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向葫芦娃药业(605199.SH)下发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其2023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的问题。这一事件再次将这家知名药企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葫芦娃药业并非首次陷入信披违规的泥潭。早在2019年,其子公司就因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被监管层通报。2022年,公司生产的维U颠茄铝胶囊Ⅱ产品又被发现不符合规定。而此次2023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关键财务数据的披露不准确,更是直接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海南证监局已对葫芦娃药业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同时,相关违规行为已被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面对监管压力,葫芦娃药业迅速作出回应。公司表示高度重视《决定书》中指出的问题,并承诺将严格按照海南证监局的监管要求,立即启动自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尽快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然而,整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葫芦娃药业近年来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从产品质量到信息披露,从营销策略到研发投入,公司似乎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尽管近年来葫芦娃药业的营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其扣非净利润却未见明显提升。这种现象与公司营销驱动型的发展策略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46亿元、5.84亿元、6.38亿元,其中业务推广费与广告宣传费占比超过七成。而同期研发费用却相对较少,分别为1亿元、1.06亿元、0.94亿元。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经营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市场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限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监管机构也对此表示关注,要求公司解释高额业务推广费的支出原因及其合理性,并说明其与业务规模的匹配性。
葫芦娃药业的未来之路充满挑战。一方面,公司需要尽快完成整改,解决信披违规问题,重塑市场信任。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在经营策略上进行深度调整,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葫芦娃药业能否破局重生,尚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信息披露、产品质量、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全面发力,公司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编辑有话说
葫芦娃药业的信披违规事件,不仅是一次监管警示,更是对其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拷问。从财务数据失真到营销驱动困局,这家公司面临的挑战可谓层层叠加。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机遇。如果葫芦娃药业能够痛定思痛,积极整改,并从根本上调整发展战略,那么它仍有希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们期待葫芦娃药业能够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用实际行动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
葫芦娃拟与远东国际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不超1.67亿元回租
3月4日,葫芦娃(605199)发布公告,公司拟与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业务,租赁期限为36个月,融资总金额不超过1.67亿元。此次融资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融资结构和拓展融资渠道,自相关融资合同约定的起始日起算,租赁期间的设备所有权归远东租赁所有,合同履行完毕后所有权将转移至公司。
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与远东租赁不存在关联关系,因此该交易的开展不会对公司的其他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2024年前三季度,葫芦娃实现收入11.94亿元,归母净利润83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