是国企、央企、政府我们就觉得很高兴。股东一听说是上市公司很喜欢,股东一听是民企、小企业就算了,不管是谁,找抵押、找担保,问题是担保物这些都是有限的,而且我们国家在二手市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发达,绝大多数的租赁标的物,二手市场是不存在的,担保物是过度抵押的概念,只有过度抵押才可以,不能够有公允的二手市场,造成目前的同质化。

未来会变成什么情况?就是差异化,差异在什么地方?租赁的产品。租赁产品的变化是什么?租赁产品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设计,租赁不是本金+利息的一个算账的产品,它是基于物的,基于租赁物的创造现金流的能力。

绝大多数租赁公司的业务渠道很简单,银行的用银行,非银行的用中介,但是做厂商还好一点点,他们有厂商的渠道。租赁公司的持续业务渠道在哪里?

我们一定要有目标用户的概念,我们定自己的事,而不是通过不熟悉的中介,不熟悉的渠道,得到了各种各样的项目,我们再去做,专注度不够。最后内部的工作流程其实非常关键的,因为支持各种企业,尤其支持中小微企业确实需要做很多事情,支持一个已经很好的上市公司,有内部、外部评级什么的,或者支持国营企业想都不要想,不可能怎么样,只要合同严谨就会给钱的。围绕着我们真的想建仓中小微的业务,对我们融资租赁公司是有很多要求的,独立的评级,充分的信息,严谨的交易过程,信任的建立等等。

支持中小微企业给租赁公司带来非常现实的好处,可能很多同事不习惯用这种词,但是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词:优化了一个组合,我们要优化我们的资产组合,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因为租赁公司是做资产业务的人,资产业务最核心的是资产组合是什么样。租赁组合往往被狭义的定为资产组成,项目多大,什么人投资的,什么背景。更包括业务渠道、租赁物、承租人评级等等的组合。更主要的是产品组合,面对不同用户一定有适合的方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后才会形成我们的一个客户,进到我们承租人的资产包里,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影响。

我相信建仓中小微企业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方向,相信我们很多租赁公司必须要为此而改变。建仓中小微企业,并不是说我们好像承担更多风险,或者是说我们闭着眼睛下去做,因为大家都在做,也不能跟风。建仓中小微企业,租赁公司有特别多的事情可以做,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可以再一次像抓苍蝇一样都进去,全都进去抓。要想服务好中小微企业,要使他们成为我们的增长点、盈利点,租赁公司在很多方面要进行改变:聚焦租赁标的物、流程化内部工作、关注租赁物的生产、交付和服务,还包括人员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