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银行的下场原来的汽车金融格局被打破,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空间被压缩,汽车融资租赁何去何从成为热点话题。差异化的赛道选择(大力发展toB业务、直租业务、低首付长期限)看似是一条不错的解决思路,但本质上并没有解决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内部的核心矛盾。

  要想解决汽车融资租赁的生存问题,还是要回归到“融资”+“融物”的业务实质上来,而不是与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价格战,也只有管理好租赁物才能真正地实现差异化的战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将汽车这一动产作为租赁物相较于设备租赁物管理难度更大,更需要融资租赁公司更早布局,笔者认为汽车租赁物的管理至少包含以下:

  一、租赁物准入管理。随着新势力的加入,现在国内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多,基于汽车品牌风险要有研判,对于高风险品牌需要禁入,保证租赁物的资产安全。

  二、租赁物评估管理。监管部门对于租赁物的低值高买问题一直作为重点监管领域,在新车价值评估方面至少要重视:①库存车辆的价值评估;②换代车辆的价值评估;③地区性差异;④国标切换时间的价值评估;⑤新车型的价值评估;⑥商用车的价值评估(商用车普遍存在发票低开的情形)。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应该基于动态市场价格、发票价格、车损价格、第三方数据建立自身的评估模型。

  三、融资租赁登记管理。汽车融资租赁的登记现在存在一定争议,到底是进行车管所的抵押登记还是进行中登网的线上登记?两者同时登记后优先受偿权的问题。以上是关于选择登记方式的问题,还涉及登记时效的问题,在登记真空期如何进行管控?登记率高低如何管控?

  四、租赁物的残值管理。残值管理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至关重要,其既关系到租赁产品的设计(首期租金和融资期限直接决定了每期余额和租赁物残值的关系),也关系信审手势的调整(基于残值和融资余额的关系来调整),更直接决定了风险处置策略的选择(在逾期后要根据租赁物的残值来选择催收策略,到底是继续催还是回收租赁物,是处置还是转租)。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融资租赁是否要建立两个残值模型,其一是基于市场交易价格的残值模型,其二是基于租赁物回收拍卖处置的残值模型。

  五、租赁物的监测管理。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难点就在于其的行驶特点,所以要想管理风险其必须要做好监测管理。①做好汽车行驶轨迹管理,通过二押等高危区域的监控、跨区域电子围栏设置保证车辆的位置的可知性和风险预判性;②做好车辆行驶里程管理,这对于营运性质的车辆至关重要,作为生产资料的车辆里程直接决定了司机收入决定了融资租赁业务风险;③其他,如果是直租业务那还将涉及到维保监测、保险监测、违章监测甚至还有司机驾驶习惯的监测。

  六、租赁物的挂靠管理。挂靠多出现在中重卡和网约车这类车型上,挂靠管理主要包含:①挂靠公司的准入(资质、资信、风险处置配合)和风险监测;②与挂靠公司的合同风险(租赁物所有权的问题)管理;③挂靠公司集中度问题;④风险处置中配合过户登记的问题,这里面大概率还会涉及司机和挂靠公司之间的债务问题。

  七、租赁物的回收管理。目前对于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就是回收租赁进行处置,在回收管理方面需要:①回收渠道的储备,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合法合规(随着扫黑除恶的深入,回收车辆的工作很容易被鉴定为非法组织)、回收和停车费用(成本的最小化)、覆盖的区域(能否覆盖全国区域)、回收效率的问题;②回收策略的管理,选择进行催收还是回收是需要有策略的,其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考虑租赁物处置价格和回收成本的问题),也要考虑资产端逾期数据对资金端融资的影响;③回收后的赎车管理,客户再次违约成本和赎车条件的灵活制定决定了后续该客户的违约概率。④回收的合规性管理,合规经营是金融机构的关键所在,在租赁物回收方面包含了解除合同、回收租赁物的通知函送达、委托回收租赁物的委托函出具等。

  八、租赁物的处置管理。相较于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的所有权为租赁公司,在租赁物的回收、处置上存在一定便捷性,但是依然要涉及到法院诉讼资源的打通、处置资源的储备等问题。

  对于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来说,只有做好租赁物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与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差异化竞争,否则很多融资租赁公司现在做的低首付产品创新、结构化产品创新、细分市场定位都是基于业务需求,而无内在风控逻辑,长远来看风险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