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初,大家一致认为2019将是艰难的一年,我们埋首其中,好像笔头签下的日期还很新鲜,它却已溜走,时间像是符号,无论好歹都会过去。身在资金第一线,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受着资金市场的脉搏跳动,体味着每一个影响资金变动的发文,解读着管理当局的表态和动作。好在这个年度我们的资金都是以“3”打头,小伙伴们度过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资金年。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近几年尤其是这两年,货币政策呈现出“鹰派”的特点,我们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就可窥见一斑。配合监管当局的“去杠杆”,不是顺从市场预期而投放流动性,更像是躲在暗处的捕食者,伺机而动,操作手法也告别了以往大水漫灌的形式,将着力点放在货币传导机制的疏通上,今年这方面货币当局也做了很大努力,尤其是LPR形成机制的改革,也体现了货币当局从根本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体制、机制、结构性的问题,资金流向有路径依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也是个系统性的工程。
 
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凸显出来,在外围市场发生变化时,没有跟随,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变化把握施措的节奏,同时,为了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更加注重对市场的预期管理。
 
明年实体经济下行趋势不会有明显改观。PPI走势表明工业品还处于通缩区间,房地产在“房住不炒”基调下增速将减缓,基建在今年财政政策力度透支的情况也不会力挽颓势;居民加杠杆的渠道在监管下收窄,消费降级,消费增速持平或降低;全球经济不振,外需萎缩,若中美贸易若有所缓和,也不会对进出口带来大的改观。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明年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但客观上,考虑到猪肉补给周期上半年CPI仍会企高不下,货币政策将呈现“前紧后松”。在操作手法上仍旧延续2019年的做法,将重心放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降低实体成本上。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考虑到,流动性策略上仍旧沿用2019年“收短放长”,流动性投放以降准为主,公开市场操作用作平抑市场的波动;近几年基础货币较为稳定,若在基础货币不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保持M2适度的增速,需要提高货币乘数,预计降准两次左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会开启联动下调模式,若下半年CPI平稳,预计利率的下降幅度会超过2019年。
 
对于非银的金租公司,虽然大环境为稳健宽松,但资金很大程度受制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非银资金融出政策的变化也将直接影响金租公司的融资状况,这是我们重点要关注的。一是流动性分层的影响。在监管趋严、去杠杆、经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金融与实体风险逐渐暴露,融资结构性失衡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流动性分层显现,大银行与中小银行,银行与非银,国企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利差。明年中小银行、非银机构包括金租公司流动性问题将继续存在。加之,明年将是债务到期高峰期,这进一步加强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回避情绪。今年民营股东背景的几家金租公司的股东流动性出现问题,蔓延至金租公司,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融资,将导致融资风险溢价提高,甚至融出额度受限。这对于长钱短用的金租公司流动性敲响了警钟。二是资管新规影响融出额度。明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年,理财投资非标债权将大大收缩,这个因素在今年已经有所显现。另外,存量表外资产回表也会挤占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度,商业银行会压缩占百分之百风险权重的同业债权。
 
前文提到,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受制于商业银行,如果商业银行的负债端不出现下降,同业资金也很难出现系统性的下降,目前的现状是商业银行负债端存款和理财成本居高不下,中小银行由于流动性分层导致同业负债成本高企,因此,同业资金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资产端来看,由于LPR的不断向下牵引,市场对融资成本下降形成预期。加上,利率市场化是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金融机构利差收窄毋容置疑。2019年应该是个转折年,这个转折的含义也可以这样解读:这个年度也许是金融机构利差最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