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9日在京闭幕。

为期两天、被称为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令今年一号文件所提今后10年水利年均投入1000亿元的目标更加明朗化。记者在会议期间从水利部获悉,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初步落实1134亿元,较2010年初的814亿元增加39%。各地也“多管齐下”,力图从财政、金融、土地出让收益等渠道,扩大水利建设资金盘子。

这次会议确定了中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安排200亿元中央水利投资解决6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安排190亿元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安排158亿元用于550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本次会议之前,中央出台了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水利政策。而地方如何跟进,形成与之呼应的配套措施,成为水利建设的关键之一;如何落实水利投资,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但这些投资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需要社会投资,其中金融支持占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各地纷纷出台贴息、抵押、保险等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比如,贵州、山西、海南、湖南、湖北、云南甘肃等地都采取了不同的贴息优惠措施。

此外,水务、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也是各地鼓励的水利金融创新政策之一。据悉,北京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开展水务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务企业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务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务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在保险政策方面,内蒙古提出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展针对大型水利工程和洪水灾害的财产保险;浙江提出全面推进洪水保险、水利工程保险,积极探索水利企业集合发债及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贵州引导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水利建设保险服务;山东则在积极推行洪水保险和水利工程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