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从融资租赁的发展历程可见,融资租赁的创立就是为解决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的资金缺口,通过以融物的形式解决融资,是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金融产品。而中国融资租赁的引入运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需要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因此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融资租赁与实体经济都具有天然的联系,也可以说是所有金融业态中,离实体经济最近、联系最紧密(既解决设备资金缺口,又解决设备类产品促销,且提供的是以中长期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并要求“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2019年9月17日考察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时的讲话)。融资租赁要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努力作为,在支持制造业振兴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出更大的贡献,成就更大的梦想。

制造业是典型的实体经济,有生产经营场地和庞大的固定资产及有形资产、有产品、有市场、有现金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符合传统银行信贷要求的“优良”客户。但近几年制造业不受金融机构青睐,获得的金融服务不足,连最亲近的融资租赁介入制造业也不积极(而更喜欢政信类及汽车零售类业务),制造业资金紧缺成为常态。对此,我们要冷静分析,深入钻研其原因,客观剖析现状,综合施治,对宏观政策及金融(租赁)运营提出我们切实的建议。

一、  产业发展形势与(租赁)策略

按一二三产业发展规律而言,一、二产业的占比不断下降,而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15年1季度,首次超过50%(达到51.6%),表明中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到服务型主导的新阶段。据国家统计局介绍,2018年末,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依次为4.4%、38.9%和56.5%,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的长足发展(三个产业同比增速依次为3.2%、6.3%和7.5%,第三产业增速最快)。据专家(南生)整理,按美元计中美两国2018年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中国方面的数据与前述统计局有偏差,但趋势是一致的,可以作参考),一产7.19%(中)/0.8%(美),二产40.65%/18.6%,三产52.16%/80.6%,可见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已转到第三产业为核心、为主力、为支柱。我们拿到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数据,结论同样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最高:工业超级强国德国,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超过68%,老牌发达国家英法占比近80%,综合国力最强、各产业均衡性极强的美国占78%。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第三产业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占比将更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较多金融资源,使第二产业(及第一产业)分享的金融资源不足。

那么,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是否可以脱离第二产业(及第一产业)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看到,全球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都是发达的,而且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第二产业发达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没有第二产业的高度发达,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缺少根基的,极容易形成经济虚假繁荣的泡沫,繁荣极不稳定,风险极大。特别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原因就是其第二产业未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获得同步发展,结果经济缺乏韧性而陷入衰退。就连实力最强的美国,也意识到其经济空心化带来的问题,特朗普总统通过降息降税和加征进口商品关税等贸易战手段,吸引和扶持美国制造业回归,支撑美国经济的持久繁荣,同时为国内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因此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绝不能因为一、二产业的占比下降而忽视其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国家提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第一产业),把握(第二产业为主)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的主导权的深刻内涵和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权。

我们建议,融资租赁在第三产业的租赁资产超过50%之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第一产业,以支持重要农产品高质量稳定供给为重点;第二产业,主要在工业上,以支持制造业装备升级,提升高端制造、先进制造能力为重点;第三产业,支持形成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重点(参见罗晓春《回归本源与常识,把握金租发展的着重点》)。总之,在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之后,我们的产业发展不再非此即彼,单边突进,或顾此失彼,而要协调并进。其中高度重视对制造业的金融及租赁投入,是避免经济空心化的重要举措,绝不可忽视。

二、切实解决制造业负债率高,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问题

目前,制造业金融资产质量差。据原证监会主席肖刚介绍(肖刚《畅通制造业投融资的渠道》),我国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0%左右;在全国银行业不良贷率只有1.9%左右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高达9%。另据专家统计分析201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公告的信息,10家全国性银行(3大国有行和7家全国性股份行)整体不良率2%多一点的背景下,制造业不良率绝大多数在5%—7.5%之间(其中农行4.97%,工行5.82%,建行7.2%),15家地方性上市银行制造业不良率在3.5%—7.35%之间(其中重庆农商行3.56%,中原银行7.35%)。制造业的高债务率、高违约率和高不良率,“三高”令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以谨慎介入来规避高风险。

我们认为,简单的规避、放弃不是最佳的策略。有效的解决路径有三:一是通过股权(上市,风投)融资,降负债率。二是通过融资租赁,一方面解决通用、可移动、可处置变现设备的直接租赁,支持制造业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升级,提升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以厂商租赁打通设备类产品的下游销路;再一方面以出租人掌握的租赁物权与破产资产相区隔,锁定租赁债权风险。三是银行信贷先以短期流贷介入支持制造业恢复生产创出现金流量,再逐步提供稳定的长期、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的融资综合成本。目前中国银行业强调理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信贷比重和信用贷款比重(以解决贷款的抵押难),是值得扎实稳步推进的。

三、引入政策和社会力量,实现“几家抬”

制造业由金融的宠儿逐渐被边缘化,现在要将金融资源重新引入制造业,需多种政策组合,多方努力,协同推进。

一是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鼓励和倾斜。包括对制造业信贷(及租赁)投放的奖励,对制造业信贷质量更高的包容度,更高比例的拨备计提(建议税前计提比例由1%提高到1.5%)和坚持按政策定向运用,人行再贷款倾斜,银监窗口指导等。

二是财税政策配合。包括地方政府(及财政)对金融向制造业的投入进行贴息及对经营团队实行专项奖励;做大政策性担保机构,提升其担保能力与代偿能力;建立制造业坏账的消化基金,建议地方财政帮助金融机构消化1/3的坏账。

三是不同金融产品协同,共同出力解决制造业融资难。包括上市筹集资本对制造业的优先,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优先投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配合协同,银行信贷与融资租赁的长短分工,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与风险分担机制,引入境外资金与国内资金相互衔接,大额资金与普惠小微金融的配套,还有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律师,产业及金融咨询师等中介服务的鼎力支持等,总之为制造业的融资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四是从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始,逐步推进企业的商业信用建设,加大商业信用(企业承兑本票、汇票、支票等)的运用,以降低运营资金的占用。

四、优化制造业产业与信贷、租赁结构

中国制造业从整体上看是大而不够强。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是3.5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16万亿美元)和德国(0.76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出之和。自2013年以来,中国和美、德稳居制造业强国前三甲,且中国具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但中国高端、先进制造占比不够高,据肖刚介绍,我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占到42%,远低于美(60%)、德(53%)。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与美、德、日等发达工业国家相比,差距还挺大,空白也较多。

因此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除了继续保持强大的制造供给能力外(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低于30%,目前仅21.5%,提升的空间很大),须在先进、高端制造领域加大投入(包括金融及租赁等资源的投入),提高高端制造领域的金融业务占比,及时填补空白,补齐短板,避免受制于人,这是芯片事件给我们的沉痛教训,务必认真吸取,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