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监管政策的演变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在行业发展初期,融资租赁被视为高端金融业务,监管部门主要聚焦于注册资金等硬性指标,对内部合规性的管理相对宽松。

  随着外商独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进入以及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金融机构专家提出了建立审慎规范制度、报告和审计制度、处罚制度等建议,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来,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政策频出,大家争论更多的是监管的尺度问题。然而,监管并非越严越好。过度严格的监管可能会束缚企业的创新活力,阻碍行业的发展。尤其在行业处于下行阶段时,过度监管可能会进一步抑制行业的积极性,破坏市场的活跃程度。

  适度监管能够为融资租赁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适度监管意味着在保障行业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给予融资租赁企业一定的创新空间。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合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开展各种创新业务。

  适度监管还能够促进融资租赁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合理的监管政策,能够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融资租赁企业能够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份额,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但是,要实现适度监管,监管部门需要不断优化监管政策。如何优化,有三点建议,首先,借鉴国际成熟的监管经验和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其次,勤于调研,使监管政策更加符合市场实际;第三,提高监管专业化程度,更好地识别和防范监管风险。

  希望通过监管政策的不断优化,在保障监管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融资租赁行业的交易效率,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监管安全与交易效率平衡的高水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