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摆脱东莞中小代工企业的各种困境除政府行政作为外,尚需企业主们自身的决心与智慧

  仿如一夜间,中小企业又得到了广泛的“呵护”,这应感激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的爆发。10月至今,因有国家决策层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一系列利好中小企业的政策接连出台,如减征小微企业所得税、调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加大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比例等等。

  政策利好是普遍性扶持,并不意味缠绕中小企身上的麻烦已经解除,特别是加工制造企业的问题,并没有随着政策利好的到来而减轻。目前,因为外部市场的持续低迷,中小代工企业甚至部分大企业的订单结构发生了改变,“大订单变成了小订单,小订单变短期订单,短期订单变急订单”。如此改变有来自客户的原因,也有中小代工企业的不得已而为之,要应对汇率变动、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这种主动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及订单风险问题,但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用工、财务、工序等提出了新挑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小代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根本在外需市场,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太大。如此一来,中小代工企业的资金链威胁仍将长期存在。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宏观层面,政府要加大力度转型升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在微观层面,需要企业作出管理和战略的改革,如创立自主品牌、转内销、铺设营销渠道、引进先进技术等。不过,找到合适的办法才是关键所在。在此,笔者仅从微观层面,谈中小代工企业如何解决当前缺乏资金的难题。

  转变传统信贷理念,为企业发展尝试新融资模式。

  在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当下,中小代工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缺口往往是结构上的缺口,传统的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是企业融资的渠道,但并非是唯一渠道。这是因为这些融资方式其主要经营的属性还是债权与债务,因而始终难以走出担保反担保、抵押反抵押的融资模式。而融资租赁公司和保理公司作为结构性融资的重要工具及融资方式,恰恰被遗忘或很少成为企业融资首选。一方面是企业对融资租赁的模式和经营属性不甚了解。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更多是被理解为仅是租赁生产设备的机构,不能解决融资之需。殊不知融资租赁首先是融资,其次才是租赁,是基于企业资产的一种融资方式,经营的是有物权保证的债权关系,因而此类融资无需硬性担保与抵押。另一方面企业家也要改变传统信贷融资理念,应多渠道多工具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