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航空租赁市场,好消息频传。

  5月27日,上海,中国商飞浦东基地。在全球首架C919飞机商业运营一周年之际,一架国产C919飞机在这里由招银金租正式交付给东方航空,这是行业交付的首架金融租赁C919飞机。

  5月31日,在印尼雅加达,中飞租赁向翎亚航空提供的一架国产喷气式ARJ21飞机于傍晚抵达。颇为特别的是,这架飞机也是全国首个在采购端和租赁端均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国产商用飞机,实现了飞机租赁业务的新突破。而就在同一天,交银金租宣布与春秋航空签署5架空客自有订单A320neo飞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双方采用人民币计价和人民币租金结算,完成了国内首单出租人自有订单人民币经营租赁。

  一个个好消息的背后,是中国航空金融与航空制造的互促共赢、携手共进,也是在经历了低谷与危局后,全球航空业拨云见日、复苏向好。

  市场复苏,变革也至。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与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低空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航空动力加速向绿色转型,绿色航空产业发展提速……

  在航空运输业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被视为联结航空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平台、对航空产业生态具有枢纽作用的航空租赁业将如何继续乘势而飞?

  从全球航空市场的供求关系、价值变化、租金收益来看,2024年,飞机价值将保持提升态势,在全球航空市场供需缺口推动下,航空租赁公司租金收益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航空咨询公司IBA对今年航空租赁业作出了这样的趋势判断:“处于寿命中期的窄体飞机,租赁需求将保持强劲。处于寿命中期的宽体飞机,其租赁价格相比疫情前低点将翻番,价值将继续飙升。”此外,IBA还断言,2024年,全年航空市场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

  “航空市场中的这种供需缺口,让飞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给租赁市场带来了直接利好,一些敏锐捕捉到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业务策略的飞机租赁商已经从中获益且利润可观。”某航空租赁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埃尔凯普近期在公告中表示,市场飞机需求的增长以及供给短缺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租赁合约期限以及飞机销售利润率。

  从行业视角来看,作为全球性和资本密集型业务,航空租赁公司的经营受需求、飞机供给、流动性三大周期共同驱动。交银金租董事长徐斌曾直言:“航空租赁业目前处于行业大周期的起点。”

  聚焦新起点、新问题,航空租赁公司需要以国际化、专业化的思路来把握发展中的机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航空租赁公司识变、应变、求变,开始强调转型发展。”徐斌表示,航空租赁公司从过去在本土市场聚焦融资租赁和新飞机售后回租低价竞争的业务模式过渡到立足飞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市场洗礼,航空租赁公司现阶段需要重点做好资产组合的投资管理,准确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制定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健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等工作,探索建立更加符合飞机租赁产业发展规律的业务体系和管理模式。

  做深航空市场、做精租赁服务只是其中一环。对于航空租赁行业如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业内专家认为,要努力做到三“新”,即探索适合中国航空租赁的国际化发展新路径,推动中国航空租赁价值创造的新模式和释放中国航空租赁合作共赢的新动能。

  新产业与新市场也正在为航空租赁实现上述目标酝酿新动力和新机会。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客机、货机等传统机型由于其特殊的运力需求,在航空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市场增长,成为航空租赁市场的主流机型。此外,在政策引导下,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的低空经济也将释放更大发展潜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对于从事航空租赁业务的中资租赁公司来说,亟须把握住通航租赁的发展机会。

  为通航产业提供金融服务,也得到了政策的重点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探索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的政策优势,针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业内包括航空工业租赁、工投租赁、湖北金租等多家租赁公司落地了通航租赁相关项目。据了解,湖北金租在2023年末与枣阳胜翔航空达成合作,以直租形式为航司提供两架通用飞机,实现了通航飞机租赁业务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