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回顾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正逐渐形成由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等多元主体并存的局面。汽车金融公司拥有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的灵活优势,以及整车厂渠道支持。商业银行凭借传统资金优势和广泛的渠道网点布局。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也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客户定位来看,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选择的主要是优质客户;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都没有审批通过的业务往往会流向融资租赁公司,所以融资租赁公司的客户资源质量次于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 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进入2018年以来,监管条例不断地出台对汽车金融行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暴力催收以及拖车现象起到遏制作用。以上政策对汽车金融整体贷后催收管理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还款能力弱的客户还款意愿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依靠拖车催收的贷后模式也很难继续。汽车金融的风险来自五个方面:渠道、员工、客户、车和公司。本文将重点介绍汽车直租业务的贷前和贷后风控要点。

二、贷前风控

2.1获客渠道风险管理

在汽车直租业务中客户的业务实际办理需要通过线下来完成。单纯依靠自行铺设线下的渠道耗时较长,通过SP获客是行业内的普遍方法,甚至准入或初审也是交由SP来完成。在业务中首先需要把控的是SP的渠道风险, 防止流入团伙性的欺诈风险,并保证进件客户信息真实。

对于SP渠道的风险把控,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对SP的进件质量和贷后逾期情况进行考核,直接与SP的渠道服务费进行挂钩,从服务费的返还等对渠道商进行控制管理。在渠道商进件中,应重点把控渠道商的销售人员的风险,要求销售人员的进件操作要按照标准执行,杜绝存在的道德风险。对于内部的获客渠道,要对销售人员和团队进行风险上的考核,降低进件中存在的风险。在业务中,出现的代办包装、伪冒申请、用途风险、代购申请等,多数和渠道端人员有很大关系,所以必须通过有效制度体系来管控各类渠道。
2.2贷前风控准入与审核

一般情况下,对于人的风控分为两个角度:一是个人资料的收集、掌握资料越详细,了解的也越多,对于风控判断准入条件越有帮助;二是平台风控模型搭建以及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建立自身的风控体系,可以有效的在前期就将高风险用户剔除在外。

在准入制定上需要将客户的年龄、地区、行业、驾照违章信息、负面信息等作为基本的准入条件。对于信息真实性的验证可以通过身份信息的校验来完成,通过后台集中化视频电审等交叉验证的方法对个人的工作信息、联系方式、生活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对,排查虚假信息。汽车直租业务中,车辆多数属于中等偏下的价位,针对的客群主要是具备一定收入,但所处的区域缺乏4S店等服务,但缺乏一次性付款购车能力,且人行征信相对空白的青年群体。从针对的主要客群来看,因为客户本身缺乏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记录,单纯依靠人行征信并不能反映客户的共债逾期等情况。需要通过引入外部黑灰名单、网贷共债逾期来增加风控的维度。

购车人基本情况

主要从购车人的年龄、婚姻状况、住房情况、供养人口、社会关系、家庭气氛、健康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这一部分是资信调查中最基本的部分,通过这些情况的调查分析能够得到购车人目前的状态家庭是否稳定。

申请贷款情况

主要从购车人首付款来源、比例、还款期限、有无其他贷款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情况的调查分析能够得到购车人自有资金的状况,对其的还款能力也可以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客户的资金实力有限,或存在着其他的负债,那么他的还款能力就要受到质疑。

收入情况

本人平均可支配月收入、家庭平均可支配月收入、家庭财产状况、月还款占月收入比例、月收益状况预算等方面开展调查。这些指标的考察是对用户能否按时还款最直接的说明,直接体现了这些用户的抗风险能力,用户的家庭负债情况过大、支出过大,那么他的贷款业务仍不能被批准。

 三、贷后管理

依靠贷后的管理的标准化流程,通过贷后管理系统来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如果触发预警机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形成贷后评分卡,通过贷后评分卡来分析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贷后管理主要是对人和车。针对客户可以通过定期回访了解客户的还款情况。无论是线下走访或者是线上电话走访,与客户在贷后保持一定频率或一定周期的联系,可以了解客户当前情况,判断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否发生大的变化。同时,后台系统通过外部数据定期查询客户的负面信息和共债情况。通过车辆轨迹侦测和违章信息来了解客户的行为和车辆状态,并发现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