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下,有些租赁公司的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转型就没那么急迫,在他们眼里,转型是别人家的事,果真如此吗?未雨绸缪,才能基业长青。且看一颗发光的石头带来的本期行家分享。

如何评价一家融资租赁公司?

在讲租赁公司转型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融资租赁公司的商业逻辑以及业务本源。自1981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以来,中国的租赁行业兜兜转转已经走过近40年的历程。但大多数租赁公司都是近十年内成立的,金融租赁这种业态也只是2007年以后才出现的,租赁公司成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11年至2018年,从296家增长到11777家。可以说,几乎没有一家租赁公司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所以,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各家租赁公司对未来的探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一手获得资金,一手形成资产,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在国内租赁公司仍以赚取息差收益为主。我们分析融资租赁这个行业一般会从三个维度来看: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
1、监管政策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一个没有监管或弱监管的行业,必然是野蛮生长。如前几年的P2P行业,不管就乱,但也成就了一批公司和一些人。一管就死,目前整个行业一片死寂。金融租赁是受银保监监管,属于强监管的领域,商租过去属于商务系统监管,属于弱监管,所以同样的商业模式,金融租赁在业务的灵活性上不及商租,合规性上严于商租。弱监管也是商租在过去十年快速崛起的因素之一。

2、货币政策影响租赁公司拿钱的条件和成本,租赁公司无法揽储,主要的资金渠道来自银行。金融租赁除了银行,还可以同业拆解、大股东借款等,所以,金租在资金资源的获取能力上远远大于商租。

3、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资产端的风险。在行业选择上,各家租赁公司虽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资产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大多数是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大。金融租赁和商租的区别是手握大额、低廉资金的金融租赁在资产选择上可以优先获得优质的资产,而商租的客群定位只能是腰部或腰部以下的客群。所以,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大型租赁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一定强于中小租赁公司。

从这三个维度综合来看,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优势最明显,其次是有强大股东背景的商业租赁公司。过去,一些中小的商租可以和这些大型租赁公司同平台竞技,一是没人管,业务的灵活性替代资源的劣势,可以做一些大型租赁公司无法做的业务或者把对业务的风险容忍度提高。二是货币政策宽松,中小租赁公司或多或少还可以从银行拿到资金。现在一是监管集中,且趋严,中小租赁公司没有大租赁公司的资源,但受和大租赁公司一样的监管;二是金融去杠杆,融资成本逐年上升。这样一来很多中小租赁公司都会陷入经营困境。

融资租赁公司为什么一定要转型?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租赁公司简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金融租赁;第二类是有央企背景或强大股东背景的商租;第三类就是其他中小租赁公司。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一定是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所以,此时对于中小租赁公司转型就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事。往哪儿转?怎么转?大的方向就是做又苦又累大型金融机构看不上、不愿做或暂时做不了的领域,例如中小微客群。此时,如果中小租赁公司还心存幻想,不去构建这方面的能力,未来就是死路一条。对于金租和大型商租而言,转型不是解决生存问题,至少现阶段不是,而是解决发展问题。过去,这些租赁公司的很多资产都集中在政信业务上,而这部分业务说白了就是靠政府吃饭,如果哪一天政府一声令下政信业务全部斩断,这些资产规模庞大的大型租赁公司如何掉头?

另外,脱虚向实一直是中央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要求,现在中央已经给了大家缓冲期,如果租赁公司还认为可以和中央政府去博弈,那是想多了。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的,当年的信托行业多么火爆,政府一出手,行业立马歇菜。中央出手整顿信托的时候,信托资产规模大概8万亿,一个6.68万亿资产规模的租赁行业,中央政府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这样的前车之鉴难道还不能惊醒各位租赁同仁吗?转型一定是自上而下的,如果租赁公司满足于眼前的小日子,不是不可以,不是所有人都想过大富大贵的生活,很多人只想平平稳稳过些小日子,无可厚非。
综上所述,租赁公司的战略定位或转型与否要看自己的资源禀赋和自身定位。未雨绸缪,基业长青是一种活法。随波逐流,小富即安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想不想,适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