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厦门、天津、深圳、上海等多地发起对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等三类企业的检查清理之后,北京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终于出手。

信托百佬汇记者获悉,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向相关企业发出《检查通知》,自2019年9月起开展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三类行业现场检查工作。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联合研发中心主任、经济学家杨海田向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开始,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组织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等三类企业的摸底检查,各地进程不一力度不一,北京地区启动时间相对晚一些。空壳公司的清理整肃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客观上有利于行业,继续发展依然是大势所趋。”

北京地区启动现场核查

2018年5月14日公布《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管理职责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简称“165号通知”)后,商务部已将制定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银保监会。

今年开年以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展开对这三类企业的检查工作。据信托百佬汇记者了解,尽管各地对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的检查工作进程不一力度不一,但内容主要是清理非正常经营的企业及排查相关公司金融业务风险。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按照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本市自2019年9月起开展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三类行业现场检查工作。此次现场检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检查组成员包括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各区主管部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请各企业落实好检查要求,配合检查组高质量完成此次现场检查工作。

“目前全国租赁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0000,但估计其中实际营业的比例不足30%,这也是监管此番将‘失联’及‘僵尸’企业作为检查重点的原因,我司5月份刚刚通过检查。”上海某资深租赁业务人士称。

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天津)研究院院长高克勤指出,租赁业将很快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部分企业市场出清是大概率的。其中,第一类就是处于休眠状态的企业;第二类则是注资存在问题,如虚假注资;第三类是没有成功的运营模式,目前还是以通道业务为主;第四类是出现比较大规模的违规或者经营瑕疵,不良率高的企业。“缺少良好的运营模式恐怕会因为市场竞争及监管压力而被行业出局。”

多地早已拉开排查大幕

在此之前,多地早已拉开对上述三类企业的风险排查大幕。

  4月中旬,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商请暂停受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企业注册申请的函》,要求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得使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与金融相关的字样,在准入及监管规则尚不明确情况下,“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暂停注册申请。
  4月26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报送的公告》称,2019年3月底前在天津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未登陆管理系统的,应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系统登陆并填报有关信息。2019年4月1日后新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在注册成立后一个月内登陆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有关信息。
  5月24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拟开展以集中清理“空壳”、“失联”、“僵尸”企业和整治违法违规经营为重点的融资租赁行业清理排查工作。按照“是否按要求注册及填报两个系统”(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广东省地方金融数据快报系统)作为失联与否的认定标准。2019年6月23日前未完成系统注册和登录填写基本信息的企业将被列入失联企业名单,名单将上报银保监会,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5月29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等三类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若干意见》称,三类机构应当在完成设立登记并取得相关经营许可(或备案文件、试点资质)后6个月内实质性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相关业务,并保持持续经营,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开业后无正当理由,不得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
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仍在增加

根据《2018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约为11777家,较上年底的9676家增加了2101家,增长21.7%。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6500亿元,同比增长9.38%。

尽管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仍然在继续上涨。

租赁行业资深专家张凌智向记者表示,“今年的摸底大排查其实对融资租赁行业影响不小,叠加原本经济下滑的因素,租赁企业展业艰难,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活跃度增强。但我估计在这样愈发严格的监管背景下,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仍在增长,只是幅度不大,行业领域细分及专业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天津)研究院院长高克勤亦表示,虽然租赁业存在种种问题和压力,但是其数量总体上还是增加的。之后,行业将会迎来集中度高的发展趋势,只有做大做强才能生存下去。股东实力强,治理结构好,业务模式精,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有可能朝纵深发展。对于租赁行业的未来,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应该是发展方向,因为只有提升自身运作能力,才能够得到金融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