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科技正在成为我国造船业的新亮点。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

  当前,在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租赁不断升温的同时,也有不少金融租赁公司高度参与航运业的绿色转型,选择节能环保的绿色船舶,作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

  11月初,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首单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外贸船舶租赁业务成功落地。据悉,VLEC船舶是典型的绿色环保船舶,具备超大舱容、低碳环保和液化气围护系统等特点。

  无独有偶,近期宣告绿色船舶交付的还有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银金租”)。

  数月前,交银金租与福建船政下属马尾造船签署建造的首艘7500ceu 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辽河口”轮命名并首航。据悉,与传统燃料油汽车船相比,该船可节省约20%的能耗,减少约27%碳、30%氮氧化物、99%硫化物和90%以上PM颗粒物的排放。

  这是近一段时期金融租赁行业支持“国轮国造”、践行“双碳”目标的一个缩影。

  从单个机构来看,2024年上半年,交银金租绿色船型新增投放金额超100亿元。其中,符合最新船舶设计能效指数三阶段(EEDIⅢ)船舶投放占比超过60%。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落地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动力船舶13艘,并积极探索甲醇燃料、电池动力、氨燃料等动力船舶项目。

  据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3年,中国租赁公司共达成24艘共计37亿美元替代燃料动力船租赁项目,其中,包括13艘LNG运输船租赁项目,在这13艘运输船中,有4艘采用的是经营性租赁模式。

  在回归租赁本源、推动转型发展的趋势下,经营性租赁是金融租赁公司重点探索并实践的一类业务模式。目前,已有公司逐渐填补了船舶经营性租赁直租业务的空白,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租”)便是其中一家。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信金租的22艘多用途纸浆船的船舶租赁业务就采用了经营性直租模式,同时,也是行业内首例单一金融租赁公司直接整合国内4家船厂、数家监造公司、船管公司开展的船舶租赁业务。其中,作为租赁物的纸浆船达到了中国船级社(CCS)绿色船舶标准。

  “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经营性租赁方式创新业务结构和交易模式,既有效规避了风险,也能保证承租人对运力的长期稳定控制。”中信金租一名业务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设立船舶美元业务项目公司,公司将租金流水、融资、固投、纳税等留存在了天津。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提出,项目公司是指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子公司为从事某类具体融资租赁业务等特定目的而专门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租赁物为飞机(含发动机)或船舶(含集装箱)且项目公司需设在境外的,原则上应当由专业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对于资本实力雄厚且国际化运营能力较强的少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绿色船舶、跨境船舶业务,已相继设立专业子公司,为“国货国运”“国轮国造”提供金融租赁解决方案。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国内开展航运租赁业务的专业子公司数量已达6家,分别为工银金租、建信金租、招银金租、民生金租、交银金租和华融金租设立。

  根据市场观察,另有金融租赁公司计划在此布局。今年2月,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银金租”)董事长马红曾公开表示,国银金租准备在大湾区设立船舶租赁专业子公司,继续推进融资租赁生态和跨境租赁生态的形成,协助打造大湾区租赁生态圈。

  公开信息显示,国银金租目前仅有一家在爱尔兰设立的专门开展航空租赁业务的专业子公司。

  除专业机构外,加速布局绿色航运、发展绿色船舶,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日前,长江产业投资基金和远海母基金联合设立长江绿水(湖北)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高达100亿元,将围绕绿色船舶的信息系统、推进系统、生态系统、动力系统等高端装备领域开展投资布局,搭建起绿色船舶的基金群。

  对于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来说,积极投身同为资金密集型的航运业绿色发展大局,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举措,推动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资金层面,业内也在积极尝试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来保障绿色船舶项目的顺利推进。从融资情况看,有两笔融资颇具创新性和示范性。其中一笔是国银金租落地的金融租赁行业首笔符合《蓝色金融指引》《绿色贷款原则》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多重认证标准的蓝色经济主题融资,规模为2.6亿美元;另外一笔是交银金租与渣打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开展的5年期LNG船舶的项目融资,总额2亿美元,是行业内首笔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船舶融资贷款。

  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租赁行业正在持续探索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船舶项目融资、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债券等融资模式,助力航运业向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