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金融业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既是养老产业的12个大类之一,也直接服务养老产业发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金融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积极做好养老金融服务外,还要积极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提供有力支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点突出,其中也包括养老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以养老机构为例,2020年年底,我国养老机构在院人数为222.4万人,而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占比为1.2%。随着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增加,未来养老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需要包括金融在内的更多支持。面对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部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采取措施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一方面,监管部门从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养老产业;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持续创新,为养老产业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经过不断探索,我国逐步形成政策性融资、市场化融资并存的养老产业融资服务体系。

  (一)在金融政策方面,人民银行专门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实施中,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激励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就包括养老产业。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策部署,2022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改委创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选择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浙江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在政策实施上,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项目,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实施期暂定两年。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结余13亿元。

  (二)在探索实践方面,金融机构围绕提供融资支持进行了较多探索。

  养老产业普遍存在投入资金量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对金融服务特别是融资具有较大需求,这也是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下,金融机构把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作为重点内容。

  一是政策性金融积极发力服务公益性养老设施。通过财政政策引导,多方合作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在具体形式上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BOT)项目以及政府主导发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国家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利用该行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智能养老服务、普惠养老服务等领域发展。

  二是银行业、保险业等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化投融资服务。从银行业看,围绕养老产业融资服务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探索。首先,银行业为养老产业创新金融产品。围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需要,银行业对养老机构和大型康养项目研发创新信贷产品。例如,银行业对养老机构提供以床位收费权质押的贷款产品,出台养老产业专属信贷政策并针对特定领域养老机构研发创新金融产品。其次,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主要做法是银行业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产业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以股权投资和劣后债投资模式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支持。最后,银行业通过合作方增信等方式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考虑到养老产业领域市场主体抵(质)押物较少、经营规模及实力有限等因素,银行通过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等方式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

  从保险业看,其在服务养老产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有利于基于自身优势探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也即利用自身资金久期较长、成本较低的特点,采用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与保险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近年来,保险业不断加大对养老产业在包括综合型养老社区、旅居养老、居家养老等领域的投资。例如,从2007年泰康人寿投资养老地产开始,已先后有十余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2008年中国平安通过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北京慈铭健康体检,此后也有多家保险公司开展相关领域投资。在养老社区建设中,保险业不是简单资金配置,而是将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金融产品与医疗健康服务结合起来,有效匹配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保障及服务需求。保险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养老产业发展,如保险机构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以在线远程医疗团队或大量线下诊所打造分级诊疗模式,将养老护理服务融入商业养老保险等,从而实现深层次参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此外,融资租赁机构发挥既能满足养老机构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融资需求,又能缓解养老机构资金周转压力的有利条件,对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融资租赁金融服务。

  二、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挑战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居民对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加的背景下,金融业围绕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了较多的探索创新,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金融支持。不过,在此过程中,因为养老产业发展本身的行业特点,引导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针对性不强,金融业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面还未形成有效的模式和机制等,导致该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养老产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的难度。

  一是传统养老产业盈利能力较弱。以养老机构为例,老年人本身消费能力有限,总体上更偏好普惠型养老机构。受传统居家养老观念、城乡供需错配等因素影响,国内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加大了养老产业的盈利压力。2022年11月,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智睿养老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2010年至2020年,在我国老年人数量和养老机构床位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以床位数计算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从77.1%降至45.5%,收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从21.4%升至49.4%。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的调查数据表明,养老机构平均经营年限6年、入住率达到75%以上才能够实现盈利。这意味着,入住率较低的养老机构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

  二是新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发展模式仍需探索。从人口结构上看,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减少,老年人抚养比增加。劳动人口占比降低将带来人力成本提高,用科技替代人力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从养老产业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技术,发展智慧养老的优势明显。2017年、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两个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智慧养老产业还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养老机构专业人才匮乏,产品和服务供求匹配度不高,产业内市场主体商业模式不成熟,营利性较低从而商业可持续性较差,整体服务体系标准不统一,数据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相关支持政策协同不足等。

  (二)政策扶持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产业提供的服务中,部分带有一定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质,完全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难以持续,需要政府部门予以支持。

  目前来看,在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方面,还面临如下问题。一是养老产业发展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支持政策相对不系统。例如,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涉及民政、发改委、财政、税收、卫健委等部门,如果考虑智慧养老还涉及工信部门,虽然国务院同意民政部牵头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政策出台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碎片化问题。二是由于财政压力等因素,在对养老机构补贴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补贴标准不够科学合理、个别养老机构骗取补贴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需要探寻合适的模式。

  养老机构发展需要较多的外源融资,产业盈利状况较差决定了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将面临较大的风险。美国、日本等国家养老产业利润率为5%左右。同时,养老机构投资回收期也比较长。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的调查数据表明,自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的投资额约为500万元,适老化改造平均每个床位的投资额约为10万元,投资回收期一般在20年至25年甚至更长。由于初期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仅靠内源融资难以满足养老机构发展的资金需求。在寻求外源融资过程中,创投机构、风投机构投资养老机构的可能性较低。受自身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限制,养老机构资本市场融资可行性也较低,更多依赖银行贷款融资。

  从银行业来看,商业银行对养老产业的全局研究和顶层规划做得不够、创新不足,尚未形成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系统化、深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国内养老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机构的贷款主体不好确定,养老机构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面对土地不满足抵押条件、设备过于专业导致抵押评估价值不高、资产难以有效抵押等问题,商业银行尚未探索创新出有效的服务模式。考虑到养老机构盈利能力不佳的状况,商业银行对其提供融资支持势必面临较大的风险。

  保险业资金实力强,具有长周期投资优势,在支持养老机构投资和养老社区等养老产业融资中具有较大潜力。然而,保险资金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为主,且现实中面临长久期资产供给不足、收益偏低的问题。在保险机构控股投资养老社区过程中,虽然股权投资回报大概率可以覆盖负债成本,但由于偿付能力资本占用、权益额度占用等问题,限制了保险资金参与养老产业投资的热情。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收益补偿不足,养老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先亏损后薄利的模式也对保险公司当期收益产生一定拖累。面对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养老社区项目采用高端持续照护退休社区模式。这有助于保险与康养资源有机结合,但缴费门槛较高,满足主流养老需求以及普惠型客户需求能力有限,目标客户群体类型上还没有达到多元化或者说普惠性较低。

  三、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路选择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对养老生活有更多更高追求等因素,使得养老产业未来发展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为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理性认识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意义。

  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养老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会更高,重要性会更突出。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将成为其业务拓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向。虽然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尽早端正认识并抢先采取措施的机构更容易获得先发优势。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是金融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在充分认识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支持措施的同时,金融业也要注意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

  (二)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形成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合力。

  银行业在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还要发挥其资金规模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保险业要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从政策性金融的角度对养老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在此过程中,对资金需求量较大、投资期限较长的养老地产等项目,可采用以银行、保险、信托合作参与,共同打造股权合作、股权投资以及养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服务模式,形成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政府出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也是为养老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路径之一。要为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养老机构引入长期战略投资,以帮助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

  (三)围绕养老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针对性金融服务。

  养老产业涉及领域众多,养老照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培训、养老科技、智慧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养老设施建设等都属于养老产业,包括养老相关金融服务也是养老产业。面对众多的领域,金融业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时,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特点,研究设计不同的业务模式,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服务特定领域养老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同时,在服务方式上,也可以通过服务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方式,间接服务养老产业。考虑到养老产业投资周期较长的问题,可以尝试引导养老金资金支持养老产业。在此过程中,不仅金融机构要增加专业人才,提升专业能力,养老产业领域的机构也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四)提高金融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效。

  在政策方面,呼吁出台更多更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例如,在抵押担保条件方面,呼吁政府对养老产业公益性用地抵押予以适当支持;在金融监管方面,结合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养老产业实际情况,优化监管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养老产业;在技术方面,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理质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中用数字金融提高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在机构合作方面,做好机构合作提供综合服务。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开展机构之间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还可以与非金融机构合作,为养老产业领域的市场主体提供金融和非金融一站式综合服务,例如保险机构与医养机构合作,提供保险加医疗服务等。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①常家升.金融服务养老产业需加码[J].中国金融,2022(11):102.

  ②高珂,王涛,任金凤,张一凡.以财政投融资政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22(02):68-75.

  ③高鹏飞,高向东.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基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解释框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66-76.

  ④刘涛,赵勇.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国际经验及路径[J].老龄科学研究,2022(10):16-26.

  ⑤韦艳,王欣宇,徐赟.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03):65-77.

  ⑥邢炜.全面推进金融服务养老产业发展 保险业大有可为[J].清华金融评论,2022(0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