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租赁是指为航空公司、机场、飞机制造商、飞机维修厂等各类航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租赁服务。飞机租赁的标的物主要为飞机、发动机、模拟器、特种设备以及航材设备等。飞机租赁行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并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长期发展而繁荣。
 
在中国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中,飞机租赁行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过去十年是我国飞机租赁产业腾飞的十年。2007年底,国内航空公司的租赁机队规模的481架,来自中国租赁公司的只有26架,规模为仅占比5%,上活跃中国租赁公司只有4家。而现在,中国租赁公司已经成为满足国内航空公司对于飞机租赁和融资需求的主力军,占据新飞机租赁市场90%以上的份额。到2017年底,市场上活跃的中国租赁公司已经有20多家,在1369架国内航空公司租赁机队中占比超过50%,是10年前26架飞机的26倍。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以及企业主体运营模式的不断改善,我国飞机租赁机队规模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在高速增长同时,飞机租赁行业同质化竞争、低质量资产、类信贷业务等问题也呈现出来。如何进行专业能力建设,回归租赁本源,细分业务领域,接轨国际市场,成为摆在飞机租赁业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中国航空金融环境对标国际,在税收政策、法律体系、监管制度等方面还有差距,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航空需求不断增长  政策助力租赁行业
 
航空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飞机租赁行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产业迎来了政策鼓励与行业模式转变的双重福利,行业发展不断提速。
 
2016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4.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9%;完成货邮运输量668万吨,比上年增长6.2%。2017年,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5.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2%;完成货邮运输量7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
 
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飞机租赁作为支撑航空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是航空制造、运输、通用航空及金融业的重要关联产业。希望从2020年~2030年通过不断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支持飞机租赁企业发展国内、国际市场,打造飞机租赁产业集群,使我国成为全球飞机租赁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这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政策利好,为我国飞机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2013年,在我国民航的2145架运输飞机中,采用经营租赁方式引进的约750架,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的约645架,合计1395架,占民航机队规模的65%,是我国航空公司引进飞机的首要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营租赁的优势在我国飞机租赁领域中逐渐显现,并于2016年在应用占比中超过了融资租赁成为我国飞机租赁中最常使用的租赁模式。在两种模式的相互转换中,我国租赁机队规模也在2017年底达到了3325架,实现了快速增长。
 
随着通航政策在未来的进一步明晰,与之相关的通航飞机租赁业务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利好。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推动飞机租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促进企业业务发展,在国家政策、监管、风险可接受的框架之内探索创新,并一步步实现制度化;另一方面,企业新的需求和发展又推动监管部门对业务进行持续探索。
 
飞机租赁前景广阔  市场背后潜在风险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二,或在2022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波音公司更是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7240架飞机,平均每年引进飞机超过300架,预计超过一半的飞机通过租赁方式引进。到2025年,中国民航机队规模预计将达3000架,其中有60%的租赁率,这意味着中国民航租赁市场将达到1300多亿美元。这表明,未来中国航空租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对于从事飞机金融租赁事业的机构和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蓬勃发展的航空运输业为飞机租赁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经济整体稳定,但调结构、促转型任务依然严峻,防风险、去杠杆工作还很艰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亟待解决。此外,2019年开始有相当数量的保税租赁飞机租期结束,租赁公司将面临续租、再租或转卖的不同处置选择,飞机资产跨区域流转问题、跨境交易过程中货物流和资金流不匹配带来的监管问题,仍需要探讨。
 
当下,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飞机租赁公司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现有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为主,由于飞机资产安全性和流通性较好,不断有新成立的租赁公司陆续加入到飞机租赁行业,市场同质化竞争倾向日益明显,价格战使得多种主流机型租售比不断下降,退租条件对租赁公司而言更加严苛,飞机租赁业整体盈利不断降低。
 
大多数飞机租赁公司在产业链上游面临空客、波音两大巨头,在与主要制造商的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中国飞机租赁公司容易被制造商看作行业中的新手,在价格谈判当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导致飞机购置成本较高,盈利不足。
 
相比欧美,我国飞机租赁公司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管理不够精细化,国内飞机租赁公司人机比为1比5左右。国外则为1比2,甚至1比3,团队的结构比较完善,并配置了飞机技术、维修、检测、融资等各类专业团队。
 
全球化经营是方向   专业化发展是出路
 
2018年融资成本上升、竞争加剧,飞机租赁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开始凸现,在这一背景下,要推动飞机租赁业务飞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是必然要求。面对通用航空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租赁市场相关配套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该领域整体实力的提升,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航空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以及民航、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政府部门的共同推动。
 
实力较强的飞机租赁公司应着手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借助“一带一路”的倡议,因地制宜地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发展航空金融市场,完善融资网络,健全飞机租赁市场的资金融通体系、增加租赁公司资金来源渠道和融资效率,彻底改变融资渠道少、资金成本高的状况,共同推动飞机租赁市场的发展。
 
在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式下,加强资产管理能力,要提升采购、销售、资产管理飞机交易、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使飞机租赁业务实现从规模大到能力强的提升。加强飞机资产流转,实现从重投放到投放与交易并重,开拓资产委托管理业务,实现从表内持有到表外管理的转变。
 
简单的融资租赁业务与银行是同业竞争,但专业化的经营租赁一定是飞机租赁公司的方向。国外所有做得好的飞机租赁公司,都较为专注地去做经营性租赁的业务。专业化、国际化是中国飞机租赁公司的出路。以开放促发展,形成飞机租赁市场竞争机制。在严格市场准入的条件下,全面放开租赁融资市场,形成有制造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等多种主体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为我国飞机制造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