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方面,最近几年国际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贸增长放缓态势明显,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而中美经贸磋商的跌宕起伏,更令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蒙上阴霾。环视国内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CPI增长2.5%,PPI指数持续走低,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市场需求走弱,企业利润下降,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猪肉价格上涨推高居民消费价格,让正在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备受考验。
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经济持续发展,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和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租赁市场,同时行业渗透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租赁行业面临发展趋势放缓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2019年第三季度数据为例,融资租赁企业总数、注册资本、合同余额较2018年底增速分别为2.1%、1.7%、0.5%,增速创近年来新低,而且在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资金来源、利差空间、服务对象和产品相对有限,融资租赁行业面临较为突出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许多新课题要面对。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把外部变化转变为扩大开放的动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对未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看清楚租赁行业呈现的新特点、面临的新挑战。
二、新时代,把握新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进入新时代,融资租赁行业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前景和空间仍然广阔。
一是监管趋严,助推租赁市场规范化发展。自2018年4月商务部将制定融资租赁企业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的职责划给银保监会以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和监管进入新阶段。各地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布地方性条例,从准入门槛、经营规范、监管规则以及负面清单等方面,为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行为设定规则,监管思路整体趋严。从长期来看,随着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和经营模式的逐步规范,整个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
首先是规范业务主体,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非正常经营和违法违规的融资租赁企业进行清理,通过行政化手段对违规企业进行市场出清。其次是规范业务发展,通过规范租赁物、加强信息报送等方式加强监管,增强监管机构对行业风险的把控能力,推动回归融资租赁业务本质,向支持实体经济方向倾斜。最后是推进分类监管,资产规模和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融资租赁企业会占据更大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整体实力较弱、管理机制不规范的融资租赁企业会被市场淘汰,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优胜劣汰。
二是自贸试验区“多点开花”,为融资租赁发展提供新动能。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先行探路开始,我国自贸区建设已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8月份新设的6大自贸区中,有5个在自身的改革试点任务中提到了融资租赁业务,具体政策条例更是高达8条,每一条对融资租赁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无论是资金资源、人才资源,还是政策资源都处于前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这为融资租赁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多点开花”,有望对融资租赁公司扎堆沿海省份的形势有所改观,其贸易、财政、税收、业务准入等优惠政策也将为融资租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区域一体化等战略落地,为融资租赁发展开辟新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三个板块提及租赁业务,分别在“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表示“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发展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业务”,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表示“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以及在“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提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着力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其对融资租赁领域的重视可见一斑。
此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四省市租赁业协会在4月份共同签署了《长三角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合作机制》,以此为纽带推动融资租赁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在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事业中,融资租赁行业大有可为。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入,以及中央对实体企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融资租赁在服务“一带一路”、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可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中,融资租赁既可以为企业解决资金需求,又能帮助企业引进新装备、新技术,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中央提出,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对于融资租赁来说,只有回归本源,全心全意为实体经济服务,才能体现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真正价值。实体经济与融资租赁的结合,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设备投资需求,帮助实体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也拓宽了融资租赁企业自身的发展渠道,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以往融资租赁行业简单的规模扩张、单一的盈利模式、同质化的竞争,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租赁企业要回归租赁本源,将设备租赁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加强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突出行业聚焦、产品聚焦,充分挖掘行业潜力,在优势行业中做深做透,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要不断适应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加强风险防控,坚持合规经营,充分利用自身业务优势,降低业务风险,加强资产管理,保障资产安全。要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依据目标市场和业务需要,组建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人才团队,不断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模式,增强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总体而言,当前融资租赁行业正在经历由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追求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经营方式转变。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融资租赁公司更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创新思维,以自身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融资租赁行业乃至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