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现代租赁发展阶段,当人们对租赁认识还不完整的时候,在行业内,有一些热心人士从事对租赁的理论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租赁行业政策的制定,起到关键作用。当然,也有误导,比如说对经营性租赁的错误翻译,导致除少数专业人士外,都把它看成简单租赁业务,成为传统租赁的代名词,其影响至今还难以消除。
不管怎样,这些人可以说是租赁行业的先驱人物。由于当时各自都有自己的单位,从事带薪研究工作,并有实务操作支撑,因此对事物的分析相对公正,也普遍得到行业的认可。2002年以后,这些专业人士因所在公司不景气、转卖、关闭等问题,相继离开了现实岗位,理论研究变的虚拟起来。由于各自挂靠在某一行业组织,为了各自的利益,脑袋里的理论观点就跟着屁股走了。
于是行业理论文风日下。有抱陈旧观点不放的,有自己没搞清就乱批判的,有见风使舵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还有“按照领导旨意”写批判文章的。更有甚者在批判过程中带有公开辱骂和诽谤,个别网站还津津乐道地传播这些不实信息。尽管这类人数不多,但已经把理论界搅乱,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公信力。导致有些政府官员在公开的会上含蓄地说:对某些“专家”的观点不敢恭维,“理论家”们应该警醒了。过去政府有些观点是跟着理论家们走的,但是现在政府的观点要跟着市场走,跟着行业发展走,跟着WTO规则走。
笔者屁股没有什么位置可座,只有一个网站,可以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和某些行业组织观点大概不合拍,属于被批判的焦点人物之一。笔者无心与文革遗风纠缠,只是将一些理论观点和现实情况对照一下,目的不是寻求公正的评判,而是希望看官们能多一个角度看待中国的租赁业,多一份思考,多一个判断,少走弯路。
尽管租赁的理论说的云山雾罩,其实每个企业心里都有自己的帐,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自有定论。判断一个理论家的理论是否正确,要看其所在的领域大部分企业是否兴旺发达了。否则只能说你的理论不能领导行业潮流,或者说理论指导不正确。
有时企业会从自己的目的出发,找一些适合自己胃口的理论,凭借公众人物的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以为他们的言论会改变世界(过去确实有些正确的理论,导致政府的政策调整到适合行业发展的道路)。如果这个目的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政策法规的限制,理论家们在这种情形下写出的文章自然是苍白无力。
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知识和理论必须要得到真正的出资人认可。否则任何说法都停留在“自己玩”的感觉上。没有出资人的参与,租赁的理论就是文字游戏,租赁行业就是空架子行业。目前融资租赁公司融资难已经充分显示出资人的重要性。尽管行业还在呼吁什么政府开放租赁公司资金来源政策,但出资人自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行为。除非是国家拨款,否则你的理论首先还是要说服和你有关系的出资人,而不是自己所在的企业、行业组织或政府部门。
有些言论在行业中很流行,笔者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但和实际相比总有些差距,下面摆出部分本站掌握的实情供专业人士对比和参考。
融资租赁牌照是稀缺资源
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融资租赁的牌照在中国是不多,总共加起来超不过200家,专业租赁公司才60多家。但目前真正干租赁的企业也就20家,经营好的企业不超过10家。这就形成一个“围城”现象,在城里面的大部分企业租赁业务处于植物人状态,不想干也不想出,看着当前的热乎劲,待价而沽。在城外面的总想拼命得到牌照后一门心思搞“资本经营”,根本就没考虑要干租赁,以为有了牌照银行就会积极给贷款,其他企业积极高价收购“干净”的租赁公司。其结果是:外面看着很热闹,行业内却死水一潭。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政策越来越宽松,门槛越来越低,监管越来越有效,“短缺牌照”时代就要结束。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是:商务部试点单位就要批80家,一旦正常了还了得?这还不算《物权法》出台和国家税制改革后,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采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做法,采用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租赁的功能)后,谁还稀罕融资租赁牌照呢。
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务,不属于租赁行业
中国第三次产业划分已经把各类租赁都划归“租赁业”,按照国务院职责的划分,租赁业归商务部主管。尽管还有人说融资租赁不属于租赁业,现实情况是:商务部已经和税务总局联合开始审批融资租赁公司,银监会审批大门仍然紧闭。不仅如此,商务部还在准备出台《租赁业管理办法》,委托筹办中国租赁业协会,制定租赁师上岗政策等系列配套措施,其他部委有谁花费这么大力量管理租赁,谁又得到授权管理租赁业。眼睛看不见,问题一定是出在屁股上。
传统租赁没有人呼吁监管
尽管挂一个“传统”租赁的名义,但是现代的做法还是让人胆寒。承租人拖欠出租人的租金不说,出租人以收取保证金和会费的方式诈骗财钱的是屡见不鲜。为此政府、媒体多方呼吁规范行业行为,并在着手制定这方面的监管政策。在讨论融资租赁的监管问题时,为了强调融资租赁的监管作用,就断言说:都在强调融资租赁的监管,没有人呼吁出租服务领域监管,以为出租行业不需要监管的言论显然与现实不符。有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目前已经出台的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和房地产租赁管理办法。
融资租赁只能针对设备
融资租赁在引入我国初期确实只在设备租赁领域,而且融资租赁本身也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产业。但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也以进入融资租赁领域。有人以为知识产权不能折旧,和我国目前许多政策不合拍,但这不是租赁本身的问题,是政府对这个领域的认识问题,是知识经济在中国是否普及的问题。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实是已经有了:股权租赁、软件租赁、人才租赁、国企经营权改造租赁,与此配套的税务部门对软件也设定了折旧的规定。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要看到知识的价值和市场的运作现实,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潮流,是对是错让历史见证吧。
人才租赁是变相贩卖人口
把人才租赁比喻为变相贩卖人口本身就犯概念性错误。如果真是这样,早就会被政府取缔,何必在政府的支持下飞速发展呢?有人解释人才租赁出租的是人才,也承认出租的是知识,是能力,但不承认用“租赁”这个名词描绘“人才派遣”。好象租赁是有形资产的专利,忘记了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也是有价商品可以任何方式在市场上流通。
想当初,美国把设备分期付款引入租赁领域完全是使用租赁的概念,实际上还是一种资金的交易行为(目前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还争论是否属于金融业务)。这时候用“租赁”就可以,其他领域用租赁就是“张冠李戴”?自己的领域创新就是进步,别的领域创新就是滥用的观点,一点也不能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
融资租赁是朝阳产业
这是专家和媒体的说法,政府不这样看,业内人士也没有这样的感受。现实是融资租赁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经历了2起3落,仍然是得不到娘“疼”的“幼稚产业”。银监会主管的金融租赁行业10年没批一家新公司,商务部主管的融资租赁公司大部分在停滞状态,都说融资租赁好,当你想做融资租赁时却发现很少有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不信你打一圈电话问问。
租赁在经济领域中有重要作用
这是指国外,在中国大部分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都没有,还奢谈什么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除此以外融资租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只能说是一种交易方式,而不是一种交易行为,因为没有行动。
人们对租赁认知度不高
笔者以为是真理,但又发现这个观点似乎有什么不对。本人接触了大量的企业,确实有很多人对融资租赁的认识不够,但稍加点拨,立即就明白,于是找你帮忙。这时你会发现,不是企业没有动力,而是租赁公司没有动力。如果租赁公司有钱能支持企业的发展,这时还不明白租赁是何物的一定是白痴。费半天劲搞明白租赁却又没人做,到底谁是白痴呢?
研究理论的都没有实务操作
租赁的圈子并不大,所谓理论家也屈指可数,但仔细观察,没有一个在从事具体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理论,不得不让人怀疑。有人说,租赁理论家就像股评家一样,自己不能进入实务操作,否则影响思维的正确性,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转悠。不管怎样一种形态,理论家的理论如果和现实差距太大,一是有前瞻性,二就是脱离实际。
租赁业是多头管理
租赁本来是一个没有人管的行业。可能有人不服,非说是多头管理。如果有人管,现实是管出许多问题来,纠其原因还是没有人管。严格对说是无效监管。目前国务院把租赁行业交给商务部管,必然涉及到原来一些部委的权利和利益。本人以为,谁管出水平来,谁就是真正的监管者,否则是:不管白不管,白管谁不管,管了也白管,谁也管不了。
飞机租赁没有被垄断
飞机租赁可是个大手笔的动作,一些租赁公司为了追求租赁额,疯狂争夺飞机的租赁业务。经过一轮的运作,目前又停滞下来。有人说飞机被外商垄断,有人说,飞机被政府垄断。现实是除极少数租赁公司还能做国内的飞机租赁以外,大型民航客机的租赁又回到历史状态。现实是:国家为飞机租赁提供主权性质的担保,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企业是没有办法拿到定单的。如果此时还说:不是行业垄断,是我们自己有问题,这好象我们过去看过的一个电影的台词: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了。
租赁可以美化财务报表
似乎企业通过经营性租赁可以隐藏一部分负债,提高报表收益数据。对短期债务来说可能有这样的作用,但对长期债务来说,所谓美化报表不过是在疤痕上擦白玉霜。特别是通过金融租赁公司做的项目,都要给企业的贷款卡进行登记,连遮羞的地方都没有。作为一个投资人,在考核企业的负债时,一定要考核真实的负债情况,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提供资金。唯一能让人相信的美化报表,只有没按照租赁会计准则披露信息上市公司。现在连有真实业绩的上市公司都没人相信,更不要提美化报表的上市公司了。
本人有一个朋友曾经在美国的安达信(曾经在美国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给“安然”和“世通”造假帐的世界知名会计公司)工作过。回到中国后,有人找他做同样的工作,但他研究了中国的政策后,总也找不到这种美化手段。不知是他笨,还是有人在用“美化财务报表”做卖点。如果没有美化功能,而你又用这种方式挣钱,出了问题……。对于租赁,还是少一些“资本运作”,多一些“实物操作”。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美化报表兴许有一定的作用,至少不会被人说“做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