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会”热词——医疗信息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等改善我国医疗卫生供给水平和质量的重大举措。习总书记也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

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化防疫措施功不可没,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作为医疗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信息化正在通过计算机硬件及大数据、互联网等软件的信息化技术赋能医疗健康行业,在解决“信息孤岛”的同时,通过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实现“价值医疗”供给,极大提高了医疗系统运转效率,有效降低了医疗系统的风险和成本。
二、医疗信息化——赋能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医疗信息化涉及医疗健康行业的全产业链,通过提供硬件设施、搭建系统平台、进行数据集成分析等方式,为涉及上游药品制造商和研发商以及下游医院、诊所及基层机构运营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服务。从其他国家医疗信息化发展实践看,多数先后经历了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集成平台化以及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正处于临床信息化建设阶段,医院是医疗信息化的主要服务对象,医疗IT系统、医保IT系统和医药IT系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政府、市场和医院三元合一推动医疗信息化进程。

三、“十四五”医疗信息化或将迎来较长景气周期

从医院端看,电子病历评级、互联网医院等建设需求旺盛

1、电子病历评级仍将带来持续性建设需求

根据国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胡瑞荣在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20CHINC)上的讲话,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7870家医院参与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其中,参评三级医院2592家(占比94%),平均等级为2.81级(政策要求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参评二级医院5097家(占比53%),平均等级为1.35级(政策要求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从最新的评级结果可以看出,已参加评估的二、三级医院仍需要一定投入才能满足当前政策的最低要求。此外,根据产业调研看,国内已有大量医院出于提升医院运行效率、实现更高政策评级的考虑,对电子病历建设明显超出政策最低要求。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854家,二级医院9973家。假设全国三级医院将电子病历提升至5级(平均投入800万),二级医院将电子病历提升至4级(平均投入600万),则合计将带来827亿市场增量。

2、互联网医院渐成二、三级医院建设刚需

根据卫健委2018年9月印发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必须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线下支撑。在此模式下,医患双方参与主体并未变更,只是将部分诊疗移至线上,可以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医疗资源联动。2019年3月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以评促建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医院建设需求。从各省份推出的配套政策来看,大部分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将不再局限于三级医院,二级及上的互联网医院建设需求将全面铺开。假设三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平均费用为300万元,二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均费用为200万元,据此测算整个互联网医院IT建设市场空间约为285亿元。

从公卫端看,全国“补短板”浪潮开启,评估规范细化或将带来新机遇

1、各地公卫信息系统“补短板”政策相继出台,公卫端增量预算加速落地

2003年非典之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开始快速投建,信息化能力得到显著加强。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意识有所淡化。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疾病防控、应急管理等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去年至今,各省相继发布提升防控救治能力的系列政策,加快补足公共卫生端“短板”。上海、北京等地陆续制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6月,湖北省在《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制定了改革完善疾控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院前急救体系、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等5个配套文件,计划投资1783亿元用于补齐公共卫生短板。2021年,随着各省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公共卫生端的增量投资将加速开启。

2、公卫评估规范逐渐细化,以评促建有望提速

2017年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仅对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等十几项内容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重大公卫事件的影响下,2020年12月出台的《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将评价对象的范围扩展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等机构。通过制定21项一级指标、125项二级指标、421项三级指标,构建出更加完备的公共卫生信息化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随着政策层面对公共卫生端建设标准与服务规范的不断细化,参考过去医院端电子病历及互联互通评级经验,未来有望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式加快推进公共卫生端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革。

四、“租赁+”新模式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将大有可为

对于医院、诊所及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医疗信息化系统具有价格高、回收期长、运维成本高、准公共性等特点,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具有持续性的融资需求。同时,远程医疗需要各级医院实现信息化畅通,医院需要有足够满足远程医疗的设备,远程分级医疗体系内融资租赁公司将有大量的投资机会。融资租赁公司可通过创新租赁模式,嵌入到医疗信息化行业资金融通的上下游,设计“租赁+信息化”租赁业务产品,助力医疗信息化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